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确诊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作为Ⅰ组,诊刮术后第5天加用妈富隆治疗,连用21天为一疗程,3周期为一疗程;39例作为Ⅱ组,于诊刮术后第15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d,连服10天后停药,3个月为一疗程;Ⅲ组39例,仅行诊刮术。比较三组经量减少和周期恢复及平稳进入绝经期情况。结果妈富隆组经量减少和周期恢复、平稳进入绝经期例数,多于安宫黄体酮及仅诊刮组。结论诊刮术后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效果显著。

  • 标签: 绝经过渡期功血 诊刮术 妈富隆 安宫黄体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P方案用于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2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采用CAP方案治疗。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1例(44.0%),部分缓解8例(32.0%),无效2例(8.0%),恶化4例(16.0%)。结论对于卵巢癌患者早期发现,及时彻底的手术切除同时辅以CAP方案联合化疗,仍为提高治愈率,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的关键。

  • 标签: 卵巢癌 CAP方案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单药和两药组合不同方案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科的局部晚期(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120例,分为三组进行同步放化疗,每组40例,每组的放疗方法相同,A组选用单药顺铂同步放化疗,B组选用单药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C组选用顺铂+多西他赛顺同步放化疗。结果三组放疗结束后鼻咽肿瘤消除率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髓抑制较少,B组恶心呕吐症状较少,而C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症状及急性口腔黏膜炎均较前重两组,与A、B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一和联合用药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效果均较为显著,三种方案治疗效果对比区别较小,效果相近,但单一用药不良反应更少,依从性良好;其中单药顺铂骨髓抑制较少,单药多西他赛恶心呕吐症状较少。

  • 标签: 局部晚期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顺铂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A、B两组。A组(21例)使用生长抑素治疗;B组(21例)使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治疗,两组药物使用至出血停止后48小时,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联合药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皂矾丸、环孢素A、达那唑联合用药,对照组仅应用环孢素A、达那唑,治疗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10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6%,对照组47.8%,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方案在治疗慢性再障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特征及分析HLH-2004方案治疗1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例我科收治2006年1月到2013年6月共15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均用HLH-2004方案治疗,部分用大剂量丙球及输血支持治疗及抗病毒,广谱抗生素及保肝治疗。结果10例化疗结束后随访持续完全缓解。5例死亡。单EB病毒感染4例,单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5例,治疗15例,有效12例,复发2例,复发均为小于1岁的小婴儿,结论HPS临床表现复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目前地塞米松,足叶乙甙,环孢A联合应用的HLH-2004方案,被认为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1岁以内小婴儿HPS预后差,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需行相关基因检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愈原发性HLH惟一有效方法。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可通过多种机制对育龄期妇女的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且影响相互叠加,具体机制不明,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就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机制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做一综述,为今后临床医生治疗本病,指导患者受孕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机制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案预防抗结核药致肝功损害的疗效。方法将228例初治肺结核随机分成3组,抗痨药物治疗同时,A组给予复方益肝灵片,B组给予葡醛内酯片,C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观察3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肝功损害10例,发生率占13.16%;B组发生肝功损害11例,发生率占14.47%.C组发生肝功损害5例,发生率占6.58%。结果甘草酸二铵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明显优于复方益肝灵和葡醛内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 抗结核药 肝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肝脏的损伤情况,提高该类患者的诊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4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头孢曲松钠、丁氨卡纳、氨溴酸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维生素C注射。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状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组间数据进行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前ALT活性无明显差异,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较用药前有所提高,但对照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对照组AST水平高于实验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的维生素C对老年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慢性支气管肺炎 维生素C 谷丙转氨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N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有效率和骨髓抑制方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有关N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分别对入选的研究进行文献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1994年~2005年共有12个研究入选,实验组413例。对照组共401例。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RR值为1.05,95%可信区间为0.90~1.23,总体效应检验Z=0.63,P>0.05,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下降RR值为1.43,95%可信区间为1.26~1.61,总体效应检验Z=5.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下降RR值为0.83,95%可信区间为0.72~0.96,总体效应检验Z=2.4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和GP方案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GP方案对白细胞的影响小而对血小板的影响大。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的识别结果表明,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可靠。

  • 标签: NP方案 GP方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CF方案(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5例患者分别接受PCF方案化疗2-6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5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15例12.8%,稳定(SD)10例28.6%,进展(PD)8例2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2月,中位生存期11.5月。结论PFC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轻。

  • 标签: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紫杉醇 氟尿嘧啶 疗效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不同的巩固治疗方案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完全缓解病例共113例,巩固方案1.采用标准DA方案化疗6个疗程;2.单纯应用亚砷酸,交替口服维甲酸治疗;3.采用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交替应用亚砷酸、维甲酸巩固治疗。结果化疗组33例治疗相关死亡1例,复发14例;亚砷酸组35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复发13例,三药联合组45例,死亡1例,复发3例。结论不同的巩固治疗方案,其治疗相关死亡率比较无差异,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采用三药联合巩固治疗方案可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巩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尿激酶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Palidrome导管堵塞溶栓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中30例带CuffPalidrome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予0.9%NS3ml往管内推注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管内封管浸泡溶栓,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使用长期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患者,维持导管通畅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尿激酶 封管 Palidrome导管 堵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不同甲氨蝶呤(MTX)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其中A组采用一次性给药方式,B组采用分次给药方式。两组均口服同剂量米非司酮。观察治疗7d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40),与B组的15%(6/4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一次性给药可有效提高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数据包里分析的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综合方案疗效评价。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收治的3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以21的比例,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分为两组,中医综合治疗组(20例)西医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面给予现代康复治疗;而中医综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面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中药汤药、中药注射剂、针灸推拿还有现代康复治疗等。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以及西医对照组的C2R模型还有BC2模型的效率均值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DEA分析出来松弛变量上面,中医综合方案在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还有残疾、中医症状积分改善距离理想的治疗效果更为接近,而西医方案则是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距离理想治疗状态比较接近。结论数据包络分析对于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显然要精确很多,为我们对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的时候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数据包里分析 缺血性中风 早期康复中医综合方案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0天疗程的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替硝唑+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对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初治患者的根除效果及溃疡愈合情况。方法103例胃溃疡合并Hp感染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替硝唑+胶体果胶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两组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C14呼气试验及胃镜,H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Hp阴性同时溃疡愈合为有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是92.31%、68.62%,治疗有效率88.46%、6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与5.88%。结论10天疗程的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替硝唑+胶体果胶铋方案对于初治胃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有较高的根除率,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优先选择。

  • 标签: 莫西沙星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例复发和7例难治性NHL患者采用DHAP方案化疗顺铂25mg/m2,避光静脉滴注,d1~4;阿糖胞苷1g/m2,静脉滴注3h,d2~3,每12h1次;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d1~4。3~4周为1周期,每位患者共完成1~6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结果20例患者完全缓解7例(35.0%),部分缓解6例(30.0%),稳定3例(15.0%),进展恶化4例(20.0%),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65.0%,1年生存率为3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DHAP方案是复发、难治性NHL的有效解救化疗方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多数能耐受。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DHAP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的两种方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4月以来收治的6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的治疗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83.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治疗方案和长程治疗方案均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小儿肾病综合征 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CHOP和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0患者按亚型分类,分别按R-CHOP和CHOP方案给药,考察治疗效果。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Bcl-2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GCB组与non-GCB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Bcl-2在两种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Bcl-2表达阳性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疗缓解率高于CHOP组,Bcl-2表达阴性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缓解率相同,均为100%。结论GCB组患者接受R-CHOP或CHOP方案治疗近期缓解率高于nonon-GCB组,预后性良好。

  • 标签: R-CHOP CHO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27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显效率为29.6%,总有效率为77.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显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92.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心肺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期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