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膜下血肿的麻醉、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结果我科慢性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安全经济。结论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注意术中的操作方法和防治其可能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联合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40例产妇,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常规方法麻醉,对比两组的分娩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时使用腰联合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

  • 标签: 产妇 分娩镇痛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腰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腰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妇产科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输尿管结石者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盲法,将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采取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两组结石排净情况,比较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2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4.8±0.4)d,对照组为(6.1±1.0)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上段结石排净率,实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6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输尿管结石中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利于上段结石的排出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疗效 输尿管硬镜 并发症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接收腰联合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药速度不同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T6阻滞出现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低血压值显著低于A组,且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晚于A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患者的最低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与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控制在15~20s之间,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较为持久,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注药速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不典型膜下积液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于膜下积液的诊治进展和新认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32份不典型膜下积液病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1.2±2.5岁);纳入标准有头痛头晕、偏瘫或意识障碍等等神经功能影响症状,并且CT示有颅内膜下积液,量>20ml,可伴有或不伴有侧脑室、第三四脑室扩大,除外标准原发性脑萎缩膜下腔隙扩大者、生理性脑叶缺失、蛛网膜囊肿、单侧无症状性膜下积液。回顾性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有加压包扎、体位和药物治疗、腰穿及腰大池引流、颅骨修补并膜下-腹腔分流术、钻孔外引流等措施。结果17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15例行手术治疗。有1例患者术后迟发硬膜下积液,二次手术后行脑室外引流并外侧裂积液处穿刺外引流术,预后欠佳。结论不典型膜下积液成因复杂,发展及转归情况不规律,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个体差异性亦很大,诊断后需尽量明确发生原因,研究其形成机制,评估后根据个体性差异具体制定治疗措施,而不拘泥于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积液 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 硬膜下-腹腔分流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与腰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麻与腰联合麻醉方式,监测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min、45min、60min以及手术结束后体温,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6.7%,远高于对照组的51.7%,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与腰联合麻醉能够减缓核心体温下降,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 腹部手术 核心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穿刺间隙腰联合麻醉的剖宫产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并行L2-3间隙穿刺腰联麻的3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L3-4间隙穿刺腰联麻的3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1)甲组麻醉有效率是80.0%,显著低于乙组的96.7%,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46.7%,明显高于乙组的26.7%,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L3-4间隙穿刺腰联合麻醉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积极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穿刺间隙 腰硬联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在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高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科手术治疗,随机抽取59例为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另59例为研究组给予腰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腰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高危老年病人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任选10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中产妇50例,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中50例产妇使用腰联合麻醉。结果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A组麻醉起效的时间明显低于对B组麻醉起效的时间(P<0.05)。结论将对进行剖宫手术的产妇分别进行腰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依据实际结果分析对比可知,腰联合麻醉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具有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小等特点。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认知对提高腰联合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8例行腰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将11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例)与参照组(n=59例),研究组产妇实施镇痛认知宣教,参照组产妇不接受镇痛认知宣教,将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及其镇痛满意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程度及VAS评分与参照组产妇相比P<0.05,两组数据比对有意义。结论产妇认知可以有效提高腰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同时提高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

  • 标签: 腰硬 联合 分娩镇痛 产妇认知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高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2500例健康产妇,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腰联合麻醉(CS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者,局麻药用量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2%(224/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96%(387/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采用CSEA方法,具有见效迅速、局麻药用量少、过程相对安全等优势,该麻醉方式值得在外科领域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疗效观察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腰-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58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腰-联合麻醉,n=29)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n=29)。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感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情况、硬膜外用药量、麻黄碱用量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腰-联合麻醉,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别采用腰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人骨科手术产生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的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腰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麻醉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腰联合麻醉较单一的硬膜外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麻要腰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全麻的对照组(41例),与选择腰联合麻醉的观察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等,再比较血流动力学中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选择腰联合麻醉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中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全麻,可缩减患者的清醒时间、醉醉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联合麻醉,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前硬膜外麻醉用药量、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6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联合麻醉具有见效迅速、麻醉药物用量少、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等优势,在外科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慢性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慢性膜下血肿术的3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果低于对照组13.33%,相对比,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膜下血肿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将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冲洗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4-2、丹参治疗新生儿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肿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654-2注射液0.2mg/kg·d联合丹参注射液1ml/kg·d加入10%葡萄糖30ml静滴,1次/日,直至肿消退,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对促进硬块完全消退,促进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654-2联合丹参注射液具有减少红细胞凝聚,疏通微循环和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对新生儿肿症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硬肿症 654-2 丹参 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椎以及全椎板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半椎板入路切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