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 2015年 2月 ~2016年 12月我院的 55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再选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我院 5500份病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病案管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的病案管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疗纠纷、病案缺页缺项发生率更低,首页质量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医院病案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件发生,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病案管理 医院 精细化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甲亢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评估。方法:临床纳入 2016年 5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38例甲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6%;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100%;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评估,结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除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改善心理状况,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提升临床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标签: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围手术期护理及评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创伤评分系统是一种将创伤数字化表述的系统,具有客观、科学的特征,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患者创伤予以评价,是保障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此,本研究着重就当前创伤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合评价,并介绍在急救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创伤评分系统 急救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开展常规管理(对照阶段),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开展加强风险评估管理(研究阶段),分别于这两个阶段各选择30例医院感染高风险患者为研究目标(依据选择阶段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就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两个阶段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阶段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效果,改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 防控管理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血压(HTN)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干预中药学干预的价值。方法:通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2年9月于我院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且接受药物治疗的HTN合并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对A组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对B组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进行干预依从性、安全性及干预效果评价。结果: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比较时,A组依从性较B组高,且不良反应较B组低(P<0.05)。两组干预后的血糖、血压指标较干预前下降,A组干预后的各指标均较B组低(P<0.05)。结论:对HTN合并T2DM患者展开药学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药学干预 价值评估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采取超声造影做颈动脉斑块检查的 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 50块颈动脉斑块,包括硬斑 21例、软斑 14例和混合斑 15例,斑块部位包括颈内动脉 6块、颈动脉窦部 35块和颈总动脉 9块;超声检查发现,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 (P<0.05);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 (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 斑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84 例在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治疗急性心衰并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每组内都有研究对象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方式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抗心衰的方式上给予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胺碘酮组出现静脉炎、恶心、低血压以及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对围产期孕妇羊水栓塞模型凝血状态评估。方法 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76名围产期孕妇分别使用羊水25ul、50ul对32例、44例进行激发,然后血栓弹力试验,将激发前后标本丶输血及肝素治疗的各项指标做比较。结果: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要点及产后排尿功能评估。方法:将我院 2016.1到 2018.12的 2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全面组开展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间、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产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 SAS心理积分、 SDS心理积分、 VAS疼痛评分;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全面组满意水平、 SAS心理积分、 SDS心理积分、 VAS疼痛评分、自然分娩产程的时间、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产后住院的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 P< 0.05。结论: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自然分娩产妇 临床护理要点 产后排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脑梗死患者在护理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探究。方法:此研究选取2019/8/1-2020/7/31期间护理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63例为对照组并采取基础护理,剩余63例则作为观察组并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不同护理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NIHSS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较高且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都较差且无组间差异(P>0.05),护理后发现加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空军飞行员合理用药现状评估用药风险,为进一步制定有关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战区空军飞行员从用药观念、用药知识、用药行为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EpiInfo7.0软件构建调查结果数据库,对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后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药观念、用药知识、用药行为按百分制计算的平均分分别为 58、 71、 64。用药知识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用药观念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用药行为评分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军飞行员的合理用药水平偏低,个人用药知识对实际用药行为的指导作用不强。需要加强用药风险反馈系统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措施。

  • 标签: 军事飞行员,合理用药,问卷调查,风险评估
  • 简介:【摘 要】目的:探寻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60例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主体,将单双数法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乙组与甲组均包含患者30例,甲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运用舒适护理,乙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运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舒适护理是否适用于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结果:经分组对比研究发现,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与乙组患者相比更低,示之为P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根据德国劳动安全法(ASIG),飞行成员必须定期接受航空医学体检医生(AME)的体格检查以评价和更新其医学资料。研究回顾了航空医学中心关于Lufthansa机组人员因健康原因取消资格的记录。统计分析主要关注诊断和年龄分布。1997-2004年间,共有490名Lufthansa机组人员因医学原因从飞行任务降至地面工作。结果显示,2001年有一高峰,490人中90人被取消飞行资格(占19%)。不宜飞行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疾病(31%)和矫形问题(22%)。心理诊断显示抑郁占47%,是主要疾病,恐怖障碍占39%。矫形统计数据以包括椎间盘脱出的脊柱问题为主,其主要影响的是腰椎和颈椎。

  • 标签: 飞行资格 机组人员 医学资料 不宜 评估 航空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管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神经内科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2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评估(2016年6月~2017年5月,实施入院评估),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入院、动态双评估(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开始实施入院、动态双评估)。240例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男124例,女116例;年龄59~82岁,平均(70.5±5.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病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两组基本情况(卒中性质构成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别比例、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住院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护患满意率为96.00%;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护患满意率为98.00%。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专项动态评估 进展性脑卒中 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0 例参加本文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每组各 500 例,在住院期间,对入院较早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防跌倒管理,且命名为常规组,对入院较晚的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的管理模式,且命名为评估组,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跌倒管理措施后所引发的跌倒事件的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5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6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4 次,占比为 66.67% ,评估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2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2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0 次,占比为 0.00% ,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病房环境 危险因素评估 跌倒 住院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胃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相关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7 月 ~2019.8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胃癌病患,所选取的例数为 60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都采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结果判断病患身体的营养的状况,营养较好的作为观察组(例数为 30 例),营养较差的作为对照组(例数为 30 例),对比两组的手术风险的发生概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预后效果和指数数值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指数的平均数值相对较 高 ,对照组指数的平均数值相对较 低 ,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在预后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效果相对较好;在手术风险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 结论: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胃癌手术风险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较好的 反应 病患身体的营养状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手术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 老年胃癌 手术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426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n=213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 n=213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4.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9.06%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运用,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426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n=213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 n=213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4.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9.06%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运用,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 92例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初产妇分为研究组 46例和对照组 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段,给予研究组无保护助产护理,并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为 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9.57%, P< 0.05。研究组初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4.78%, P< 0.05。结论: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助产护理,不仅能保护会阴组织,而且能降低产后病发率,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效果,实现临床价值的综合性评估。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进行抗生素应用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学干预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药学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和理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评分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得出相应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抗生素合理用药比率为49(9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临床应用效果评分为92.25±3.13,临床应用价值评分为91.17±3.15。实验组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比例、临床应用效果评分及临床应用价值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药学干预在抗生素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实现抗生素合理应用比率的有效提升,降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临床价值评估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