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全麻苏醒恢复质量管理的积极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实施PDCA管理后就诊的气管插管全麻患者80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常规管理的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共82例为对照组,比较管理前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睁眼时间、离开麻醉后复苏时间,统计患者恶心呕吐、低血压和低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管理后患者恢复期睁眼时间、离开麻醉后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全麻苏醒恢复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显著,能促进患者苏醒会恢复,降低并发症,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全麻 苏醒恢复 管理效果
  • 简介:PDCA管理循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叫戴明循环,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的,是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1]。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急诊科更是如此。

  • 标签: 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戴明循环的应用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2017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依照戴明循环原则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率,进而分析戴明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死亡率及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戴明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减少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戴明循环 急诊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PDCA循环法作为一类最为常用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现状,针对现状,查找缺陷、指定计划、改正问题、借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专业技术能力。

  • 标签: PDCA循环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者血栓抽吸术。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LDQ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L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CL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CLDQ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CLDQ评分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8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后肢分5点进行肌内注射,连续14d;观察术后即刻、7、14、28d健侧后肢与缺血后肢脚垫温差及术后28d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治疗组两侧后肢脚垫温差(1.75±0.18)℃,较对照组(2.57±0.13)℃小(P〈0.05);治疗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的MVD(4.60±1.50)较对照组(3.33±1.05)高(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的作用。

  • 标签: 山莨菪碱/药理学 缺血 侧支循环/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PDCA循环对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16年5月开始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中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实施前的2016年1月-4月及PDCA实施后的2016年5月-8月的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门诊手术安全质量。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手术安全质量评分中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和手术记录评分均高于PDCA循环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可并提高门诊手术安全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门诊 手术安全核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DCA循环对我院手术室的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将PDCA实施前后的病理标本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方法,我科抽查了2017年1月及3月的标本登记信息,共抽查标本登记177例,并与病理科及时沟通,发现手术标本管理差错率为16.9%(登记差错无数量差错),抽查2017年3月标本登记信息,共抽查151例,标本管理差错率为12.2%(登记差错无数量差错)。标本送检及时准确。结论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全体人员对标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手术室重视每日标本登记、标本核对以及标本交接,并对发生差错的问题进行全科讨论,优化了值班人员标本登记流程,更改标本柜布局,设置病理性废物专用收集盒,标本登记本添加核查者签名等措施,实施双人核对签名杜绝了差错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标本管理差错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医护人员(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后选取本院的100名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对比其两组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值得研究。

  • 标签: PDCA循环 医疗设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心电监护的住院病人进行对比治疗,探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与管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行24h常规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护方法,之后针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实施心电监护的40例病例进行分析,制定并引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实验组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故障率,操作考核合格率、配件更换率、设备故障率及维修率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临床规范使用及管理心电监护仪可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护效果的影响,确保病人使用安全。

  • 标签: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规范使用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22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FUS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21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FUS后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明显改善,透析仍正常进行;1例患者停止透析。结论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透析的关键。

  • 标签: 肾透析/副作用/护理 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51例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1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结果使用套扎器术后1~3d第1次排便,术后3~10d出院。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痔体消失,恢复直肠下段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率为100%。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结论由于术后仍有疼痛、尿潴留、出血等症状,因此对护理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配合,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套扎器 混合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将中西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儿科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健脾止泻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9例治疗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3.760.5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0.30)d,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腹泻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中药及西药,不仅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还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儿科腹泻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3到2018-3月消毒供应室清洗的腔镜器械供400件。参照组对腔镜器械进行常规一体化模式清洗消毒。观察组对腔镜器械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清洗消毒。结果两组器械处理合格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高于参照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损害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供应室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消毒、清洗,有效的提高了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不仅促进了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提高,还可以降低手术后的感染,减少器械的损害。科室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了。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供应室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院重复使用器械起到消毒灭菌以及发放的作用,通过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洁对感染进行控制。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就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次我们针对PDCA循环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综述。

  • 标签: PDCA循环 促进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300例跌倒高风险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300例入选病患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有150例。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两组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发生率为0.67%,明显比对照组的8.0%低,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9.33%,明显比对照组的87.33%高,P<0.05。结论对住院病患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跌倒发生率 降低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