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 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 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1 例肺栓塞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确诊。 21 例患者均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其中不属溶栓适应症的 8 例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属溶栓适应症的 9 例行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对其中血液动力学差的中 / 大块肺栓塞 4 例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吸栓加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再加术后抗凝治疗。以临床、化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院外误诊率高达 77.8% ,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组 13 例,总有效率为 63.2% 。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观察溶栓效果与栓塞面积未见差异,而与发病开始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P<0.05 )。肝素抗凝 8 例, 1 例无效。结论:应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尿激酶对急性大块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窗越靠前疗效越好;对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应优选溶栓治疗。

  • 标签: 肺栓塞,血栓溶栓疗法,尿激素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中央部或某一象限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膨隆,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的角膜疾病。而不规则散光和锥体会导致视觉质量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延缓病变的发展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是矫治圆锥角膜的首要目标。目前矫治圆锥角膜的方法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手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即RGP,在配戴RGP镜片时,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的不规则面,眼的光学表面被前移至隐形眼镜表面,从而有效的矫正不规则散光,解决了眼屈光异常的问题,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在合适的验配后,利用RGP的材料特性,对圆锥角膜锥体进行一个轻微接触而对锥体不产生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延缓圆锥角膜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流程、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断和分型,评价RGP在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RGP在矫正视力和延缓锥体进展方面,是目前矫正圆锥角膜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圆锥角膜 RG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硬性透气性材料
  • 简介:摘要 :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 标签: 医学影像 影响物理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科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选出92例患者给予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的两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恢复(63.7±4.6)分、日常生活(70.6±4.5)及负面情绪改善(68.4±5.6)分,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满意患者44(95.7%),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显著。

  • 标签: 晚期肿瘤患者 临床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病理基础、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0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234例,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的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142例,表现为关节面线形低信号影内出现点条状高信号或连续性中断;韧带损伤者224例,表现为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呈波浪状或连续性中断,内可出现高信号,中断处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组织充填;隐匿性骨折55例,表现为受累骨端内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MRI在诊断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优越性,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MRI 膝关节损伤 隐匿性骨折 韧带损伤 临床 诊断依据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妇产科急诊中超声诊断的临床运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诊患者(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病理分析诊断,观察组则是在病理分析前,进行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急诊中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急诊 超声诊断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择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5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整理,评估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再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结果50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者中,存在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的患者为34例,总发生率为6.80%,依次为药物剂量用法不合理>诊断及用药不合理>忽视禁忌证>配伍不合理>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应逐步增强重视度,通过用药监管的方式,降低或预防用药不合理问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流传数千年,不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着重大影响,但随着西医的飞速发展,对中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系统讨论了中医临床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切实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以中医思想结合现代思维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将中医西医充分融合,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以及临床效果,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中医 临床医学 影响因素
  • 简介: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很多,大部分为胃肠道疾病所致.由于肠道内气体与软组织密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传统超声对胃肠道空腔脏器显示较差.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腹部高频超声评估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腹症
  • 简介:血管中流动血液的MR信号取决于其流速,这些流动的血液和周围组织有着明显的MR影像差异,根据这一现象可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也可用于其流速的测量.目前,这种不用造影剂的非侵入性MRA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MR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血管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所接纳的偏头痛患者58例,采用双盲、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中医内科 辩证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设备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数字X线机及胃精细法钡气造影,全部病例由胃镜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24例患者做出癌或可疑癌的诊断,11例报告为糜烂性胃炎、良性小溃疡,X线漏诊1例,病灶检出率99.7%。检出6~10mm病灶31例,3.5~5mm病灶4例,2.8mm病灶1例。结论:数字图像可清晰显示胃的微细结构,胃精细法造影对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检出率高。“间歇检查法”对发现小而浅的病灶帮助很大,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标签: 小胃癌 数字成像 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在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产生差错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3%、93.6%,对照组分别为19.1%、78.7%,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检验设备、沟通缺乏、素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减少检验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ACCP患者CT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和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ACC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表现
  • 简介: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很常见.诊断方法也日益增多,高频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诊断信息。

  • 标签: 高频彩超 腹股沟疝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收治胸部损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100例,对患者的门诊、住院病历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阳性或者阴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在外伤 3~ 4周左右进行相应的胸部 CT平扫 +三维重建,并以该结果作为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的最终依据。结果: 100例患者共 460处肋骨骨折,外伤后进行胸部正斜片检查的 43例患者经检查共 81处肋骨骨折, 13例患者原共计 26处肋骨骨折后经过胸部正斜片复查新发现 28处肋骨骨折; 30例患者共计 55处肋骨骨折通过胸部 CT复查后发现 100处肋骨骨折。其他 57例外伤后胸部 CT检查共发现 257处肋骨骨折,经胸部 CT复查后发现肋骨骨折 332处。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检查位置、检查条件以及检查时间等因素,造成漏诊或者误诊。

  • 标签: 肋骨 多发骨折 法医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