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门诊近2年来46起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分诊服务不当、用药安全隐患、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院内交叉感染等方面,提出加强分诊服务质量、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以及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关键.

  • 标签: 儿科门诊 护患纠纷 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父母参与新生儿疼痛管理对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4所省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按医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新生儿父母提供疼痛信息手册和婴儿安慰技能的指导.[结果]干预组父母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让父母参与婴儿疼痛管理可提升其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并有助于父母角色的实现.

  • 标签: 新生儿 父母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承担应急任务及应急演练中应急人员管理方面的缺陷,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灾害应急能力.结果:完善的应急人员调配方案、应急预案及应急人员的业务水平、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多重因素影响完成灾害救援任务的效果.结论:建立系统的人员管理体系是确保灾害救援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灾害救援 应急 人员管理
  • 简介:调查结果表明[1],近三十年来,国家统计的癌症标准发病率约为285.91/100,000(男性317.97/100,000,女性253.09/100,000),《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公布的数据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本人及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心理、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而且临床上往往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癌症[2]。然而,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医院病床周转率的增快的总体形势[3],临床上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住院日数逐步缩短,多数患者在疗程内住院时间仅仅数日,而要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仅仅依靠医护人员为期几天的护理干预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的有效衔接,对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自我管理能更好地解决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期的疾病管理问题,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自我管理理论基础及其在慢性病和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癌症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制订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追踪方案和建立金字塔式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了解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运用追踪方法学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前后比较,χ2=5.379,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可降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药品的安全管理

  • 标签: 高危药品 追踪方法学 药物管理
  • 简介: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心内科 高危药品 规范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总结护士主导型镇静管理方案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组建护士主导型镇静管理团队,医护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并合作制定镇静目标,护士实施具体方案,如药物使用管理、病情监测及镇静效果标准化评估、并发症处理等.结果实现预期的镇静目标,促进患者机械通气的正常进行及实现预期脱机.结论护士主导型镇静管理方案有利于镇静效果评估的连续性,避免了非计划拔管和镇静过深.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静管理 护士主导型
  • 简介:总结了118例AD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管理体会,主要包括优化流程、风险评估、制定预案、知情告知、医护协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认为AD在尽快确诊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性,为尽早治疗争取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院内检查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大容量注射液是指容量≥50mL并直接输入静脉的液体灭菌制剂[1]。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2]。临床科室配备适量大容量注射液,可缩短患者给药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3]。因此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的合理备用,规范管理,保障临床安全用药都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的质量管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我院于2013年1~3月,通过对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和对全院18个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质量管专项检查,了解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管理现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大容量注射液 管理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全面掌握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利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同时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方法:将护理人员的德、勤、绩、能等数据,通过先进的网络知识和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管理.结果:全面掌握护理人员的整体情况,有效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统筹管理.结论: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管理已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发挥着明显优势.

  • 标签: 护理 业务技术档案 信息化管理
  • 简介:[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护士提供静脉化疗的安全指引,保障病人静脉化疗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静脉化疗安全”为中心关键词研制了“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讲解,按照静脉给药的流程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逐一分析,结合图片剖析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唤起大家的注意。应用前及应用后3个月对115名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化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1年内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结果]应用3个月后11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思维导图后1年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较应用前1年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护士对静脉化疗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提高其对静脉化疗知识的掌握度和临床操作中的执行力,是提高病人静脉化疗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思维导图 静脉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普陀区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200例,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cCloskey/Muellersatisfactionscale,MMSS)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测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整改及反馈。结果不同科室、编制、职称、婚姻状况、学历、年龄护士的MM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轮PDCA管理后,护士在总体工作满意度、同事关系与管理方式、工作被认可、专业发展机会和对工作的控制和责任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得分均较PDCA前显著提高(P〈0.01或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 护理管理 护士 工作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护士岗位风险、护士工作量、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护士岗位风险和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采用问卷调查法,护士工作量和护理操作技术难度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4项指标将临床科室护士岗位分为4类,每一类分为3个级。结论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研究过程科学、严谨,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医院管理 护士 岗位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管理在代谢综合症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46例代谢综合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儿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观察组实施家长参与式管理,对照组患儿定期到医院就诊。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生活方式、体格指标和血压、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生活方式优于对照组(均P<0.01);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serum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laurateglycerin,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降低情况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HDL-C)增高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家长参与式管理可改善代谢综合症出院患儿生活方式,降低其体重和血脂水平,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家长参与式管理 儿童 代谢综合症
  • 简介:目的了解创伤骨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真实体验及诉求,为疼痛管理的深化和提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5名参与疼痛管理工作的创伤骨科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并对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创伤骨科护士认为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工作需要团队的通力配合,在参与疼痛管理的过程中护士自我价值感和专业知识均得以提升,但面临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高疼痛管理质量、如何与跨专业人员更好地合作的困惑,期望获得更加系统的培训.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疼痛管理团队的配合度,同时不断为护士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机会,提高其疼痛管理水平.

  • 标签: 创伤骨科 护士 疼痛管理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基于出院计划服务理念的糖尿病教育管理新模式,评价干预前和运用健康教育管理3个月、6个月后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病人糖尿病知识评分、用药依从性及足部护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基于出院计划服务理念的糖尿病教育管理新模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 疾病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病区冰箱药物管理的认知情况,为医院冰箱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本院不同科室不同层次82名临床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其中5年以上中高年资护士40名,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42名。结果本组88%的临床护士认为冰箱药物管理重要,中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44%的临床护士对冰箱药物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中高年资护士对冰箱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低年资护士(P〉0.01);87%的临床护士认为现有病区冰箱药物存放及登记不够合理且存在安全隐患,中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冰箱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及考核,制定合理、规范、统一的冰箱药物保管、登记制度,从而提高冰箱药物使用及存放的安全性。

  • 标签: 临床护士 冰箱 药物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为建立艾滋病护理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循证护理,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比较。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疾病认知水平、症状管理、用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获得社会支持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对疾病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改变患者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循证护理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