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末梢血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静脉血方式进行检验,探究检验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经过血常规检验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指标结果,从而促进治疗,可应用推广。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URP病人围术期使用健康宣教路径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2例TURP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0月78例TURP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重点放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上,观察组使用健康宣教路径表。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8),病人动作执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病人出血停止时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健康宣教路径表的使用能够改善护士及病人行为随意性的现状,不会引起前列腺窝手术创面的活动性出血,但科有效预防TURP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健康宣教路径表 TURP 深静脉血栓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在治愈患者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治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1);中心静脉导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有效率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P<0.05);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导管组比较,胸痛发生率低(P<0.01),皮下气肿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用传统粗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对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理想,但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对危重气胸患者,如果把握好适应症,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适应症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根据起病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溶栓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长和溶栓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溶栓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 简介: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肝静脉栓塞综合症(VOD)的防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3月我科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的12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3例VOD,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完全缓解.结论:早期有效预防治疗,安全有效的护理配合,是Allo-HSCT后VOD防治的关键.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静脉 栓塞综合症 回顾性分析 VOD 预防治疗
  • 简介:有机磷农药中毒虽有解磷啶、阿托品等特效治疗,但若中毒严重,用药时间晚,胆碱酯酶难以恢复活性。而且有机磷为高脂性环状结构,进入人体内立即与胆碱脂酶结合,常规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排出体外。在此情况下,利用活性碳吸附有机磷毒物,从而迅速减少体内毒物含量,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昏迷患者意识转清及呼吸麻痹患者呼吸的改善,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院应用大口径单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26例重度有机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中心静脉导管 阿托品化 大口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44例PSVT,并与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46例PSVT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总终止率分别为82%和85%,无显著差异(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的20±5min明显慢于普罗帕酮组的8.5±2.5min。(P〈0.05);副作用发生率二者无显著差异性,但普罗帕酮组的副作用较重。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之一。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