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枢纽和动力的源泉。心脏像一个永远不休止的血泵,当它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把血液驱向动脉血管,输送至全身;当它舒张时,全身的静脉又流回心脏。没有心脏的活动,血液就不能在血管里流动。血液是专管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

  • 标签: 人心脏 人体血液循环 中老年 保护 监测 动脉血管
  • 简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的领导下,多次提议、策划和组织讨论关于《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事宜。2014年1月10日第四届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新任主任委员侯月梅教授领导下,在黄永勤会长的关怀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专委会2015年一项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落实。它是远程医疗的重要部分,是当前急需规范的检查项目。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房室阻滞 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监测丽水市城镇女性机关干部血压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体检方法连续调查女性机关干部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应用EPIINFO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1年以来连续二年女性机关干部群体平均年龄增大,体质指数呈下降趋势(P〈0.05~〈0.001)。多数年龄段的收缩压、舒张压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0.001),尤其是心脑血管病3个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现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以至逆转女性机关干部群体血压异常水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负荷值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进展很快,但仍有很多病例需要或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往往是复杂、巨大的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采用一切创新、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作为术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以降低瘤内压力,便于动脉瘤颈的分离与夹闭,可以有效地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但是,该技术有可能导致脑缺血性损害[2]。另外,穿支动脉的损伤或误夹、脑叶的过度牵拉等,亦可能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缺血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采取规范、有效的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仅就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概述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术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对大脑皮质功能和(或)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估,也可对解剖上模糊的重要神经功能组织进行辨认与保护[3]。在急性脑缺血发展过程中,脑电活动的异常改变或消失往往发生在...

  • 标签: 中神经 动脉瘤术 术中
  • 简介:为了掌握老年主动脉瘤的临床过程,积极进行康复干预与监测,从而提高其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我们总结了13例该病的临床、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瘤 老年 监测 患者 临床 康复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EH)者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24hABPM,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150例中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55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3例;前两组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型组为著。结论ABPM可较准确地帮助诊断高血压病,并对血压分型有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美法一项研究结果指出,草莓奶昔中所特有的营养元素能有效帮助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提高记忆。研究表明,欧米珈-3脂肪酸、尿苷、胆碱、维生素B和抗氧化剂都能够有效帮助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提高记忆,而这些营养物质都能够在草莓奶昔这种大众喜爱的饮品中找到。研究人员称,每天早餐时饮用一杯草莓奶昔,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这一变化在老年痴呆症早期患者身上尤为显著。

  • 标签: 记忆力 草莓 早期老年痴呆症 营养元素 抗氧化剂 维生素B
  • 简介: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性腺激素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D患者173例,男性86例(AD1组),女性87例(AD2组),健康体检者227例,男性115例(对照1组),女性112例(对照2组)。检测血清总雌二醇(TE2)、总睾酮、黄体生成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并计算生物可利用雌二醇(BE2)及生物可利用睾酮水平。所有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控制其他混淆因素后,AD1组总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1组[(16.21±7.32)nmol/Lvs(17.84±7.41)nmol/L,P〈0.05]。AD2组TE2和B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2组[(57.16±25.33)pmol/Lvs(47.58±25.63)pmol/L,P〈0.01;(30.96±16.14)pmol/Lvs(28.88±17.86)pmol/L,P〈0.05]。女性AD患者中,BE2与词语记忆呈负相关,SHBG与词语记忆呈正相关,且仅存在apoEε4阴性患者中。结论高雌激素水平可加重女性AD患者的认知损害。apoE基因影响SHBG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类 雌二醇 睾酮 认知障碍
  • 简介: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决定于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8月18日,我们远程心电监测团队奉命执行重大军事保健任务,承担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们参加阅兵期间的常规心电图检查,远程心电实时监测、心电分析,心电危急筛查、预警和预报工作,直接守护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与世界和平英勇斗争、九死一生的抗战老英雄的生命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健康 抗日战争 天安门广场 心电图检查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根据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的荟萃分析,“由患者在家自我监测抗凝治疗和调整剂量是安全的,可以减少凝血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

  • 标签: 抗凝治疗 自我监测 安全 剂量 患者 《柳叶刀》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合并心功能衰竭,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常规检查、患者备皮及器械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给予体位指导、观察并发症情况、做好拔管护理。无1例患者拔管后发生出血和血肿,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拔管后症状好转。经治疗,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保证IABP的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IABP救治AMI并心功能衰竭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 简介: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触发方式、发生部位和发生频率,以了解阵发性房颤自行发作的机理.方法对31例自行发生PAF的病人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监测,并对记录到的287次PAF的触发方式、房性早搏的发生部位、频率和心率进行分析.结果264次PAF发作(92%)是由房性早搏触发,20次PAF发作(7%)是由典型心房扑动进展形成,3次PAF发作(1%)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形成.根据12导联心电图标准,触发PAF的房性早搏中有217次(82%)起源于左房,5次(2%)起源于右房,42次(16%)起源部位不明确.在22例(71%)反复PAF发作的病人中,有15例病人是由同一形态的房性早搏触发.在PAF发作前120s和前30s期间内,房性早搏发生频率由0.8次/min分别增加到4.0次/分和6.1次/min(P=0.029和P=0.016).有224次PAF(78%)是在正常窦性频率(60~100次/min)下发生的.结论大多数PAF自行发作是在正常窦性频率下,由起源于左房并且发生频率增加的房性早搏所触发.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颤动 触发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抗凝治疗病人(实验组)的血浆PIVKA-Ⅱ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比较3者出现明显异常的最早时间,分析PIVKA-Ⅱ与胛及IN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h,血浆PIVKA-Ⅱ浓度即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0h,PT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24h,INR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浓度与PT呈正相关(r=0.786,P〈0.01);PIVKA-Ⅱ浓度与INR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在抗凝治疗的患者中,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浆PIVKA-Ⅱ浓度可以有效地监测其抗凝程度,联合监测患者的血浆PIVKA-Ⅱ浓度、PT、INR则更能早期、有效的监测患者抗凝程度。

  • 标签: 维生素K拮抗剂诱生蛋白 华法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 简介:患者,男,68岁,间断出现胸闷、胸痛恶心呕吐7天。7天来反复胸痛,伴有出汗,恶心,持续10~20分钟发作时间多为白天,有高血压病史,大量吸烟史。查体神志清晰呼吸正常,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吸烟 变异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 标签: Vigileo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心率加速,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mm、LVEF26.0%、FS14.4%、DC≥4.5ms3例(3.00%);LVIDD68.2mm、LVEF24.6%、FS12.8%、DC2.6~4.4ms8例(8.00%);LVIDD69.8mm、LVEF22.8%、FS11.4%、DC≤2.5ms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0mm、LVEF50.4%、FS26.8%、DC2.6~4.4ms2例(2.00%);LVIDD47.2mm、LVEF48.8%、FS24.6%、DC2.6ms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8.2mm、LVEF24.6%、FS12.8%、AC≤-8.0ms2例(2.00%);LVIDD69.8mm、LVEF22.8%、FS11.4%、AC≤-7.0ms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2mm、LVEF48.8%、FS24.6%、AC≤-7.0ms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测量 心率减速力 猝死
  • 简介:目的动态监测1岁以下婴儿的未成熟心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I)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30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及术后7d取外周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cTnI在术后24h、72h,及术后7d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MB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与LDH分别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组,以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在各时间点cTnI浓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TnI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浓度可准确及时反映婴儿先心病手术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程度。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之间的cTnI对评价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未成熟心肌 心肌损伤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