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h、4h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EF值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 重度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CV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予舒利迭(每吸内含50峭沙美特罗和100μg丙酸氟替卡松),1吸/次,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普米克气雾剂(每喷内含布地奈德200μg),1喷/次,早晚各1次。咳嗽明显缓解后改为1吸/d,疗程维持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96%,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率为63.04%,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嗽缓解和咳嗽消失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临床改善咳嗽、夜间呼吸症状及日常活动与运动行为不受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损害。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CVA临床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和减轻症状、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使用安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沙美特罗替卡松 儿童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慢阻肺(稳定组20例和加重组32例)和哮喘(急性组27例,缓解组30例)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IL-13、TNF-α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哮喘患者各组及慢阻肺患者各组中血清IL-13、TNF-α的关系。结果哮喘患者急性组的血清IL-13、TNF-α浓度明显比缓解组、对照组高(P均<0.05);急性组、缓解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缓解组Ig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组(P均<0.05)。缓解组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47,P<0.05)。急性和缓解组IL-13与IgE均呈正相关(P<0.05)。慢阻肺患者加重组的IL-13、TNF-α水平均明显比稳定组和对照组高(P均<0.05)。加重组患者的血清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哮喘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IL-13和TNF水平较高,炎症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气管插管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1例气管插管状态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使用0.25mg氨茶碱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分析本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PaO2高于治疗前(P〈0.05),PaCO2低于治疗前(P〈0.05),PH和BE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P〈0.05),呼吸频率和心率慢于治疗前(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治疗前(P〈0.05),共出现恶心呕吐者3例,心率增快者2例,躁动1例。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气管插管状态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其临床效果可靠,且极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气管插管 哮喘 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二联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CVA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B组患儿单用丙卡特罗治疗;A组患儿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结果A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8.9%)明显高于B组(75.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二联治疗CVA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 标签: 孟鲁斯特 丙卡特罗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治疗依从性,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应用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进行测评,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有60例,依从率为37.5%,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有100例;经影响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及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与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吸入技术掌握程度是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不高,应加强患者吸入技术及哮喘知识的宣教,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成人支气管哮喘 糖皮质激素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4例明确诊断的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完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查,肺功能测定,记录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一秒率(FEV1/FVC),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根据FeNO值,分为FeNO升高组(n=40)和FeNO正常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1吸bid规律治疗。3月后复诊,复测FeNO,肺功能(FEV1和FEV1/FVC)及ACT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FeNO升高组较FeNO正常组ACT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均无完全控制患者,治疗后FeNO升高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FeN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P〈0.05)。两组患者FEV1和FEV1/FV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FeNO升高组FeNO值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783,P〈0.05);治疗前FeNO正常组FeNO值与ACT评分无相关性。两组ACT改善程度与FeNO下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吸入ICS/LABA对FeNO升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治疗的反应,指导哮喘治疗方案。

  • 标签: 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ACT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时对患者血清IL-21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人员血清IL-21及Ig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9.7%(70/78);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降低血清IL-21及IgE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可靠。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IL-21 IGE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茶碱缓释片、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能明显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4表达水平、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就诊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26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各2-加入生理盐水2ml中进行高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q12h。对照组为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7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65.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身激素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起效快、疗效肯定。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混悬液 沙丁胺醇溶液 雾化吸入治疗 疗效观察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IFN-γ、IL-4、IL-5及IL-17对儿童哮喘影响及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39例哮喘急性期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选取37例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IL-4、IL-5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C%、FEV1/FVC%、MM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FN-γ、IL-4、IL-5、IL-17水平与FEV1/FVC(%)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哮喘发病与Th1、Th2及Th17细胞分泌的IFN-γ、IL-4、IL-5及IL-17有关,其表达水平升高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 标签: 哮喘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目的:评价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200μ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427,P〈0.01)。结论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白三烯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 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