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秦优11号双亲及F1之间多态性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纯度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筛选150对引物中,有2对引物(BN12和BN1)表现为稳定共显性,即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利用2对引物对4四个杂交油菜样品秦优11号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分别为79.1%、81.6%、85.5%和86.7%,对应样品田间正季鉴定结果为83.0%、84.8%、87.8%和89.5%,样本株数为200时,误差均在容许误差范围内,这表明筛选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秦优11号杂交种纯度快速、准确鉴定。

  • 标签: 甘蓝型杂交油菜 秦优11号 育性转换 SSR标记
  • 简介:本研究以二倍体马铃薯C为母本,E为父本杂交F1群体共90个株系,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和78个SSR标记,总长度1141.99cM,标记间平均距离14.64cM遗传图谱。结合2015年和2016年鉴定与块茎建成相关性状表型数据,采用QTLIciMappingV4.1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共检测14个与株高、根长、匍匐茎长、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相关QTL。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5%~19.19%。有5个QTL在2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5号染色体上有2个(qTN5-1,qTN5-2)与微型薯相关QTL,遗传贡献率为9.64%和9.67%。在9号染色上有3个(qSL9-1,qSL9-2,qSL9-3)与匍匐茎长相关QTL,遗传贡献率为3.05%~14.17%。

  • 标签: 二倍体马铃薯 雾培 块茎建成 QTL定位
  • 简介:鉴定合成或通过高通量随机组合方法获得潜在功能片段生物学功能需要一套高效便捷酵母表达专用载体。酵母表达载体pYES2多克隆位点处不含起始密码子,通过设计含有ATG和EcoRⅠ酶切位点特异性引物扩增一段Intron,利用In-Fusion重组技术(Clontech)将该片段构建至酵母表达载体pYES2,得到一个含有ATG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YES2-ATG。为了检测该载体功能,扩增不含起始密码子DNA序列nlea,该序列由本实验室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耐盐功能。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ES2-ATG-nlea在酵母中进行功能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诱导后,含pYES2-ATG-nlea重组酵母菌株耐盐能力明显高于含pYES2-ATG空质粒菌株,表明在该载体系统上添加了起始密码子nlea成功表达,具有一定耐盐性,同时也证明改造载体系统可用于没有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序列功能筛选和鉴定。pYES2-ATG酵母载体系统不影响原始载体基本功能元件表达,同时能使不含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序列在酵母中正常表达,在大规模进行多个基因功能鉴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起始密码子 酿酒酵母 pYES2 In-Fusion重组技术
  • 简介:芒果炭疽病、蒂腐病和疮痂病是芒果种质重要病害,给中国各芒果产区造成严重危害,而抗病品种选育是防治芒果病害最经济有效途径。为评价新引进芒果种质对炭疽病、蒂腐病、疮痂病抗性水平,采用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6份芒果种质果实3种病害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56份种质资源中,高抗炭疽病种质5份、中抗炭疽病19份、高感炭疽病4份,高抗蒂腐病16份、中抗蒂腐病26份、高感蒂腐病1份,高抗疮痂病1份、中抗疮痂病17份、高感疮痂病4份,对3种病害均有抗性种质资源7份。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新引进一些种质资源对芒果炭疽病、蒂腐病、疮痂病抗性情况,为进一步地依托供试种质开展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

  • 标签: 芒果种质资源 芒果病害 抗病性
  •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杂交、回交和自交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西红花总苷是栀子果实中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药理作用,也是国际流行天然色素"栀子黄"主要成分。番茄红素β-环化酶b(lycopeneβ-cyclase,LCYb)催化合成了西红花总苷代谢途径前体化合物-β-胡萝卜素。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栀子果实中克隆了一条长1672bp序列,含有一个1500bp开放阅读框,编码499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结构域,分子量为56.39kD,N端有一个40个氨基酸组成质体定位信号肽,属于LCYb亚家族,因此命名为GjLCYb2。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利用两种原核表达系统诱导GjLCYb2融合蛋白表达,pSYNO-1系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可溶蛋白,pET-28a(+)系统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荧光绝对定量q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栀子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GjLCYb2基因表达量变化与西红花总苷合成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GjLCYb2基因可以作为遗传操作靶点,进行栀子果实中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调控。

  • 标签: 栀子 西红花总苷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 简介: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基础。更多还原

  • 标签: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几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作物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本项研究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以改变花色为目的,对花卉进行遗传改良,以期产生新花色品种,来改变现有花卉花色单一、品种缺乏现状,丰富我市花卉品种资源。在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定向改良花色研究中用最多也最成功基因就是:查尔酮合酶基因。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酶,它在植物中表达量可能影响颜色。本项目以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大岩桐为研究对象。具体从矮牵牛(Petuniahybrida)特定发育阶段花瓣cDNA中,克隆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进行质粒重组后,插入到含有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植物中间表达载体中pBI121中,转化农杆菌LBA440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之叶盘法)遗传转化大岩桐,具体过程如下:农杆菌LBA4404pBI121chsA培养→农杆菌与大岩桐叶盘共培养→脱菌筛选→抗性芽扩繁与继代培养→抗性株生根筛选→移栽成活。经过研究,成功地得到大岩桐转化植株,其中8个株系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有一株玫红品系植株花瓣上出现了白色不规则斑点。

  • 标签: 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 大岩桐 农杆菌介导法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对低温敏感。在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是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两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和HbCBF3。经测序,HbCBF2和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和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和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两个短肽序列包括一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和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与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和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在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为51.8kD和53kD,与预期一致。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和pGEX4T-1-CBF3,在28℃、IPTG浓度为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为纯化蛋白和研究HbCBF2和HbCBF3在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tor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重大技术革命,它比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更易于操作,而且更高效。CRISPR/Cas9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本实验选取拟南芥MS2为目的基因,构建植物基因编辑系统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拟南芥,从而利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敲除拟南芥MS2基因。对转基因后代MS2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在获得12个阳性转化植株中,发现了5个阳性植株存在基因序列上新碱基插入,由此形成CRISPR/Cas9介导拟南芥MS2突变体。这一工作为后续分析其他物种中MS2同源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拟南芥 CRISPR/Cas9 MS2 基因敲除
  • 简介: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分析鉴定,同时结合果肉汁胞色素分析、生物学性状及物候期观察,以确定黄金蜜柚品种类型。通过208对SRAP引物对黄金蜜柚和琯溪蜜柚进行SRAP扩增,结果显示,两品种间谱带基本相同,但均存在黄金蜜柚和琯溪蜜柚特有的谱带,这表明了两品种间在DNA水平上存在真实遗传差异。对10份柚类品种SRAP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黄金蜜柚与琯溪蜜柚遗传距离最为接近,达到0.98,这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亲缘关系非常紧密,同系列琯溪蜜柚、黄金蜜柚、红肉蜜柚和三红蜜柚4个柚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均较高。另外黄金蜜柚在汁胞色素种类及含量、花柱头颜色和成熟期等方面均明显区别于琯溪蜜柚。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黄金蜜柚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柚类优特柚类新品种。

  • 标签: 黄金蜜柚 果肉汁胞色素 SRAP 鉴定
  • 简介:通过增加外源CaCl2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后,研究香蕉幼苗在60mmol/LNaCl人工模拟盐胁迫0、4h、8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下,测定其叶片和根CaM和Ca^2+-ATPase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过程中,香蕉幼苗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其根和叶片CaM基因和Ca^2+-ATPase基因均有表达。巴西蕉幼苗根在盐胁迫过程中CaM基因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粉蕉根却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与粉蕉耐盐性高于巴西有关。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巴西蕉和粉蕉幼苗根Ca^2+-ATPase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 标签: 香蕉幼苗 盐胁迫 CaM基因 Ca2+-ATPase基因 荧光定量
  • 简介:为解决白菜薹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设计定向转育方案,采用连续回交方法转育不育性和农艺性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基因型植株,向白菜薹自交系中转育不育基因,创制白菜薹雄性不育系。通过26对SSR引物筛选鉴定,获得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胍紧密连锁、且同样可以标记同一位点恢复基因Ms^f和可育基因脚分子标记GSSR1。经过3个世代回交转育,创制出了具有100%不育度和100%不育株率白菜薹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BGMS-3。以BGMS-3为母本,与6个白菜薹自交系杂交,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C3。

  • 标签: 白菜薹 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定向转育
  • 简介: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转化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在建立和优化转化体系研究中发现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植物基因型依赖性,不同植物受体转化效率差异很大。在农杆菌转化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植物基因及蛋白质参与农杆菌转化过程。在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植物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植物防御酶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农杆菌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综述对近年来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探索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标签: 农杆菌转化 植物基因和蛋白质 生理生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硒不但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硒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过高硒会损害植物结构,抑制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但对于硒对植物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进行过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硒是如何通过对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实施调控,进而改变作物品质及植物抗逆性,为合理、安全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可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生物学效应。

  • 标签: 植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抗逆性
  • 简介:出于对转基因作物中标记基因安全性考虑,植物转基因育种中标记基因删除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之一。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之一Cre/loxP系统是目前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较成熟一个标记基因删除系统。为了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一种可调控标记基因删除系统,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中克隆了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同时从质粒pCre上克隆了Cre基因,构建了含有rd29A:Cre:Tnos表达元件中间载体,将这一表达元件插入到另一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sb中,最终构建了含有loxP-Pnos—nptⅡ-Toes—rd29A—Cre-Tnos-loxP可诱导型删除标记基因nptⅡ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 标签: CRE/LOXP系统 RD29A启动子 诱导型标记基因删除系统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番茄硬度最大,其次是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水分,增加果皮韧性;热处理32℃和52℃对贮藏期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对贮藏期番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对延长番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