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长治市太行街为研究区域,选择7种较常见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对温度及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对温度与湿度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同的植物群落均可达到降温与增湿的效果,降温效应变化幅度为0.1℃~2.3℃,增湿效应变化幅度为1.3%~10.2%。

  • 标签: 路侧绿地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温度 湿度 影响
  • 简介: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木材干燥的温湿度模型,给出了其时延神经网络辨识结构.分别提出温、湿度控制模型(控制信号与温、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和木材干燥基准模型(温、湿度与木材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实验干燥窑得到的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建模是可行的,所建模型是有效的.

  • 标签: 木材干燥 温湿度模型 系统辨识 时延神经网络
  • 简介:为了弄清楚在水蒸气流入流出过程中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规律,定量评价室内装饰材料的环境湿度调节性能,该研究在环境恒定温度为26℃条件下,测定了在水蒸气流入流出过程中木质及非木质材料装饰的试验体内环境湿度的经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x和y两个参数来表征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用x和y值能够将各种材料按其调湿性能分成4个组别。(2)木质材料类具有较好的环境湿度调节性能,即这些材料能够缓和室内环境湿度的急骤变化。(3)木质材料的x和y值随气积比A/V的增大呈曲线下降趋势。(4)在本实验设定的循环过程中,材料厚度对其调湿性能影响不显著。

  • 标签: 木质材料 水蒸气变化过程 湿度调节 相对湿度
  • 简介: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温湿度调节效应,并初步分析了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秋季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最为显著,而夏季乔草结构的群落降温效益最明显,乔木群落的增湿效益最好;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均为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夏季绿量与降温强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绿量主要影响降温强度,对增湿强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植物群落 温湿度调节 群落结构 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