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日前,笔者从长丰县草莓协会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从源头上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防控和示范,县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推进草莓安全生产检测管理,建立严格的草莓质量追溯体系,做到每个草莓可追溯。

  • 标签: 草莓 质量安全 安徽 食品安全 检测管理 安全生产
  • 简介:近年来,由于蚕桑行业不景气,国家实行茧、丝、绸总量调控、适度经营的策略,加之连续几年全国性减产,国际市场生丝存货见底,致使2005年丝绸行情一路攀升,干茧单价最高达到100元/kg,生丝价格最高达到34万元/t,给茧、丝、绸这一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标签: 蚕茧质量 国际市场 全国性 产业带 生丝 减产
  • 简介:防控微粒子病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环节,桑叶全程消毒是综合防控微粒子病的关键措施。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漂白粉液的检测配制方法,做到目的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止再被污染等工作。在原蚕区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的重点:一是在保证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前提下,减少蚕农桑叶消毒开支,根据种质、茧质情况给予蚕农奖励,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二是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彻底等问题。实践证明,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防控微粒子病效果好、投资成本合算的适用技术,应当继续抓好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综合防微工作,提高蚕种质量

  • 标签: 桑叶 全程消毒 蚕种质量
  • 简介:蚕业发展史的情况表明,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丝绸行业的兴旺发达。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德高望众的老前辈和当今的专家学者为了提高蚕种质量付出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蚕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蚕的品系在不断更新换代,气象因子在不断改变,微生物的适应性在不断增强,这些因

  • 标签: 蚕种质量 丝绸行业 微粒子病 栽桑 蚕业 蚕病
  • 简介:丝绸商品能否多出口。多内销,即取决于质量与价格。而提高丝绸的质量,关键又在于提高茧丝的质量,而提高茧丝质量,又关系到桑、蚕品种和饲养水平等因素。我省的茧丝质量与江浙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当前茧丝生产“过热”,国际市场丝价下调,低级丝难销,市场消费有限,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第三世界国家蚕茧生产迅速发展,对我省丝绸出口传统的主销市场已造成威胁。

  • 标签: 蚕茧质量 蚕茧生产 饲养水平 蚕品种 江浙地区 蚕桑生产
  • 简介:我区蚕茧质量、单产连年滑坡,且幅度较大,在蚕区各区、乡、已成为一种共性现象。据今年春季在南充蚕区调查,蚕茧质量的几项主要指标已降至五十年代的水平。1991年与87年比较,粒茧丝长减短115米,下降11.4%;解舒丝长减短125米,下降21.4%;千克茧粒数增加192粒,增大14%;吨丝缫折增大0.54吨。在收购的蚕茧中,毛足茧率上升,双宫、黄斑、内霉、血薄茧明显增多。与质量紧密相联的单产,下降的幅度更是呈梯级跌落,1979年为30.1千克,1987年25千克,1991年20千

  • 标签: 蚕茧质量 解舒丝长 茧丝长 蚕茧生产 缫折 蚕区
  • 简介: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 标签: 蚕茧质量 蔟中管理 桑叶质量 饲养技术 蚕茧收烘 茧丝品质
  • 简介:四川省蚕学会蚕种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联合召开了秋季蚕种工作暨提高蚕种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就蚕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提高蚕种质量提出了如下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一致认为,当前我省蚕种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业务部门和蚕种场的高度重视。按照94年省颁地方标准,今春越年蚕种质量全部指标检验结果,平均单盒有效卵粒数为25827粒,平均不良卵率为1.0%,平均最大二日孵化率为96.4%,平均杂交率为90.8%,五项质量指标中,涉及到量的指标

  • 标签: 蚕种质量 微粒子病 杂交率 越年蚕种 全面质量管理 蚕种场
  • 简介:生丝等级主要取决于被验生丝的纤度偏差、均匀二度、清洁、洁净四大指标,立缫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一般工序和丝故障处理仍由缫丝工手工完成.在工艺设计正确,机械设备运转良好,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已被确定且稳定的情况下,决定立缫生丝等级的主要质量指标及

  • 标签: 缫丝操作 操作技能 现场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员 纤度偏差 纤度方差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建筑行业中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对企业加强工程预算控制提供建议。

  • 标签: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近年来,我省养蚕生产单张产量下降,年平均单张产茧仅23.36公斤,推测全省大面积因蚕病实际总损失率约为38.16%,如每张蚕种22000头蚁计,约损失为8396头。至于蚕茧质量平均全茧量仅1.67克,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皆有下降趋势,从产、质量这一问题看,是当前我省养蚕生产千万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 标签: 蚕病 养蚕生产 解舒率 蚕茧质量 总损失率 全茧量
  • 简介:南充是全国蚕茧主产区之一,蚕桑丝绸行业一向是全市工农业经济的一项优势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南充蚕茧质量一滑再滑,以致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成为了制约全市蚕桑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 标签: 蚕茧质量 原因及对策 蜕皮激素 结茧率 茧丝长 蚕桑生产
  • 简介:近年来,由于我地由过去的一年养四季蚕调整到一年二季、三季蚕,因而延长了春、秋蚕期的间隔时间,也延长了桑叶的生长期,因而造成了秋叶易老化、蚕茧质量低下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蚕桑站人员专门到蚕区、桑田作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即把好“四关”:夏伐关、治虫关、施肥关、水系关。实践证明,这一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标签: 桑叶 产质量 秋季 秋蚕期 间隔时间 蚕茧质量
  • 简介:茧质下降主要原因是蚕农存在七种偏面追求蚕茧重量而不顾质量的行为。其动机是以产品的重量获得取更大的收益,而收购部门恶性竞争,不按质论价的收购办法,促进了蚕农忽视蚕茧质量的行为愈演愈烈;后果极其严重;规范收茧行为是避免蚕农生产劣质蚕茧行为的关键。

  • 标签: 生产劣质茧 原因 危害 蚕茧质量
  • 简介: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蚕种质量 防微工作 家蚕微粒子病 蚕种生产 经济损失 蚕病
  • 简介:回顾蚕业演变史兴衰成败在于桑珙县是四川盆地南缘的一山区,与云南省接壤。养蚕历史悠久,可算“资格老”,但零星数量少。解放后直到八十年代初,由于没有摆人议事日程,产茧几百担、千把担,经过业务部门的努力,达到两三千担而已。桑树

  • 标签: 蚕桑生产 科技兴蚕 茧质 “三高” 方格簇 蚕业
  • 简介:栽桑养蚕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优质、高产的蚕茧,为缫丝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同时,蚕茧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着蚕农的收益,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蚕茧质量对蚕桑丝绸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蚕茧质量,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须进一步分析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重点分析了上蔟和采茧售茧环节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蚕茧质量 蚕桑产业 可持续发展 栽桑养蚕 丝绸行业 优质
  • 简介:分别采用经太阳晒干和沸水杀青烘干的桑叶制成的人工饲料,饲养4个不同的蚕品种,比较它们的饲育效果。统计分析显示,两种干燥处理对4个品种的疏毛率、眠蚕体重、3龄起蚕率、蚕茧品质等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桑叶 干燥方法 饲料质量 影响因素 人工饲料 杀青烘干
  • 简介: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蚕种质量 制种量 外观质量 外观包装 内在质量 开拓市场
  • 简介:柏垭镇蚕桑生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有所曲折,但蚕茧产量仍居全市首位.城乡改革,大量劳力外出,农村劳力矛盾突出,蚕茧产量质量上不去,影响蚕农积极性.为此,柏垭镇从1985年以来,坚持小蚕共育14年,1999年计划养蚕4700张,产茧120吨,单产25.5公斤,比去年提高4公斤,夺取了蚕茧“一优双高”的好成绩.1.主要措施.柏垭镇今年对46个共育户进行了调整、完善、提高,具体方法是争取“五统、

  • 标签: 共育质量 蚕茧产量 共育户 小蚕 一优双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