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陕西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西安市附近存在几个非常明显的“高-高”集聚;同时,延安市和安康市分别出现“低-低”集聚、陕西人口重心从2002年的礼泉县移动至2009年的泾阳县。向东北移动约3.3km。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 空间分布
  • 简介:为完善陕西天气预报业务,基于C#、VisualBasic6.0等开发设计了陕西中期预报业务系统。在概述系统设计思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陕西中期预报业务系统的气候背景、信息检索、指导预报、环流形势、预报方法、预报产品制作等子块,并分析了系统试用结果。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业务系统 西风指数 地转风场 NCEP
  • 简介:通过分析陕西近60a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陕西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60a来陕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较缓和的是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升温趋势明显;在时间尺度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气温的上升趋势特别显著;陕西各区年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别以10a为第一主周期。

  • 标签: 陕西省 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
  • 简介:根据种植比例,复种指数和水旱地比例,选择适合陕西情的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对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的综合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同时计算了各地的光热指数和水热指数,确定了作物对一些光热水资源综合运用的程度,从气候资源角度提出了"吨粮田"建设的区域可能性.

  • 标签: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 光温生产潜力 光合生产潜力 种植比例 热水资源
  • 简介:为了适应气象部门大规模干部培训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了陕西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播放和远程培训;建立了结构式数据库,可实现培训班资料的添加、浏览、查询,报表的统计,学习资料(包括文字、PPT、图片等)下载等。系统实现了培训班的网络化管理和资料共享功能。

  • 标签: 远程教育 培训管理 陕西
  • 简介:采用基于Netflow的流量监测方法,在省级电信MSTP线路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陕西气象广域网络的网络流量分别进行基于数据包和流量行为的分析。在了解网络流量的构成和分布比例符合气象业务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台站、地市级气象部门在网络应用中存在网络资源释放不及时和网络防护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网络带宽的有效利用率和网络性能。

  • 标签: 气象业务网络 流量监测 流量分析
  • 简介:决策支持系统(DSS,即DecisionSupportSystem)是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求解非结构或半结构问题的一种交互式系统.它并不提供结构问题的答案,而是强调直接支持决策者,以提高决策者在决策中所需的业务判断能力,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分析问题、构造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的决策环境.我们于1987年立题,研制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1987、1988年在研制的过程中,部分成果投入业务使用,1989年汛期,全面投入业务试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89年2月验收.在实际使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充实新的内容和功能,尤其是在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家系统(ES)技术对各个客观预报方法的结论进行综合决策.因此,我们研制的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短期天气预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 标签: 决策支持系统 短期天气预报 决策人员 交互式系统 专家系统 模型库
  • 简介:陕西降水量年变化呈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这些类型反映了陕西年内主要雨带的移动和位置。陕西年降水量、雨季(5~9月)降水量基本上遵从正态分布。

  • 标签: 降水量 降水类型 正态分布
  • 简介:应用2009年陕西雷电监测数据与发生的雷电灾害事例,对雷电分布特征和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09年陕西雷电天气较往年具有"开始早,结束晚"的特征,全年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4起,较往年明显减少。为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应对措施。

  • 标签: 雷电流强度 雷电分布 雷电灾害
  • 简介:陕西气象科学数据集包含的资料为1951—2005年的基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数据文件(A0文件)。共整理了陕西99个台站的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日照时数、雷暴、沙尘暴、雾、扬沙、浮尘等要素资料。对A0文件全部进行了格式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错误逐一改正。

  • 标签: 气象科学 陕西省 数据集 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数据文件
  • 简介: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作为数据源,采用B/S模式开发,实现了气象要素检索下载、温度、降水量曲线绘制、气温色斑图显示等功能。应用实践表明,以CIMISS作为数据源,解决了气象信息数据源不统一的问题,且可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基础气象数据服务产品。

  • 标签: CIMISS B/S 陕西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 简介:利用陕西丰富翔实的历史地震资料及1970~2004年陕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应用贝努里概率模型,对陕西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做初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陕西省 贝努里概率模型 地震活动趋势
  • 简介:介绍了陕西GNS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布网设计、基准站建设、网络通讯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同时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地监测陕西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重力变化,为陕西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陕西相关部门提供导航定位与精密授时服务。

  • 标签: 陕西省 GNSS 基准站建设 地震监测 导航定位
  • 简介: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影响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影响陕西的多种灾害天气及其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下一步开展陕西气象减灾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灾害风险 陕西 气象 专家 社会经济发展 问卷调查
  • 简介:从项目目的出发,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扶贫区域影像特殊性以及制图的基本要求,研究了不同于常规城市影像地图制作,而符合地理国(省)情监测区域国家扶贫点专题影像地图要求的制作方法。以陕西为例,从幅面设计、内容设计、符号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扶贫点专题影像地图制作的总体设计思路。

  • 标签: 无人机航摄影像 地理国(省)情监测 影像地图 扶贫 总体设计
  • 简介:利用陕西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0.3538。这说明陕西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2~8Hz)、绥德台(12~17Hz)及华县台(6~20Hz)表现出明显的放大作用。

  • 标签: Q值 场地响应 衰减 地震活动性
  • 简介:结合陕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和其它相关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评价了2014年陕西湿地生态系提供的9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4年陕西湿地生态服务系统总价值为2887.14×10^8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41%;其中,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最高,为1894.02×10^8元,占总价值的65.6%,其次为供水服务价值,为537.01×10^8元,占总价值的18.6%。

  • 标签: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陕西省
  • 简介:通过分析陕西现有强震动台网在汶川8.0级地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研究陕西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 标签: 地震烈度 区域地震台网 陕西省
  • 简介:陕西气象局从2007-2009年连续3年开展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进一步了解了各类气象服务受众的需求,评估了公共气象服务发挥的效益,对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亮点,分析当前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大针对性。本文通过对2009年陕西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分析,提出应加强预报预测准确率,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关注民生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强化媒体意识,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流程等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公众气象服务 评估报告 陕西省 效益评估 气象服务工作 防灾减灾体系
  • 简介:综述了农用天气预报的定义,介绍了陕西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及综合预报模型,并就进一步提升陕西农用天气预报准确性及提高预报的服务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市、县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陕西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全面运行。

  • 标签: 农用天气预报 关键技术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