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终结遗留损伤的CT分型与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8月份,结束时间为2023年8月份,研究时间为一年。纳入研究患者的数量为40例,对所有患者行终结遗留损伤的CT分型并给予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明确损伤的情况,结合范围定量相结合CT-VA分型确保伤残等级认定的准确性。结果:通过遗传损伤的CT分析,可能提高伤残等级认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期间,行终会遗留损伤的CT分型,结合法医的临床鉴定,可以明确患者的伤残等级,具有较强的客观和公正性,值得提倡。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终结遗留损伤 CT分型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我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半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儿童生命早期的健康状况,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实现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终结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许多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疾病的原因都是可以通过操作简单的适宜技术进行预防和避免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的核心技术包括出生后母婴持续皮肤接触、延迟断脐、母乳喂养、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新生儿复苏、感染的识别与处理等。这些具有循证依据的优先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新生儿保健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质量,势必将在全国推广实施。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应用性研究,探索解决实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标签: 婴儿,新生 卫生保健质量 卫生措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性评价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5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历史对照法,以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入职的72名新护士为对照组,以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入职的7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观察组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形成性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在岗前培训结束时、入职第3个月、入职第12个月转正定级前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修订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和操作型技巧直接观察评量(DOPS)量表评价观察组在入职当月及3、6、9、12个月时的临床能力。结果两组护士岗前培训理论成绩、入职第12个月操作成绩、护理评估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岗前培训操作成绩、第3个月操作成绩、入职第12个月的双人心肺复苏术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入职当月及第3、6、9、12个月的Mini-CEX和DOPS量表各方面评分呈上升趋势,除DOPS中的"主体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外,其余方面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性评价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新护士的临床技能,有利于缩短新护士的成长周期,提升其临床护理能力。但是临床判断能力、专业咨询与沟通能力是新护士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这些方面能力的重视以及培训,提升新护士的临床胜任能力。

  • 标签: 护士 新护士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规范化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回顾性分析骨肉瘤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策略是否存在差异。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骨肉瘤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方法详细的患者信息来自SEER数据库。从2004年到2014年,共收集805例骨肉瘤患者。将受试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重要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获得预测骨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构建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列线图中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来评价模型的预后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10个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对骨肉瘤术后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的C指数在评价骨肉瘤生存率方面高度一致,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0、0.767(3年总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在骨肉瘤的预后方面,列线图显示良好的结果。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一个精确的列线图来预测骨肉瘤患者综合治疗后的生存能力。

  • 标签: 骨肉瘤 列线图 预后
  • 简介: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监测 性别 年龄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接受放疗的不可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据,评估年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6年经过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分期标准诊断为ⅢA和ⅢB期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资料,共17 117例纳入分析。根据最大选择检验确定年龄的最佳分界值为72岁,据此将患者分为年轻组(<72岁)(11 008例)和年老组(≥72岁)(6 10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OS)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影响因素。采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两组患者肺癌特异死亡率和其他原因死亡率,应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评价两组间死亡率差异,并对肺癌特异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老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51.1%(3 123/6 109)比46.8%(5 154/11 008),P<0.01],ⅢA期比例亦高于年轻组[67.4%(4 120/6 109)比60.1%(6 615/11 008),P<0.01];年老组接受化疗患者比例低于年轻组[69.2%(4 226/6 109)比88.6%(9 748/11 008),P<0.01]。年轻组患者的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39.2%和18.0%,年老组分别为32.4%和12.5%,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未手术原因、化疗均为患者放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13(95% CI 1.09~1.18)(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3%和75.7%,高于年轻组的55.9%和74.0%,两组肺癌特异死亡累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老组2年和5年的其他原因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3%和11.8%,高于年轻组的4.9%和8.0%,两组其他原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竞争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人种、诊断年份、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是否化疗均为影响不可手术Ⅲ期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肺癌特异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72岁比<72岁)的HR=1.07(95% CI 1.02~1.12)(P=0.002)。结论年龄是不可手术Ⅲ期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年老患者预后差,其肺癌特异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风险均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年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预后相关因素,建立一种治疗前预测其总生存(OS)的临床预后模型。方法选取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涵盖18个登记处)中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ALK+ ALCL的1 602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训练组(1 122例,用于模型的构建和内部验证)和验证组(480例,用于外部验证)。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OS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选取独立预后因素建立ALK+ ALCL 3年、5年的OS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与Ann Arbor分期进行对比,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建立的模型准确性和效益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全身症状、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是ALK+ ALCL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OS的列线图。与Ann Arbor分期相比,C指数(训练组:0.726比0.597,验证组:0.777比0.639)、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3年OS率AUC:0.758比0.620,5年OS率AUC:0.761比0.614;验证组3年OS率AUC:0.819比0.672,5年OS率AUC:0.832比0.656)、校准曲线均提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验证组中,3年、5年OS率的NRI分别为0.866(95%CI 0.683~1.079)、0.922(95% CI 0.760~1.099),IDI分别为0.219和0.233(均P<0.01)。构建的OS预测模型3年、5年DCA比Ann Arbor分期有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成功建立了ALK+ ALCL的OS预测模型,可个体化预测生存结果。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预后 列线图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