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Miltenberger是与M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稀有的一系列血型,是极具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血型系统之一。Mur抗原属于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该血型在欧美属于极低频率抗原,临床意义极低,一直未受到重视。但研究表明,该血型在我国有一定的分布频率,近些年来不断有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报道,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献血人群中Mur抗原的频率进行调查,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型 Mur抗原
  • 简介:网状Meta回归模型可用于分析重要的效应修饰因素对干预效应的影响,它能在频率学或贝叶斯框架下实现。本文以实例介绍如何使用Stata软件的mvmeta命令在频率学框架下实现网状Meta回归,并简单讨论网状Meta回归的应用。

  • 标签: 网状Meta回归 mvmeta命令 STATA软件
  • 简介:探索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方案中换液频率对于软骨体外保存效果的影响,为寻找最佳的骨软骨移植物保存方案提供实验依据。在猪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取圆柱状骨软骨块60枚,随机分为3组:A组(不换液);B组(每7d换液);C组(每2d换液)。保存28d后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组织学(番红O染色)和生物力学性能(杨氏模量)。结果显示,第28d时,各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出现降低,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杨氏模量高于A组和B组(P〈0.05)。表明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时,每2d更换一次保存液的保存方案最优。提高换液频率可以维持保存液中的营养成分,为体外软骨细胞的代谢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提高关节软骨的体外保存效果。

  • 标签: 换液频率 组织培养 组织库 关节软骨 软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uson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MHz高频探头。对60例眼球内疾病、眼球后疾病、眼球后异物、泪囊及泪道疾病,通过横切、纵切和轴位扫查,了解不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彩色多普勒血液供应情况。结果60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58例,超声漏诊的2例均为小异物,为球后异物靠近球后眶壁。结论超声探查眼部疾病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的优点,能准确的诊断眼内疾病和眼球内外异物,简洁直观无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眼科疾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本实验室为中国红十字总会定点HLA配型实验室之一,2001年11月以来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江苏六城市(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连云港)6300例汉族随机人群进行HLA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发现江苏汉族人群低频率基因HLA-B41、B63、B64、B65、B81的常见连锁基因为A23-B41、A1-B63、B64-DR7、B65-DR1、A2-B81.现报告如下.

  • 标签: HLA PCR-SSP 低频率基因 连锁不平衡参数 单倍型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肾移植受者与HLA基因相关性。方法:运用PCR-SSP法对我院湖北地区406例肾移植受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4026例湖北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检出HLA-A32、B35、B44、B45、B52、B56、B64、B75、DRB1*10、DRB1*14、DRB1*16,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35、DRB1*14的基因频率〉0.05;检出B46、DRB1*9、DRB1*1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46、DRB1*9基因频率〉0.1。结论:高频率基因与湖北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35、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湖北地区的易感基因;B46、DRB1*9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

  • 标签: 肾移植 HLA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不寐(失眠)是人类重大的自然、社会、心理学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目前疗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多类别昼夜频率调整有可能更好的调整睡眠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治疗失眠,为科学研究失眠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 标签: 不寐 失眠 昼夜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工作,记录其低频彩超、高频彩超、联合彩超(低频、高频)诊断结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不同频率彩超检查后,联合彩超诊断正确率高达94.12%,显著高于低频彩超诊断正确率70.59%、高频彩超诊断正确率76.4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不同频率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患者及时获得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超声 不同频率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并对不同频率听力重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920例患者,从中筛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7名,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频率处的纯音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探讨各频率重建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气导听阈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频率明显优于2kHz以上频率;术后气骨导差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且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明显优于2kHz以上;术后骨导听阈总体平均值除4kHz,其余各频率均有显著改善,1kHz重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频率,未做听骨链重建患者平均骨导听阈只有1kHz频率略有改善;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清除病灶同时可有效重建慢性中耳炎患者听觉能力,低中频显著。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悬吊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和后期步行生活能力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90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悬吊训练,行前瞻性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1次/d低频组,2次/d中频组,3次/d高频组;20 min/次,共训练3个月。1、2、3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runk control test,TCT)、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FAC)、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结果低、中、高频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CT 、BBS、FAC与M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与2个月低、中、高频组TCT分别为(36.21±6.31)、(42.51±4.33)、(49.52±4.90)分与(41.23±6.31)、(50.32±8.32)、(58.12±7.23)分,BBS分别为(15.11±4.31)、(19.69±5.86)、(24.56±8.74)分与(21.43±5.37)、(27.61±7.50)、(33.81±6.99)分,较治疗前[(23.46±12.80)、(24.69±9.33)、(22.84±10.11)分与(9.32±3.11)、(9.504.10)、(9.47±3.73)]均明显改善,且高频组较中频组与低频组、中频组较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训练3个月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频组患者在训练1个月时FAC与M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训练2个月与3个月FAC[(1.84±0.41)、(2.39±0.44)、(3.29±0.33)分与(2.74±0.77)、(3.63±0.56)、(4.50±0.43)分]与MBI[(27.32±9.33)、(34.45±9.21)、(44.77±10.27)分与(41.33±11.21)、(52.73±12.31)、(75.94±1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频组较中频组与低频组、中频组较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 d多次悬吊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人躯干控制平衡和步行生活能力,缩短病程。

  • 标签: 脑卒中 悬吊强化训练 躯干控制平衡 步行生活能力
  • 作者: 张雨格 吴晶 封磊 袁剑敏 许恩佩 潘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医学心理学系 119228 ,美国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 15232;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 15261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卫生服务体系研究中心 169857;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11754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新加坡华族健康队列的16 948名研究对象进行16~23年(平均20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摄入信息于基线调查获得(1993-1998年),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通过第3次随访期间(2014-2016年)在新加坡人群中校正过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2 443名存在认知障碍。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因素)和疾病信息后,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组相比,每周摄入碳酸饮料≥2次(OR=0.91,95%CI:0.77~1.08)、每周摄入1次(OR=1.00,95%CI:0.82~1.23)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0~1.09)的研究对象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306)。与几乎不喝果(蔬)汁组相比,每周摄入果(蔬)汁≥2次(OR=1.03,95%CI:0.88~1.20)、每周摄入1次(OR=0.96,95%CI:0.82~1.12)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2~1.08)的研究对象的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趋势性P=0.930)。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对研究结果都没有实质改变。结论在平均含糖饮料摄入频率较低的新加坡籍华人中,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含糖饮料 认知障碍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于牙科手机损耗以及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80支可机械热力清洗的全新高速牙科手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支。每次使用后,采用专用注油机进行清洗注油,包装灭菌。A、B、C组分别每周、每2周和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后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包装灭菌的流程。在3、6、9个月时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5支进行部件可视污渍情况检查,监测清洗效果。结果A、B、C 3组手机平均使用次数为A组(56.60±24.77)次,B组(49.70±30.08)次,C组(46.73±35.16)次,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9个月中15支手机出现故障,其中A组4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12支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A组1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支更换轴芯后继续使用,均为A组。3组清洁程度合格率均为100%。结论牙科手机在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基础上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能保障其内部清洁,并不会增加损耗,可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牙科手机 机械热力清洗 损耗 清洁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以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 方法 选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以透析的频率及模式作为研究因素。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周2次的普通血液透析模式;针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模式,为期1年。透析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血红蛋白值及体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现感染、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几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 采取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高校314名大学生肥胖现状和晚睡频率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14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女生晚睡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检出率(P<0.05);大学生平均BMI值与睡频率成正相关。结论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晚睡的习惯可能是导致大学生肥胖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大学生 肥胖 BMI 晚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80例弱视患儿,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38例给予患儿采用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乙组42例患儿在治疗性配镜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弱视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小儿弱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力水平,较易被患儿以及家属所接受。

  • 标签: 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 综合 小儿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频率 工龄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住院病房护理工作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干预,以降低“红灯”呼叫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 8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一星期内平均每天“红灯”呼叫次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星期内平均每天“红灯”呼叫次数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 %,高于对照组的 %;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住院病房护理工作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干预,可以降低“红灯”呼叫频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住院病房 护理 品管圈 红灯 呼叫 频率
  • 简介:2002年,Lumley[1]提出了网状Meta分析,在其后的10多年时间内,网状Meta分析迅速得到临床科研工作者青睐,并得到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组织的认可[2,3]。网状Meta分析可以采用频率统计学方法和贝叶斯方法来实现。频率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样本,基于假设检验和推断结论:贝叶斯方法基于贝叶斯原理,根据先验概率推断后验概率。贝叶斯方法计算能力灵活且强大,但需要较高的统计学知

  • 标签: 贝叶斯方法 频率统计 META分析 STATA 统计学方法 假设检验
  • 简介:会宁地区地处西北半干旱丘陵山区,自然条件严酷。据报道,会宁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令人担忧,消瘦及低体重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4岁儿童正是由泥糊状食物向家庭膳食过渡的重要时期,此时的不合理的食物摄入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了解当地2~4岁儿童食物摄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措施改善该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本次调查。

  • 标签: 食物摄入 儿童 会宁 频率 营养状况 丘陵山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加随访频率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膜透析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增加随访频率的干预方式,随访时间9个月,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F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o-Alb)、KT/V。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做比较,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白蛋白、前白蛋白、KT/V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增加随访频率,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随访频率 透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