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降低护理纠纷。方法在精神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期应用不同的告知程序。结果在精神科护理中通过制度,合理地应用告知程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又使护士提高了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履行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知情权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告知程序 知情同意权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观察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5月至2012年手术室3月1401例手术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医护人员均严格执行了三方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未发生手术器械、敷料、遗留;无接错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用药、输血及病理标本出错。降低了手术风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基层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交叉感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及总结。结果科学而规范的管理程序可以大大降低医院MDRO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防控工作质量。

  • 标签: 规范 管理程序 防控 MDRO感染
  • 简介:摘要程序式居家护理是对有后续照顾需求的患者,在其居家环境中,严格按护理程序的要求、时间、方式、频率、以及实施流程提供专业性的健康照护性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并发症为目的。程序式居家护理能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促进血糖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居家护理模式操作简便易行,既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又能适应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 标签: 糖尿病 居家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为了激发护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为护生步入临床做准备,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病例分析法进行授课,是外科护理学教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此教学方法以人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了临床与教学的完美融合。

  • 标签: 病例分析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程序及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抢救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急救中,可以迅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评估病情,迅速作出抢救措施。医护分工紧密配作,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 简介: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在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运用,一方面适应了行政权行使的快速高效的需要,另一方面,如使用不当,则会出现行政失职、滥用权力以致滋生腐败。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性行政行为,其自由裁量权若被滥用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本文对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以深入探讨,研究如何运用程序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期有利于卫生监督部门正确、及时而有效地执法,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卫生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 程序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45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病人掌握糖尿病知识程度明显提高。提出提高糖尿病病人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根据病人需要设计教育内容,注意确定影响病人学习能力的因素。

  • 标签: 护理程序 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程序性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方法对34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程序性康复训练。结果术后1年进行回访,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结论正确的康复指导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术后 程序性 康复训练 目的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工作随机分为护理程序引导组(A组,n=22)和常规护理模式组(B组,n=22)。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所用时间、休克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率。结果手术前准备A组所需时间(30.2±11.6)min,B组为(57.4±15.7);治疗前、后A组MAP上升较B组明显;A组无不良时间发生,B组不良时间发生率为18.2%;满意率A组为100%,B组为77.3%。各项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理程序引导下的护理模式,可以赢取病人的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满意率。

  • 标签: 护理程序引导 失血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1例应用131I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大部分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心理状态良好,食欲明显好转,体重增加,活动耐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护理程序是一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护理模式,其在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程序 甲状腺机能亢进 131I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1月,我院施行125例共130次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其中男100例,女25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肿瘤位于肾上极90例,中部20例,下极20例。单侧单发肿瘤120例,双肾肿瘤5例。肿瘤直径1.0~6.0cm,平均3.0cm。术前按肾癌TNM肿瘤分期均为T1N0M0。结果125例患者中,5例双肾肿瘤行分期手术。125例共130次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或临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出现9例,其中血尿5例,皮下气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肾功能异常2例,经相关保守处理后痊愈。手术时间58~19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20ml,术中均未输血。。肾动脉阻断时间16—30min,平均23min。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10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切缘均为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5例。术后随访2.70个月,平均3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远期肾功能正常。结论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解剖 程序化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正>肿瘤免疫学是免疫学深入到肿瘤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的关系,以及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手段对肿瘤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肿瘤免疫的概念起源于本世纪初[1]。1909年Ehrlich首先提出,免疫系统不仅负责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从机体内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此后人们认识到癌细胞是改变了的宿主成分。20世纪中期,Foley证实,

  • 标签: 程序性死亡 肿瘤免疫学 黑色素瘤 免疫系统 肿瘤学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周康复程序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救治的AMI患者85例,接受2周康复程序治疗和“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中-高分组(74.8~117.4分,51例)和低分组(32~74.7分,34例),并与同期就诊的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HD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总分(78.34±15.20)分比(60.61±12.42)分]均明显高于CHD对照组(P〈0.05~0.01)。AMI患者不确定感中-高分组的运动峰值心率明显大于低分组[(137.80±26.49)次/min比(126.12±20.51)次/rain,P〈0.01]。与低分组比较,中、高分组的ADL总分[(84.15±16.38)分比(73.92±14.21)分]、sF-36总分[(45.22±6.86)分比(37.95±6.43)分]均明显减少,而ScL-90总分[(188.35±36.47)分比(151.87±42.61)分]、平均CCU天数[(2.53±0.26)d比(2.77±0.29)d]、平均卧床天数[(4.46±0.25)d比(5.38±1.22)d]、平均住院天数[(20.48±3.16)d比(25.37±3.82)d]和平均住院费[(3.91±0.82)万元比(4.57±0.93)万元]均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使2周康复程序的疗效显著下降。

  • 标签: 心肌梗塞 康复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因目前有狂犬疫苗生产厂家在狂犬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推荐使用两种免疫程序,本文通过大量门诊接种狂犬疫苗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探讨两种接种程序的优劣,方便动物咬伤者选择何种接种程序。方法在免疫接种门诊接诊的所有动物抓咬伤者中,有两种不同接种程序选择者,接种完全程狂犬疫苗后十四天,采静脉血检测狂犬疫苗抗体,通过狂犬疫苗抗体阳性率判定方法优劣。结果五针免疫程序抗体阳性率高于2-1-1免疫程序的阳性率。结论五针免疫程序阳性率为优,2-1-1接种程序总体阳性率尚可接收。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程序 抗体阳性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