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裂叶豚草传入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已给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现的豚草锈菌对裂叶豚草有一定的致病性,具备生物防治潜力。【方法】本文利用植物生理学技术研究了豚草锈菌对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锈菌侵染后,裂叶豚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病级的增高和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说明锈菌破坏了豚草叶片的细胞膜,导致其电解质外渗。同时,发病初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与超氧自由基(O2.-)含量逐渐上升;当发病程度为3级时,O2.-含量达到最高;4级时,MDA含量达到最高。此外,锈菌侵染后,裂叶豚草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持续上升,而脯氨酸(Pro)含量在发病后期下降,说明在裂叶豚草与锈菌互作时,AsA含量虽然增加,但抗性并不明显,而Pro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的侵入干扰了裂叶豚草的生理生化反应,这将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的致病机理、发挥其生物防治潜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三裂叶豚草 细胞膜 生理生化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萜2个,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背景】裂叶豚草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其传播速度快,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的裂叶豚草锈菌是一种对其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病原菌。【方法】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裂叶豚草锈菌的侵染过程及其对寄主结构的影响。【结果】裂叶豚草锈菌菌丝可从多处侵入同一个叶肉细胞,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相接触可使部分细胞壁增厚。锈菌侵染使裂叶豚草叶脉末梢导管分枝增多,造成裂叶豚草水分代谢失调;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破碎化,细胞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染破坏了裂叶豚草叶片的细胞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锈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人血清中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在小鼠模型中诱导产生白烯B4(LTB4)。方法:LPS包被ELISA板,利用血清中补体C4、C3沉积实验检测补体成分被LPS活化的情况,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LPS后不同时间点ELISA定量检测LTB4,评价补体系统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与结论:血清系统ELISA检测发现LPS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且以凝集素途径为主;动物实验中LTB4被LPS诱导后1~3h达到峰值,之后回落。C1INH对血清补体活化和动物模型中LTB4的产生均有显著抑制。

  • 标签: 脂多糖 补体 凝集素途径 白三烯B4
  • 简介:根据对福建福安的3种不同茶园(天香有机茶园、北门高山茶园和溪柄平地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调查,并经多样性分析,结果获知:福安3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香(S=19.64,H=2.537)>北门(S=18.01,H=2.502)>溪柄(S=17.59,H=2.297);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是:北门(J=0.621)>天香(J=0.595)>溪柄(J=0.559)。表明植被比较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害、益虫群落易于保持较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

  • 标签: 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消长动态 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 简介:届海内外华人离子通道大会(The3rdIonChannelConference:Ionchannels-Structure,FunctionandTherapeutics)于2011年7月24—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神经科学会、中国生理学会、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由本院具体承办。

  • 标签: 离子通道 华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生理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 CHANNEL
  • 简介:研究了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翘鳞伞(P.squarosa)和多脂翘鳞伞(P.squarroso-adiposa)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和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多脂翘鳞伞最适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多脂鳞伞和翘鳞伞最适氮源均为牛肉膏和酵母膏;而多脂翘鳞伞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多脂鳞伞在pH值6-8均生长良好,最适pH值7-8,偏碱性;翘鳞伞和多脂翘鳞伞最适pH值均为6-7。

  • 标签: 多脂鳞伞 翘鳞伞 多脂翘鳞伞 菌丝 生物学特性
  • 简介:2010年第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2010年第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阴性乳腺癌4T1耐药小鼠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顺铂(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结合的方法建立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GST-π表达差异;免疫组化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gp、BCRP、MMP7表达差异;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显示建立的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的耐药指数为12.84;耐药小鼠肿瘤组织中MDR1、BCRP、MMP7、GST-π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P-gp、BCRP、MMP7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非耐药小鼠(P〈0.01);Westernblot显示,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小鼠,t-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的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为阴性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抗药性 顺铂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食用含有极高浓度聚氰胺饲料的鸡所产的蛋含有的这种有潜在毒性的污染物的浓度仍然没有超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的上限。这是首个检查了聚氰胺污染的饲料对产蛋母鸡的影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双周刊上。

  • 标签: 产蛋母鸡 污染饲料 三聚氰胺 食品化学 杂志 农业
  • 简介:东北省生理科学会第九届科研教学研讨会于2011年8月3日-7日在我国边陲重镇黑龙江省黑河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黑龙江省生理科学会主办,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承办。会议由黑龙江省生理科学会秘书长李玉荣教授主持,

  • 标签: 教学研讨会 东北三省 学会 理科 科研 哈尔滨医科大学
  • 简介:第六届吉林、辽宁、黑龙江省生理科学会科研教学研讨会于2004年7月20~23日在吉林市胜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吉林省生理科学会主办,北华大学承办。

  • 标签: 教学研讨会 科研 大学 主办 东北三省 吉林省
  • 简介:将灵芝(Ganodermalucidum)生长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对其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沉淀的多糖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总多糖、40%和80%体积分数乙醇沉淀多糖含量均在菌蕾期最高;65%乙醇沉淀多糖含量以子实体成熟期最高;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菌盖分化期最高。

  • 标签: 灵芝 不同生长阶段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点刺委中穴放血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4例急性LID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LIDP均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组其发挥了委中穴的穴位特异性,点刺的刺激,放血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综合作用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水肿,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体征。

  • 标签: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血疗法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通过木霉属(Trichoderma)3菌株与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cucumerinum)、黄瓜果腐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菜豆叶枯病菌(Cladosporiumsp.)的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TrichodermaviridePers.exGray1)可作为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黄瓜果腐病、菜豆叶枯病3种病害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该拮抗菌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绿色木霉2(Trichodermaviride2)对黄瓜果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而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对以上3种病原菌都有抑制效果,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绿色木霉2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菜豆叶枯病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木霉 黄瓜枯萎病菌 黄瓜果腐病茵 菜豆叶枯病菌 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