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 标签: 小令 赏析 元曲
  • 简介:<正>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学术通俗化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是因为,专业化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往往只限于很小的学术圈内自说自唱,未免显得过于冷落和无趣。跟自然科学追求客观规律不一定需要众所周知不同,人文科学是要面对社会、要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阅读学术不应该只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它必定要呼唤更多的人去了解、

  • 标签: 元曲研究 索隐 关汉卿 学术论文 戏曲研究 社会影响
  • 简介:“蛤蜊风味”,是元明曲家对元曲风格的独特而生动的概括和评价,包含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情趣。“蛤蜊风味”既道出了元曲反传统、反“性理”之学的思想内涵,又揭示出元曲不同于传统诗、词、赋的以方言俚语入曲、语兼雅俗,本色泼辣、鲜活自然的艺术风格。“蛤蜊风味”是元曲独特的审美情态

  • 标签: 元曲 审美情态 蛤蜊风味
  • 简介:元曲选·音释》是明代戏曲家臧晋叔编辑的《元曲选》中的注音部分,考察其中的清声母入声字,可以发现其归派情况大抵与《中原音韵》相同,但也有些许的例外和略微入声的痕迹,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 标签: 《元曲选·音释》 清声母入声字 归派情况
  • 简介:本文对《元曲选》中的动词重叠作了充分考察,并着重和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作比较,运用历时的观点,对以下三个目前尚存在争议的动词重叠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1)“VV”式和“V—V”式的关系;(2)“V1V1V2V2”式的来源;(3)动词重叠的本质。

  • 标签: 《元曲选》 动词 重叠
  • 简介:元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元曲展现的贵妍多姿的女子蹴鞠风采进行巡礼阐释,或从中撷取一些经典的蹴鞠场景,揭示它们深刻内在渊源,有助于了解古代女子蹴鞠的发展脉络和蕴含的文化,亦可为体育史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和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元曲 体育 蹴鞠
  • 简介:<正>一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是被称为一代文学的。对元曲的研究,也是音乐史的一个项目。元曲之所以被称为“曲”,首先因为它是音乐。元曲,又称北曲,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声腔之一。中国戏曲的形成,最初就是以北曲与南曲(简称南北曲,或简称曲)的出现为其开端。曲的出现,固然是宋词的直接继承与变革,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特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 戏曲声腔 中国戏曲 音乐史 南北曲 唐诗宋词
  • 简介:自然本色是元曲最突出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这一特征是由元曲的创作解放所致。元曲作者的群体精神失落使他们卸下了传统儒士的沉重救世责任感,因而其创作动机受束缚少;另,元曲的文体本身自由灵活,摆脱了传统文体格式拘限,这种由创作主体到文体自身的解放,最终造就了元曲独特的自然本色美。

  • 标签: 元曲 创作解放 自然 本色
  • 简介:元曲家身份多非名公巨卿,因而记述他们生平的历史文献极少。这是自研究元曲以来,学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笔者现根据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考证出史樟、范居中、鲜于去矜三人的生卒年及大致生平。其中史樟生卒年约在1235—1288年,范居中约生于1280一1288年,卒年在1330年后不久。关于鲜于去矜的生平,散曲研究专家赵义山教授曾根据唐桂芳《怀鲜于必仁》组诗推断其生卒年,对鲜于氏的研究推进了一步。然经我们的研究,赵先生的这一推断实有待商讨,详证见后文。

  • 标签: 元曲家 生平 生卒年 历史文献 文献资料 散曲研究
  • 简介:【摘要】代言叙述这种方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出现,到元代散曲对此又继承和发展下来并为后代的元杂剧和戏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剧本奠定基础

  • 标签: 代言体 元曲 叙述视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0
  • 简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潜意识的第一个反应是前者。我的潜意识里肯定认为作家必然要比女作家高出不知多少倍,更有档次,更有身份。更能使我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使我的目光专门盯着社会、政治、历史的种种宏伟而高拔的山峰,总是想着二十年磨一剑,弄出一部史诗作品以永垂青史。女作家的自我暗示总是使我不由自主就陷入了个人感觉的泥潭,永远也拔不出脚来,使我远离中心,自甘边缘、自甘落后.即使你有时以为自己抓到了一种本质,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你曾以为你的表现深入

  • 标签: 作家女作家
  • 简介:元曲生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复杂的语汇环境,欣赏元曲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元曲语言与当地风俗的关系;2.元曲语言与历史和典章制度的关系;3.元曲中的隐语和谚语;4.元曲中大量的外来词与土语方言;5.元曲语汇中特殊的通用、通假关系.

  • 标签: 元曲 发展背景 语言现象
  • 简介:一个日本人在酒馆里找到了一个陪酒女侍,拦着她要她念自己写的稿子,他当时是这样说的:“求求你,我想听到你的声音,求求你,你是我的灵感,我的灵感。”

  • 标签: 作家 日本人 酒馆 灵感
  • 简介:蒋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南。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的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育部门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12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14岁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16岁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 标签: 少年作家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新周刊》 素质教育 教育部门
  • 简介:每个作家的创作,毫无疑问,都只可能源于他生活的全部现实,而他生活的全部现实,又只可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经验的世界,一个是体验的世界——前者决定了他写作的维度,后者决定了他写作的深度与抵达的方式。经验可以重合,甚至大规模重合,比如生活在一整座被围困的城市中的人民;但体验不会,越深入地体察,不同个体之间的体验就越像鼓胀的宇宙中那些相互远离的星球,中间隔着越来越多的光年。

  • 标签: 作家 生活 世界 经验 写作 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