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兔骨性关节炎(OA)时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重2.0~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OA组、低浓度臭氧水组(L组)和高浓度臭氧水组(H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制备OA模型,2周后,L组、H组关节腔分别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1.0 ml,OA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1次/周,共3次。末次注射1周后,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评测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OA组比较,L组和H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Mankin评分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内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均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轻OA兔关节软骨损伤,而高浓度臭氧水可引起关节软骨基质变性。

  • 标签: 臭氧 注射,关节内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软骨,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7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5例。对照组实施微骨折术,观察组实施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均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更能改善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 

  • 标签: 骨软骨镶嵌移植术 微骨折术 膝关节软骨损伤 HSS评分
  • 简介:摘要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运动不当以及创伤等均会导致其损伤。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损伤,很难自我修复。若不行有效治疗,将发展成为累及全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作为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常规关节清理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微骨折术对于患者的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软骨缺损面积(限制在4 cm2以下)都有要求,并且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较为严格且时间较长的康复训练。从短期修复结果看,微骨折术预后较为良好,但由于修复组织主要为纤维软骨成分,其力学性能及抗磨损能力等均劣于透明软骨,导致长期预后存在争议。总的来说,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于年轻、软骨缺损面积较小的患者来说,是较好的修复方式,但其确切的长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旨在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术式、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术 软骨损伤 软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微创修复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手术的效果。方法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作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修复(实验组),另一组仅作关节清理(对照组)。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近期随访,Lysholm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经近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技术 关节软骨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软骨缺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骨折术 膝关节 关节镜 软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股骨踝大面积软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遴选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科室收治的膝关节股骨踝大面积软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探究组39例,对照组进行微骨折术,探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液PG水平和HSS评分。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关节液PG水平和HS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术后,探究组关节液PG水平小于对照组,HSS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方式运用于膝关节股骨踝大面积软损伤中,不仅能够降低关节液PG水平,还能提高HSS评分,在临床中的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

  • 标签: 关节镜下 微骨折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 膝关节股骨踝 大面积软骨损伤
  • 简介:为了解人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使用日本产AG-10TA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了软骨拉伸蠕变实验。基於蠕变曲线及归一化蠕变曲线基础,建立了蠕变函数及归一化蠕变函数,蠕变函数值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1%,能较好的吻合。

  • 标签: 关节软骨 蠕变 归一化蠕变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膝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13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价其MRI影像特点。结果2例仅显示软骨下多个点状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序列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压脂T2为高信号,部分病变区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关节软骨尚完整,无形态的改变;4例T1加权序列显示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线影,T2加权序列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粗糙、变薄;5例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骨部分分离,边缘为长T1长T2信号影;1例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分离,并由长T1长T2信号带包饶;1例表现为坏死骨及软骨碎片与宿主骨完全分离、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相应宿主骨出现一缺损,中央为长T1长T2信号相隔。13例关节腔及关节囊均见不等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结论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RI可作为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剥脱性骨软骨炎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倡导,跑步越来越成为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尤其是马拉松运动。同时人们对跑步运动损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膝关节及踝关节关节软骨作为关节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损伤,会导致关节退变及一系列的关节病变。MRI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能够反映软骨在形态学改变出现前的早期生化成分改变,对早期诊断软骨病变有着重要价值。目前软骨的定量MRI技术主要包括T1ρ、T2 mapping、T2* mapping等。笔者就跑步引起关节软骨改变的MRI定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 跑步
  • 简介:摘要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髁突软骨是颞下颌关节的生长中心,在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改建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髁突软骨作为一个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性均有别于软骨下骨和骨松质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在压力传递和关节改建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本文就咬合因素与髁突软骨的解剖、功能、特性、病变类型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软骨 咬合创伤 改建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9例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长期随访1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3-8年)。治疗效果优良10例,可4例,效果欠佳1例。本文结合解剖研究和相关文献,讨论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人体软骨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软骨组织没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软骨细胞稀疏分散于由水和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中,而且软骨细胞所占的体积不足总体积的5%。软骨细胞被包裹在大量的基质中,因此曾被认为是休眠的细胞,但Mankin研究发现:软骨细胞是活跃的细胞,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软骨细胞,如与生长密切相关的骺软骨细胞就特别活跃。另外,软骨细胞的活跃性还表现在,当软骨受损伤时,软骨细胞的代谢明显增强。

  • 标签: 软骨修复 被动关节活动 骺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 神经纤维 物质组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VEGF作用下离体培养小鼠髁突关节软骨的改变,探讨VEGF对离体培养小鼠髁突骨关节炎的直接影响。方法:取4周龄C57雄性小鼠髁突126个,随机分为21小组,每组6个。加入不同浓度(100ng/mL、500ng/mL、1μg/mL、2μg/mL)的VEGF进行离体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1、2、4、7d)获取样本后.采用H-E染色、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观察样本髁突的形态结构,并通过Mankin评分评价样本软骨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样本中VEGFR2、MMP9、MMP13、TRANCE的表达。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与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VEGF离体培养的实验组小鼠髁突软骨结构破坏,肥大细胞增生。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显示,与未加入VEGF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髁突蛋白多糖含量降低.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对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采用Mankin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表明,不同VEGF刺激时间组内,随着浓度的增高,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不同VEGF浓度组内,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离体培养时加入VEGF的实验组,VEGFR2、MMP9、MMP13、TRANCE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VEGF可直接引起小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关节炎。

  • 标签: 小鼠髁突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离体培养
  • 简介:摘要大骨节病(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K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软骨细胞过度凋亡、软骨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和促炎症因子等均参与KBD的发生与发展。文中综述了KBD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进展。

  • 标签: 大骨节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明确RANKL对软骨的直接作用,为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ATDC5细胞实验,明确RANKL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体外培养牛软骨片,明确RANKL对软骨组织的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ADAMTS5、MMP13、RANK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Col2a1、Col10a、RANK、RANKL、MMP13、ADAMTS5的表达,Alcian蓝和SafraninO染色及Mankin评分分析软骨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软骨分化过程中,RANKL和RANK的表达随时间增多(P〈0.05)。外源性RANKL刺激可使软骨细胞的RANK上调。相对于对照组,RANKL刺激后的ATDC5细胞中与软骨退变相关的蛋白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软骨标志因子II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培养牛软骨片发现,外源性RANKL刺激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结构紊乱,蛋白多糖丢失(P〈0.05)。结论软骨细胞可分泌RANKL和RANK。RANKL可诱导ADAMTS5表达增高,直接诱导软骨细胞退变。因此,可以RANKL为干预靶点,作为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新途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吸收 软骨退变 RANKL
  • 简介:探索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方案中换液频率对于软骨体外保存效果的影响,为寻找最佳的骨软骨移植物保存方案提供实验依据。在猪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取圆柱状骨软骨块60枚,随机分为3组:A组(不换液);B组(每7d换液);C组(每2d换液)。保存28d后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组织学(番红O染色)和生物力学性能(杨氏模量)。结果显示,第28d时,各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出现降低,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杨氏模量高于A组和B组(P〈0.05)。表明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时,每2d更换一次保存液的保存方案最优。提高换液频率可以维持保存液中的营养成分,为体外软骨细胞的代谢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提高关节软骨的体外保存效果。

  • 标签: 换液频率 组织培养 组织库 关节软骨 软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