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鼻炎为主。下鼻甲在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外科手术 下鼻甲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本文对1例门诊患者多次接触农药草甘膦后反复发生变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草甘膦引起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患者多次接触草甘膦后均引起皮肤血管炎改变,停止接触及治疗后痊愈。草甘膦可引起皮肤血管炎,在喷洒农药时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防治。

  • 标签: 农药 草甘膦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鼻炎患者采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88例鼻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将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用药物治疗的44例为参照组,给予治疗低强度激光照射的4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鼻炎患者采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在鼻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鼻炎病人,随机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61例。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比对照组80.33%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在鼻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 标签: 穴位贴敷 中药熏蒸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鼻炎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 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鼻炎患者中选取56例纳入本次研究,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 鼻炎治疗中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提升治疗有效,强化患者免疫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麻黄细辛附子汤 免疫能力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鼻炎规范治疗前后对肺通气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1-2020.1我院84名人员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人42例,实验组应用西替利嗪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结果 实验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肺通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 变应性鼻炎 规范治疗 肺通气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脾氨肽口服溶液预防治疗季节鼻炎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季节鼻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氯雷他定。观察组给予脾氨肽口服溶液。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脾氨肽口服溶液 预防性治疗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变鼻炎患病率逐年增加,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其中,手术治疗是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或经规范化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的理想选择,本文对近年来变鼻炎患者的下鼻甲减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其应用效果。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外科手术 鼻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BPA住院患者7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ABPA的临床特征。结果78例ABPA患者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45.23±13.84)岁。其中合并慢性阻塞肺疾病10例,合并支气管哮喘10例,合并支气管扩张10例,合并过敏鼻炎1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1个月~40年,主要症状有咳嗽(78例)、咳痰(73例)、痰中带血(11例)、喘息伴有胸闷(52例)、咯血(8例)、胸痛(2例)、发热(22例)、盗汗(6例)、乏力(7例)。肺功能检查见阻塞通气功能障碍11例,重度混合通气功能障碍3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22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2例。胸部CT影像见斑片条索影65例,中心型支气管扩张46例,胸膜增厚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纵隔、肺门结节影17例,痰栓征2例。结论ABPA临床表现为慢性哮喘和支气管扩张,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较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

  • 标签: 哮喘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 支气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炎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我院收治的鼻炎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于2020.5-2021.5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单一组(n=45,治疗药物为氯雷他定)及联合组(n=45,治疗药物为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单一组及联合组治疗效果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单一组为73.33,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更高,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可有效改善相关症状,减轻炎症,在鼻炎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呼吸系统 氯雷他定 变应性鼻炎 玉屏风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患有鼻炎的病患,共7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人。分别使用中药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患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护理后,实验组精力(86.32±1.42)好于对照组(79.34±1.08);实验组睡眠质量(89.74±1.31)好与对照组(80.63±1.24);实验组躯体活动度(90.18±1.16)好于对照组(81.04±1.08);实验组社会融入度(91.35±1.14)好与对照组(82.47±1.17)。P < 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治疗与护理的鼻炎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具有实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变应性鼻炎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过敏原儿童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1例接受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SLIT治疗1年的鼻炎儿童的临床资料,分为单一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根据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药物总评分TM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的结果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患儿TNSS、TMS及 VA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两组之间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一尘螨过敏及多重过敏原患儿均有效,且两组疗效相当。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和耐受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 抗原, 尘螨属 接种 过敏反应 全身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鼻炎的经典发病机制主要以Th1/Th2免疫细胞失衡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主。近年来,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对CD4+细胞引起的T淋巴细胞2型变态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是引起Th2型免疫应答的关键启动因子。固有免疫细胞可在多个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产生Th2型细胞因子产生超敏反应。本文从引起2型免疫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鼻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指导。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免疫反应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和耐受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 抗原, 尘螨属 接种 过敏反应 全身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新高考下,试卷题型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突出体现为论述文主观题和现代诗歌的出现。而这些新题目的解答无不与文体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两类文体特点和具体题目答题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期将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 标签: 新高考 文体 论述文 现代诗歌 答题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不同影像分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等特点,提高ABPA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的临床、血清学、肺功能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结果44例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咯痰,伴有咯血。11.4%的患者误诊结核或肿瘤,6.8%的患者过去曾接受过不适当的抗结核治疗。ABPA伴高衰减黏液栓型(ABPA-HAM)组较ABPA伴支气管扩张型(ABPA-B)组及ABPA血清型(ABPA-S)组患者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ABPA-HAM组曲霉特异性IgE较ABPA-S组明显升高(P<0.05)。ABPA-HAM组较ABPA-B组及ABPA-S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受累的肺段明显增多(P值均<0.05)。结论ABPA-HAM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曲霉特异性IgE水平更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早期对哮喘患者进行ABPA特异性检查的筛查,加强哮喘患者的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曲霉菌属 IgE 支气管扩张症 高密度黏液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季节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方法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内蒙古草原6个地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通辽、扎旗、开鲁)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上述6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观察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6 043名受试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和SPT,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确诊患病率为13.2%(795/6 043);高发年龄在18~39岁;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61.2%比37.9%,P<0.001);上述6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锡林浩特21.5%、二连浩特17.8%、多伦8.9%、通辽6.9%、扎旗15.3%、开鲁9.7%,P<0.001)。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6.5%)、鼻痒(92.2%)为主;眼部症状中眼痒较为明显(69.1%);其他相关症状中,乏力(32.1%)和嗜睡(31.5%)较为突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合并疾病中,结膜炎占71.4%(568/795),食物过敏占86.7%(689/795),支气管哮喘占16.7%(133/795)。藜科花粉播散高峰期为8月;藜科花粉诱导的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R2=0.78,P=0.043)。藜科花粉SPT阳性率为21.2%(1 282/6 043),6个地区中以锡林浩特最高(28.0%,236/842)。结论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喷嚏为主,8月为花粉播散高峰期,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藜科 花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草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