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产妇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收的128例需要进行实施静脉留置针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和穿刺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64例,实施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观察组(64例,实施经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穿刺效果、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

  • 标签: 护理 产妇 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 成功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手及前臂皮肤的烧伤瘢痕治疗方面采取皮瓣修复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经本院诊治且符合相关研究条件的手及前臂烧伤瘢痕患者中选出76例,其中38例采取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编为外侧组,另外38例采取了腹股沟皮瓣修复术,编为股沟组,观察效果。结果 股沟组的皮瓣存活率明显比外侧组高,皮瓣感染率明显比外侧组低,断蒂时间明显比外测组短(p

  • 标签: 皮瓣修复 手及前臂 烧伤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后区联合右前区背侧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后区联合右前区背侧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为66(35~7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术后90 d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后区联合右前区背侧段切除术,术中均未输血,无中转开腹。1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5±17)min,术中出血量为(254±66)mL,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51±7)min。(2)术后情况。1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4±2.1)d。15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均为肝细胞癌,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最小切缘距肿瘤距离为(1.5±0.8)cm。15例患者无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死亡及30 d内再住院。15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胆瘘(Clavien-Dindo Ⅰ级)和腹水(Clavien-Dindo Ⅱ级)各1例,经冲洗引流、腹腔穿刺引流后好转。(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90 d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无术后90 d死亡患者。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后区联合右前区背侧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 门静脉流域 肝细胞癌 外科 手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治疗结果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延长吻合口长度的侧侧吻合构建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血液净化科首次实施前臂远端RC-AVF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RC-AVF患者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头静脉端与桡动脉侧的端侧吻合,吻合口常规长度为6.0~8.0 mm (ETS组);44例RC-AVF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应用头静脉侧与桡动脉侧的侧侧吻合并结扎头静脉远心端,吻合口延长长度为10.0~12.0 mm (STS组)。术后随访12周,应用临床血管检查结合内瘘泵控血流量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临床成熟状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影像学成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临床内瘘成熟率高于ETS组(P<0.05);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影像学内瘘成熟率亦高于ETS组(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STS组内瘘术后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ETS组(P<0.05)。结论与应用端侧吻合并常规吻合口长度比较,应用侧侧吻合并适当延长吻合口长度构建RC-AVF能够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侧侧吻合 端侧吻合 吻合口长度 桡动脉 头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对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的效果,为临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皮瓣移植部位分为颏下组与前臂组,每组63例,分别接受颏下岛状瓣修复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组织愈合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颏下组手术优良率(96.83%,61/63)与前臂组(92.06%,58/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组合愈合时间、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颏下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96.83%,61/63)及并发症发生率(4.76%,3/63)与前臂组(93.65%,59/63;7.94%,5/63)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取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均较好,在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患者对外观满意度方面,两种修复方式作用相当,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 标签: 颌面部手术 软组织缺损 颏下岛状瓣 前臂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大隐静脉(GSV)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前臂严重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外科共应用带GSV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前臂脱套伤部分创面并重建手背静脉回流,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均为前臂掌背侧完全脱套伤,合并尺、桡骨骨折3例,尺、桡动脉损伤2例,手指血运障碍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6 cm×18 cm~32 cm×25 cm。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覆盖前臂部分创面,皮瓣面积12 cm×5 cm~33 cm×6 cm,穿支与桡动脉吻合,GSV桥接吻合头静脉远、近端,重点重建手背静脉回流,前臂其余创面4例联合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1例联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将上肢脱套皮肤修薄成中厚皮覆盖大腿皮瓣供区,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采用门诊、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随访,复查皮瓣成活情况、伤肢远端肿胀程度、功能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等,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小腿皮瓣远、近端表皮坏死,换药4周后愈合,其余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4~8周手部肿胀消退,皮纹明显,患手拇、手指周径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增大。随访8~2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弹性、颜色良好,质地饱满,皮瓣无色素沉着,小腿皮瓣供区为线形瘢痕,供区足部及伤肢手部无肿胀,手指伸、屈良好,手关节活动度正常,手指感觉均恢复至S4,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感觉恢复S3 2例,S2 3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属优3例,良2例。结论带GSV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运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前臂严重脱套伤部分创面并重建手背静脉回流的理想皮瓣。

  • 标签: 脱套伤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大隐静脉 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其护理满意度及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前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以及出院后3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护理满意度 前臂功能恢复
  • 作者: 肖永刚 张吉祥 王黎明 荣维淇 吴凡 蒙轩 吴健雄 王宏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兴义 562400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兴义 56240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右前肝蒂、右后肝蒂和肝右静脉(APR)之间的类三角区域(APR三角)入路、荧光反染的右侧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解剖性右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3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58.3±10.3)岁。收集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34例均为肝脏恶性肿瘤,均在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其中V段切除3例,VI段切除3例,VII段切除5例,V段+VI段2例,VI段+VII段9例,V段+VIII段3例,V段背段+VI段+VII段5例,右后区+前背段3例,前背段1例。手术时间为(275.58±8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00,300)ml,术中均无输血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I级32例,III级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23±3.10)d。肿瘤切缘均为阴性。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4±2.94)个月。截至随访结束,34例患者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基于"APR三角"的右侧Glisson蒂入路、离断后荧光反染的右侧解剖性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Glisson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