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医学一向注重“上工治未病”,经按摩,是其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认识一些常见穴道的所在,便能随时随地做到自我保健。下面为你介绍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陈旺全推荐的六种常见症状的经按摩健康

  • 标签: 经穴按摩 健康 头痛 肩背痛 眼睛疲劳 感冒
  • 简介:目的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针刺治疗眼干的规律。方法检索14部古代医籍及23篇针刺治疗眼干的现代临床报道,统计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干及归经情况,总结古今治疗眼干的经验异同。结果14部古代医籍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47个,总使用频次为93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23篇现代临床报道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5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督脉和任脉。结论古今治疗眼干相同之处是频次最高的穴位均为睛明,穴位的归经均以三阳经为主;古今治疗的差异是古人针刺处方精简,而现代医家进行辨证论治,增加配穴,且在临床上广取经外奇,外关适用于干燥综合征眼干的治疗。

  • 标签: 眼干 干燥综合征 针刺 取穴规律 文献检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几种针灸方法辩证治疗带状疱疹。方法采用局部围刺,叩刺拔罐及辩证等方法。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痊愈62例,占86.11%;显效8例,占11.11%;好转2例,占2.7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局部围刺,叩刺拔罐加辩证治疗带状疱疹针对性强,操作安全,疗效明显。

  • 标签: 带状疱疹 局部围刺 叩刺拔罐 辩证取穴
  • 简介:摘要:目的:健侧面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本院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例,对照组采用患侧面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同时选取患侧面部穴位辅以健侧面部穴位并用进行针灸治疗,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患侧面部穴位辅以健侧面部穴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经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抽签分组,对照组患者47例,选择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47例,选择循经针刺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疼痛症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0.85%,低于研究组有效率95.74%,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高于研究组,且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选择循经针刺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循经取穴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贴敷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贴敷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贴敷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贴敷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摘要:眼外肌麻痹指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受损,导致眼位偏斜、视物重影的一种临床常见眼科疾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尤其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脑神经损伤是其主要病因,针对于此, 高维滨教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提出太阳多点沿皮透刺并在临床应用,经临床观察治疗眼外肌麻痹效果显著。高维滨教授认为贵在少而精,而要达到用精当的效果,除了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解剖学知识。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90-01摘要在所有针灸推拿取中揣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来看,在揣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解剖辅助揣技能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从实践中来看,以肌肉骨骼系统和周围神经血管触摸及腧提标定位为基准,指导学生去研究穴位下相应的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解剖描述,此外,我们还以此为基准提出了穴位触摸规范化的构想。

  • 标签: 腧穴 触摸法 针灸推拿 教学
  • 简介:摘要:当前针灸在临床应用领域越来越频繁,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不能被广泛应用。《百症赋》作为最重要的针灸歌赋之一,以症状施治为主,精简,效如桴鼓,至今仍为针灸学者的临证指南。本篇以《百症赋》的症对应为依据,对糖尿病常见病症中主症及兼症的选特点加以浅析,以便更好地发挥《百症赋》在糖尿病针灸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更加有利于对糖尿病症规律的深入总结,为中医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提供选依据。

  • 标签: 百症赋 针灸 糖尿病常见病症 取穴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CT文献。对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和Climentine 12.0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0篇,涉及针灸处方215个,穴位75个,其中常用穴位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中脘、三阴交、关元、大肠俞、神阙、脾俞,出现频次最高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主要集中在双下肢与胸腹部;最常用的特定为合;天枢、足三里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遵循以循经为主,辨证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治疗。

  • 标签: 针灸处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聚类分析
  • 简介:摘 要:为实现链式星形 SVG对负序及谐波的补偿,首先给出基于对称分量的零序电压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星形 SVG补偿负序能力的范围。然后基于瞬时对称分量,并给出基于重复学习控制的参考电流跟踪控制策略。最后,用 PSCAD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实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八脉交会是一组重要的特定,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固定相配,组成4对,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 标签: 八脉交会穴 配穴方法 临床应用 针灸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时辰艾灸八脉交会,探析飞腾八时人体腧感热痛阈时间的变化。方法:共468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于辰时(7:00—9:00点)、午时(11:00-13:00点)和戌时(19:00—21:00点)艾灸八脉交会,采用感热痛阂时间评定在不同时辰、不同性别、不同腧部位和不同腧状态下飞腾八按时取时八脉交会的痛阈变化。结果:脱落、剔除30人,最终纳入研究者438人。飞腾八按时取时,八脉交会在相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不同时辰的闭、配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痛闽时间显著长于女性(P〈0.05);左侧与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的下肢穴位与上肢穴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八脉交会不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午时开的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闭和配穴(P〈0.05);男性的开、闭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配穴(P〈0.05):男女上肢的开、闭痛闽时间均显著长于配穴(P〈0.05);女性下肢开的痛闽时间显著短于闭和配穴(P〈0.05)。结论:飞腾八时,八脉交会的痛阈因时辰、性别、腧部位和腧开阖状态而异,可作为按时针灸处方的实验依据。

  • 标签: 灸法 穴位特异性 穴位研究 时间医学 飞腾八法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在民初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许多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的先进法制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制定了具有近代法意义的"六全书",使得各项审判有了成文法依据,从立法的渊源、结构、立法技术等角度看,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成就是卓著的。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六法全书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