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原子频标的准确度是计量基础,目前最好频标是铯束频标。由于腔相移等因素制约,进一步提高铯频标的准确度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研究一种新型频率基准——铯原子喷泉频标,它克服了传统铯束频标中腔相移问题,准确度已达到10-15,稳定度可达

  • 标签: 铯原子喷泉频标 准确度 原子频标 铯束频标 铯频标 频率基准
  • 简介:在巨分子云聚合形成过程中,一般都包括了分子云间非弹性磁撞与分子云间自引力。本文主要对分子云间自引力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作用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是分子云间自引力对分子去成团是至关重要

  • 标签: 旋涡星系 分子云 恒星形成 自引力 非弱性磁撞
  • 简介:从计及J2项地球重力场度规出发,我们导出在这样度规场中人造卫星摄动加速度及在径向、横向和轨道面法向等方面的摄动函数,进而计算了轨道一阶导数平均值,讨论了在这种重力场中卫星轨道特性。其主要结论是:1、球形地球广义相对论摄动仅对近地点角距ω和平近点角τ产生长期项,而地球J2项广义相对论效应不仅对这两个根数有长期摄动,而且对升效点角距Ω出有长期摄动。值得注意是这两种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半长轴a,偏心率e及倾角i都没有长期摄动;2、球形地球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倾角i和升交点角距Ω仅有短周期摄动,但地球J2项广义相对论效应除了对它们有短周期摄动外,还有长周期摄动,对Ω甚至还有长期摄动。

  • 标签: 地球场 广义相对论效应 摄动加速度 人造卫星 轨道根数 轨道面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用PDS测量密集星场底片时扫描框架文件生成和分组测量结果合并中遇到各种问题,介绍了处理这些问题计算机程序,并且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表明只要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组内重复度,用这些程序处理后结果在系统上是一致,可以直接用于天体测量归算。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PDS测量 密集星场底片 归算方法
  • 简介:运用在砖墙模型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薄膜模型计算了1+1维和2+1维动态时空中黑洞熵。结果表明在低维动态时空中,黑洞熵仍满足Bekenstein—Hawking熵与面积关系。

  • 标签: 黑洞 低维时空 膜模型
  • 简介:研究了RC3星系表中旋涡星系随倾菜分布,结果表明,在0°-80°之间,Sa,Sab,Scd和Sb星系随倾角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在3σ内吻合较好,对Sb和Sbc星系几乎吻合,但对Sc星系却相差甚远,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在RC3星系表中,一些较侧向旋涡星系,等光视短轴值受核球影响较大,同时,Sc星系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相关工甚远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Hubble分类本身引息,因为Hubble分类是在星系图像上进行,而旋臂缠卷松紧程度却受倾角影响,这样,一些较侧向Sc星系就会被错分类到早型星系中,结果还直接表明,如果星系分类只是在图像上进行,则各类星系光度函数就会出现偏差。

  • 标签: 旋涡星系 星系分布 倾角 光度函数 Hubbel分类
  • 简介:利用上海天文台SHORDE1软件对约3年左右(MJD49001.1-MJD50109.6)全球SLR资料进行了归算,并将所得极移序列和相应历元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IERS)给出极移序列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天文台基于SLR资料极移序列与IERS极移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系统偏差。该系统差具有明显周期特性,周期约为427天,振幅为1mas左右。

  • 标签: 天文地球动力学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国际极移服务 极移
  • 简介:通过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远距离钟同步实验正在上海天文台(SO)和日本电波研究所(RRL)之间进行。本文叙述了实验原理,给出了钟同步、特别是通过时刻差进行钟速(频率)测量一些初步结果。结果表明,在一个月测量周期中,钟速(频率)测量精度可达到10^-14。

  • 标签: 静止气象卫星 钟速测量 频率 钟同步 时刻差 误差
  • 简介:本文验证了恒星目视表面亮度参数Fv与色指数(V-I)之间单值关系并将其应用于白矮星半径测定研究,对68颗白矮星求得了平均线半径为0.0103R⊙;在对DA型和非DA型白矮星关分别进行考察中发现:平均来说,非DA型白矮星线半径比DA型白矮星小12%左右。

  • 标签: 白矮星 目视表面亮度 半径 色指数
  • 简介:本文将1988-1992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地球定向参数快速服务和预报值与IERS终值作了比较,得到快速值与终值偏离平均值分别为-0.8mas(X)、-0.9mas(Y)和+0.11ms(UT),均方差分别为±1.4mas(X、Y)和±0.32ma(UT)。分别按5、10、…、90天预报长度得到预报值与终值偏离均值和均方差。在各种预报长度下均值变化范围不大,只有约1mas(X)、3mas(Y)和3ms(UT)量级,而当预报为30天时均方差分别为±11.2mas(X)、±8.6mas(Y)和±6.0ms(UT),当预报长度为90天时均方差达到±20.8mas(X)、±19.2mas(Y)和±14.7ms(UT)。

  • 标签: 地球定向参数 地球自转服务 预报值 IERS终值
  • 简介: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用于日长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输入方式:即样本按不同跨度输入以及按连续输入,对日长变化进行预报。最终证明不同样本输入方式对日长变化预报精度影响较大,样本按跨度输入在超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样本采用连续输入方式在短期和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

  • 标签: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日长变化预报 输入方式 相关性
  • 简介:采用球状星团M3两组不同绝对自行值,其中有一组为基于Hpaarcos星表参考是生新绝对自行值,推导出M3对于银心坐标系空间位置和速度,并利用Dauphole和Colin银河系质量分布模型,计算了M3轨道,考察了绝对自行取值不同对其轨道计算结果影响。

  • 标签: 银河系 球状星团 绝对自行 轨道 银心坐标系 空间位置
  • 简介:导出了疏散星团在近红外波段巨星支斜率与[Fe/H]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于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中心,得到了金属丰度[Fe/H]=-0.13士0.09。这一富金属星族存在表明,在几十亿年前,这个星系经历了一次恒星形成过程。

  • 标签: 疏散星团 巨星支斜率 金属丰度 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
  • 简介:研究了RC3星系表中旋涡星系随倾角分布。结果表明:在0°~80°之间,Sa,Sab,Scd和Sd星系随倾角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在3σ内吻合较好;对Sb和Sbc星系几乎吻合;但对Sc星系却相差甚远。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在RC3星系表中,一些较侧向旋涡星系,等光视短轴值受核球影响较大;同时,Sc星系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相差甚远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Hubble分类本身引起,因为Hubble分类是在星系图像上进行,而旋臂缠卷松紧程度却受倾角影响。这样,一些较侧向Sc星系就会被错分类到早型星系中。结果还直接表明:如果星系分类只是在图像上进行,则各类星系光度函数就会出现偏差。

  • 标签: 星系 旋涡星系 星系分布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VLBI电缆延迟测量改进设计,针对在电缆延迟校正器研制和使用中遇到问题,重新设计了反射调制、电缆测量和相位比较模块,并作了详细推导分析。在校正器设计中还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模块,将计数、串口通信、实时控制功能集成到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芯片,提高了延迟校正器使用灵活性,使数据采集实现完全自动化,降低了研制成本。

  • 标签: VLBI电缆延迟测量 相位变化 反射调制
  • 简介: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于1988年1月1日开始运转,代替国际极移服务(IPMS)和国际时间局(BIH)地球自转部分(BIH时间方面的活动由国际计量局(BIPM)继续)。IERS职责:(1)在若干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基础上定义和保持协议大地参考系;(2)在河外射电源及相关其它天球参考系基础上定义和保持协议天球参考系;(3)订定地球定位参数(大地和天球极坐标以及世界时),连接这些系统;(4)组织观测、数据分析、搜集资料和结果归档等,并为急需用户发送计算结果。IERS由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协调中心、激光测卫(SLR)协调中心和激光测月(LLR)协调中心以及中央局(CB)组成。中央局下设快速服务分局和大气角动量分局。IERS服务中采用VLBI、SLR、LLR3种新技术观测结果。

  • 标签: 天球参考系 IERS 甚长基线干涉仪 国际极移服务 地球自转 激光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