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一、地类认定的范围和标准农村土地调查是以国土资源部2007年7月13日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标准,对土地地类进行认定的。标准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单一地类图斑进行认定。除此以外的其他土地

  • 标签: 土地调查 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 标准采用 国土资源部 技术规程
  • 简介:土地利用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的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利用状况为宗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调查单位,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权属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等;农村土地调查是以县级成果为基础,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得到全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地类认定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现状的准确性,县级成果的正确性和逐级汇总的规范性。因此,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地类认定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土地调查 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调查 利用状况 国土资源管理
  • 简介:土地收购储备机制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1996年,我国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一“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1997年8月,杭州成立了“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杭州的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后,效果突出,因此,1999年在“全国集约用地市场研讨会”上,把杭州土地储备制度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推广,得到各地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推崇,随后各地都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运作,土地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有些什么样的效果?引起那些变化呢?还有什么样的问题等待研究、那些制度和法规需要完善?

  • 标签: 土地收购储备 机制 土地储备制度 创新 杭州市 管理部门
  • 简介:介绍了三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分析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所表现出的工效效应,并指出了其首选技术方法。

  • 标签: 资料 数据更新 数据处理 调绘
  • 简介:本文从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并以龙游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为例验证了该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 标签: 土地利用 数据库 技术路线 工艺流程 龙游县
  • 简介:为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隆化县国土资源局实行土地开发整理保证金制度。该局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与项目所在村签订奖惩协议,由村预交部分施工保证金。对于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村,项目建设完工后退还施工保证金,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对于施工中出现村民无理捣乱闹事、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村,依据协议规定的惩罚额度从施工保证金中扣除。此举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保证金制度 项目建设 国土资源局 施工 隆化县
  • 简介:数据采集和处理各个环节中误差的存在,往往会破坏土地房产GIS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为了保证其数据质量,本文着重探讨土地房产GIS图形数据的拓扑检查与数据预处理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宗地、房屋多边形的拓扑构面,图形的直角化平差,宗地、房屋图形裂隙的检查和处理等。

  • 标签: 土地房产 地理信息系统 拓扑检查 数据预处理
  • 简介:通过解译徐州市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斑块数等属性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3个时期各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在分析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从不同地类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定量探讨徐州矿区20a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表明,1990~2000年,徐州矿区空间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上升;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相对于2000年,5类地物分维数降低,稳定性上升;2010年相较于2000年,特别是建成区与耕地这2类地物分形维数上升,稳定性下降幅度较大。在城市化驱动下,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态保护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分形理论 徐州矿区
  • 简介:依据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将生态工程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引入到矿区土地复垦研究中,综合应用GIS、RS、地质统计学、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来研究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采矿活动驱动下矿区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为遴选合理的技术或技术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矿区土地复垦 生态工程学 河北省 技术集成 采矿活动 地质统计学
  • 简介: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在具体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经常遇到一些难题,《国土资源论坛》“法制在线”版主、法律专家付智最近在论坛针对网友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现摘引部分法律问答,供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同行学习借鉴。

  • 标签: 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 国土资源部门 论坛 借鉴
  • 简介:近年来,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沟渠道路改建、宜农荒地开发、土地复垦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在廊坊市全面展开,并初见成效。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是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实现的,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促使土壤结构及其营养成份、地表地下水文环境、植被的生长产生了新的变化,显著改善了项目区及周围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工程措施 土地利用率 合理利用
  • 简介: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守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大量的艰苦工作。立法是健全和加强土地法制的前提,执法是健全和加强土地法制的中心环节,守法是健全和加强土地法制的切实保障,而土地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是关系到土地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土地法制建设中应当加强培养各级土地监察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土地监察干部的艰巨任务。

  • 标签: 土地 干部 监察 素质 法制建设 立法
  • 简介:针对土地确权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争议区域”不能全面充分提供有力证据的情况,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6年12月21日,灵寿局首次举办了“土地权属争议听证会”。

  • 标签: 土地权属 听证会 案件 合法权益 当事人
  • 简介:利用GIS技术方法对广西都安县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边界密度等。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喀斯特地区的景现格局分布特点。总体看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复杂,景观破碎度较高,连通性差,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研究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可以为喀斯特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GIS 喀斯特 景观格局指数
  • 简介:为进一步建健全房屋、土地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县城规划区的房屋、土地管理工作,邱县对县城规划区内房屋土地办证情况进行普查。普查范围是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土地等办证情况,主要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县城居民及城中村。这次普查将对城区内所有房屋、土地办证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房屋、土地使用状况档案,绘制现秧图,落实房屋、土地管理措施。

  • 标签: 房屋建筑 土地管理 规划区 县城 普查 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