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ArcGIS软件支持下,构建福州交通网络数据库,并结合多种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对福州地铁1、2号线路交通进行了可达评价.首先通过ArcGIS中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建模等手段对地铁沿线道路网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地铁1、2号线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了城市外围地区交通可达.其次,利用网络分析工具计算得出地铁将平均减少市民出行时间8.88min,减少地铁沿线出行时间11.6min,在出行高峰期影响更为显著,可减少将近20min.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福州地铁 交通可达性 轨道交通
  • 简介:以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为基本资料,通过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从时间距离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区域等级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第一、二、三阶梯可达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交通可达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可达性 网络分析 福建省公路 节点 时间矩阵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与NDVI相关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对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相关,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NPP随NDVI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与aNPP空间分布特征与距河流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与aNPP相关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显著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对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觞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一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 标签: 鱼类群落 土著种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为了研究含油污水对湿地土壤线虫群落影响,在大庆油田附近,选择受含油污水影响程度不同4块典型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样地,分析其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在4块典型芦苇沼泽样地中,共鉴定出24科34属土壤线虫。其中,有食细菌线虫15属,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线虫各6属,植物寄生线虫7属。Panagrolaimus和Aphelenchoides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捕获个体量26.91%;受到含油污水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都发生改变,受污染样地线虫个体数及类群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1),且与对照样地相比,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随着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大,重度污染样地中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而捕食杂食线虫相对丰度则与之相反(p〈0.01)。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来看,在不同污染程度条件下,受污染样地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自由生活成熟度指数则相反。

  • 标签: 含油污水 芦苇沼泽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多样性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部机关有关司局: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是以信息归集共享共用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新型监管制度,是矿产资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重要举措。为巩固和扩大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改革成果,做好2019年信息公示工作,根据《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办法(试行)》(国土资规〔2015〕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信息公示制度 公示工作 自然资源部 矿业权人 勘查 办公厅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提高公证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公证与不动产登记领域信息查询共享机制建设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不动产登记 自然资源部 公证服务 机制建设 信息查询 共享
  • 简介:阐述了闽东宁德市无居民海岛过境岛等7个海岛所组成岛群资源调查结果,首次报道所调查海岛面积与岸线测量结果,描述了这些海岛植被生态特征和海岛开发利用现状,结合海岛开发利用主导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岛群资源利用不同方式与布局,评述海岛开发可能带来生态环境问题.从海岛生态脆弱出发,提出保护利用措施与对策.

  • 标签: 无居民海岛 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 闽东
  • 简介:截至2011年7月,福建省发现维管束植物有250科1611属4839种(含亚、变种),是中国植物多样较为丰富省份之一.福建维管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地区,其中武夷山脉北段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多等特点,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保护关键区之一.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密集区域,也是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最为丰富地区.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戴云山脉中段,分布着大面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着丰富植物多样,位于戴云山脉南段博平岭则是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典型分布区,其植物种类在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中独树一帜.分布在福建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地域特色显著,是福建维管束植物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维管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福建省
  • 简介:选择长白山区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泥炭沼泽,对其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植物群落α、β多样指数,探讨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植物群落多样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泥炭沼泽中,植物群落α多样沿湖岸到湖心梯度上都呈现减少趋势,反映出在个体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植被向着多样更加丰富方向发展;β多样在此梯度上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物种也随环境变化出现增减,但变化幅度不一;群落过渡地带,草本层α多样大于群落内部,说明群落过渡地带植物多样比群落内部更加丰富.在整个泥炭沼泽演替序列上,随着演替水平升高,植物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出微弱减少趋势,这是由于处于较高演替阶段沼泽,植物群落草本层虽然物种较为丰富,但优势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低,从而使得植物群落α多样指数偏低.从植物群落结构来看,随着演替水平升高,呈现出草本层-(草本层+地被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由简单到复杂发展趋势.因此综合来看,泥炭沼泽是向着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化,多样丰富化方向进行演替.

  • 标签: 泥炭沼泽 植物多样性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 简介:于2010年4月大潮日(14-15日),连续24h采样,测定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N2O含量,同时测定了土壤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和水温等。土壤间隙水中N2O摩尔质量浓度日变化范围为14.65-16.42μmol/L,平均值为(15.25±0.09)μmol/L,且白天高、夜晚低,但差异不显著;在涨潮阶段,土壤间隙水中N2O含量较高,表明潮汐水会增加土壤间隙水中N2O含量;土壤间隙水中N2O含量与土壤温度、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5,p〈0.05),与间隙水中NH4+—N、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n=25,p〈0.01)。春季大潮日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溶解N2O含量日变化受土壤温度、盐度、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和潮汐综合影响。

  • 标签: 溶解性N2O 营养盐 大潮日 间隙水 河口潮汐沼泽
  • 简介:保护区有效评价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选取能够反映湿地格局变化指标,构建保护区湿地保护有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周边地区为参照背景,利用信息熵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对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7年4个时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有效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湿地保护有效总体有所提升,比同期周边地区湿地保护效果好;4个时期中,2005年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相对效果最好,1995年相对效果最差。从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来看,核心区湿地保护效果最好,其它依次为实验区、缓冲区。

  • 标签: 湿地保护 有效性 信息熵模型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湿地环境政策是与湿地保护有关环境公共政策简称.考虑了湿地环境政策两类不可逆,一是旨在降低湿地破坏环境政策对社会施加了沉没成本(suckcost);二是湿地环境破坏可能部分或完全不可逆.将Pindyck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环境政策实施时机模型,结合湿地系统特点,经修正后引入到湿地环境政策分析中,并以红树林湿地环境政策为例,探讨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逆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湿地环境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时机影响,求出了湿地环境政策被采用时临界点.结果表明,考虑了不可逆和不确定性湿地环境政策,可避免传统湿地环境政策缺陷和局限,保障其有效实施和运行,因而对近年来国家或地区层面湿地环境政策制订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湿地 环境政策 不可逆性 不确定性 红树林
  • 简介:2016年10月~2017年4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和观测,共记录水鸟7目11科55种,其占全国水鸟总数20.30%;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水鸟群落以红头潜鸭(Aythyaferina)、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和红嘴鸥(Larusridibundus)为优势种。在该湿地公园内,各月记录水鸟数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12月�

  • 标签: 中的水鸟 公园中的 四川绵阳
  • 简介:为研究石笋δ~(13)C与δ~(18)O在千年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贵州石将军洞SJJ-1石笋δ~(13)C与δ~(18)O变化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又不完全同步。千年尺度两者之间相似主要由δ~(13)C与δ~(18)O共同受太阳辐射驱动东亚季风强度变化所致。通过中国地层孢粉反演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碳氧同位素滞后期与太阳辐射相对于植被变化滞后时间一致。因植被中δ~(13)C随年降水量增加具有变轻趋势,因此,两者不同步更大可能是太阳辐射驱动季风强度变化与植被变化不同步引起。

  • 标签: 石笋 δ13C Δ18O 滞后期 太阳辐射
  • 简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源泉”。要实现粮食产量突破,就必须在土地上做足功课,富裕牧场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黑龙江省引嫩扩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规划子项目,对实现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有积极推进作用。

  • 标签: 土地整治 工程项目 适应性评价 牧场 土地整理项目 尼尔基水利枢纽
  • 简介:2007~2011年,在深圳湾共记录鸟类13目40科141种。物种数排名前四科是鹬科(28种)、鸭科(11种)、鹭科(11种)和鸻科(9种),其物种数之和占总物种数41.8%。水鸟是深圳湾鸟类主要生态类群,共有79种,占56.0%。冬候鸟和过境鸟为主要居留型,有91种,占64.5%;有留鸟41种,占29.1%;有夏候鸟8种,占5.7%。在141种鸟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包括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鹗(Pandionhaliaetus)、黑耳鸢(Milvuslineatus)、白腹海雕(Haliaeetusleucogaster)、普通鵟(Buteobuteo)、白肩雕(Aquilaheliaca)、白腹鹞(Circusspilono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游隼(Falcoperegr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大杓鹬(Numeniusmadagascari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和雕鸮(Bubobubo);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濒危和易危等级鸟类各1种;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易危等级鸟类各1种,近危等级鸟类2种;有1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CITES)附录Ⅱ。2007~2011年期间,累计记录鸟类320962只,其中有水鸟314743只(98.1%);深圳湾鸟类数量、种类总体上在增加,2007~2010年期间,鸟类物种数在95~99种之间窄幅波动,2011年,物种数显著增加,达110种。水鸟种类组成较稳定,林鸟种数增加是鸟种数增加主要因素。部分种类在数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19种优势度指数≥0.01鸟类5a累计数量之和占累计总数量90.4%,其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琵嘴鸭(Anasclypeata)、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红嘴鸥(Larusridibundus)、环颈鸻(Charadriusalexandrinus)、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himantopus)、泽鹬(Tringastagnatili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c

  • 标签: 鸟类多样性 鸟类监测 变化 深圳湾
  • 简介:针对当前生物多样保护中存在生态孤岛问题,提出陆域生物多样保护区群网体系建设设想,阐述了生物多样保护区群网体系基本概念,各种尺度体系主要任务和功能,并设计了体系初步框架,以期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外一切利于生物多样保护地域空间和条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空间关联和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保护性地域协调整合上,建构一个用地节约且效能较高生物多样保护空间。通过实证,从县域、省域、省际不同空间尺度探索生物多样保护区群网体系建构。县域尺度以福建省明溪县生物多样保护体系为例,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实体空间协调和保护以及主生态廊道架构;省域尺度以福建省生物多样保护空间群网体系构建为例,在增补生物多样保护重点节点基础上,探索了地域上分割同类或相关生物多样保护空间网络连接;省际尺度以中国南方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生境廊道构建为例,探索华南虎种群生存空间体系网络架构。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群网体系 生态廊道
  • 简介:通过识别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生态风险源(气候变化、沟渠建设、农业非点源污染、湿地旅游活动开展)与风险受体(植物群落退化演替、生物多样下降、固碳水平降低),发现风险源主要来自于湿地系统外部,而风险受体则依存于单一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决尺度矛盾问题,提出尺度上推(将风险受体扩展到区域或流域上,以匹配风险源空间尺度)与尺度下推(将风险源尺度缩小到局地甚至点上,通过实验设置,模拟风险源发生水平,以匹配风险受体空间尺度)两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江平原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案和流程合理构建过程,包括风险源空间化方案(气候变化情景降尺度、沟渠密度制图、农业非点源输出模拟和湿地旅游活动强度缓冲区表达等)、表征生态系统内在属性生态资产指数和生态脆弱指数构建、风险值表征问题。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尺度依存 湿地 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