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的代表,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可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德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的努力亦是不成功的。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析概念。

  • 标签: 资源平等 运气均等主义 原生运气 选项运气 虚拟保险市场
  • 简介:朱子的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的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朱子道统论不仅是儒佛竞争的产物,更主要是儒家源远流长的回向"三代之治"政教理想的产物。其作用机制表现在:1.经由性理思想的奠基,三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的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2.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的公共性(神圣性),每一个体内在本性的实现,也是礼乐生活之神圣性的达致。

  • 标签: 理学 道统论 三代之治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现代政治的一个标志就体现在政治权力对公民的尊重上。但对于尊重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自由主义流派存在分歧。在完善论的自由主义理论家看来,必须被尊重的是每个人对善观念的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的选择的结果。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性的自由主义,将尊重的对象界定为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以及作为这种能力运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合理多元论的事实。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政治性自由主义所持有的尊重观念,在保有必须的道德内涵的同时,又在多元社会里对公民的合理善观念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因此它更适合作为自由社会根本政治原则的奠基性规范观念。

  • 标签: 尊重公民 政治自由主义 完善论自由主义 自主性
  • 简介:通过被称为法氏例子的思想实验,法兰克福否定了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法兰克福的论证对不相容论者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魏德克以及其他一些不相容论者发展出一种主要的反驳策略,但未能切中肯綮。本文区分了本体论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性与经验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性。法氏例子实际上只涉及经验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性,而自由意志陈述的却是本体论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性。由于没有做出这样的区分,法兰克福在概念层次间做了不恰当的跨越,将由法氏例子得出的结论看作是对本体论层次上的可取舍的可能性原则的否定。因此法兰克福并未能通过法氏例子否定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法氏例子也不能表明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

  • 标签: 法兰克福 法氏例子 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可取舍的可能性原则
  • 简介:20世纪英美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始终占据主导,在意向性问题的研究上亦是如此。心灵哲学中涌现出了各种意向性自然化的方案,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塞尔(J.Searle)的生物自然主义理论,他通过对意向性的特殊定义及相关哲学概念的澄清和分析,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权威性和心理学的合法性调合起来。这一理论的实质是突现论与多层次自然主义立场的结合,其中对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存在不恰当的描述,但这也正是进一步发展生物自然主义理论的突破之处,那就是用依随突现论替代因果突现论完成意向性的自然化。

  • 标签: 意向性 自然主义 塞尔
  • 简介: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的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同时,对于一种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之故,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的毛泽东那里,有着特别典型的体现。就当时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这种决定论的理论体系由于其具有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上的彻底性,能够有效的用于掌握群众,从而不可弃绝之,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这种决论的理论不仅从逻辑上使得改变世界的行动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且还由于其抽象性、僵硬性而往往导致实践或行动的失败,因而又必须予以严厉批判。但既然这两方面都为成功的政治实践之所所必须,则尽管两个方面难于兼容,但却必须使之并存。这似乎便是毛泽东具有两种哲学之缘由。推而广之,对于任何兼具理论家与实践家的人来说,如果他既要正确地行动,同时又要掌握群众去行动,则其若要成功,必定需要两种哲学,一种用于掌握群众,另一种则用于正确地行动。这样,这种两种哲学的视野便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去分析任何政治实践中的不同理论倾向及其间的张力问题。进而,对于一个行动着的理论家或者说对于一个需要理论指导和凝聚人心的政治集团来说,分别适应于正确行动和掌握群众的两种哲学的并存也表明,要想掌握群众,或许用一种理论上彻底的外来哲学理论便可,但要想成功地行动,或者说发展一种能够成功的行动的哲学,却必得借助于传统思维方式方有可能奏效。

  • 标签: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理论旨趣 实践旨趣
  • 简介:生态危机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使得对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的经济理论的反思成为必需。美国著名的过程神学家Cobb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假设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缺陷和错误所在,并对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颇为独到的见解。

  • 标签: 生态危机 经济学 具体误置的谬误
  • 简介:<正>在《叶剑英选集》中贯串着实事求是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的文章题目标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科学》等,更多的是没有写在题目上,而其内容则是充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叶剑英选集》的精髓。在今天,联系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以指导实践,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标签: 解放思想 科学态度 叶剑英 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简介:<正>1994年9月18日至22日,国家教委在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讨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关观点略述如下:关于培养目标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 标签: 教育系统 学习邓小平理论 研讨会 建设者 邓小平同志 接班人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这个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抓紧当前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政治上深人探究当前腐败的成因、根源和条件,而且还要从更为深入的思想文化层面,剖析腐败产生的主客体原因,建立有效的整治腐败的思想文化机制。

  • 标签: 腐败现象 江泽民同志 拒腐防变 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工作 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