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1927年,梁漱溟先生曾经书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下联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今天,人们理解下联不难,而谈及上联,就不能不觉得疑惑,因为此联不仅显得唐突,而且看起来有些绝对乃至荒谬。其实,这样一副看似简单的对联,却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与儒家的教化学说紧密相连。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教化 儒家 梁漱溟 对联 上联
  • 简介:周村商埠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渠道:传统继承和现代培植。所谓传统继承,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到周村的商埠文化,主要传承有齐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和外地文化传统。所谓现代培植,就是现代文化因素的规范、引导和影响,主要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国外现代工商业文化的培育和冲击。

  • 标签: 周村商埠文化 传统继承 现代培植
  • 简介:民族文化有共同的形上根源,价值根源平等,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复兴传统文化,要有理性认识。.以柏拉图“理型论”和宋儒“理一分殊”观安置人类文化,形成“文化三层论”的文化思想模型,可以确立复兴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传统文化 理论模型 文化三层论 中国 民族文化
  • 简介:文化对周村商埠文化和周村商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周村商埠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渠道:传统继承和现代培植。所谓传统继承,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到周村的商埠文化,主要传承有齐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和外地文化传统。齐文化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注重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渗透于以祥子号为代表的周村商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中,周村商帮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山东商人的主体和代表。

  • 标签: 齐文化 周村商埠文化 周村商帮
  • 简介: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的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考古发现 考古研究 齐文化 解读 出版发行 考古发掘
  • 简介:邵先锋,男,1953年7月出生于淄博,籍贯山东滕州。1969年11月入伍即入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现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学习,1973年12月毕业;在部队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多次获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 标签: 齐文化 教授 专家 科研管理工作 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校
  • 简介:20世纪,在中国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有一个伴随这一进程始终、几乎是引起所有学者关注和融入他们智慧的思想运动,这就是对自己历史悠久的、处在衰蜕中的传统文化的反思。作为思想家的梁漱溟先生,应该说是在这场思想运动中立下了第一块历史丰碑的人物。

  • 标签: 梁漱溟 中国文化 儒学思想 西方文化 生命观
  • 简介:《孟子节文》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相"制衡"政治王"的激进理想,根本不利于他通过废除固有的宰相制度、从而营造明代的集权政治模式.尽管《孟子》文本的复原,仿佛表明传统儒家在"道德王国"与"权力王国"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道德王国"的思想者们在集权政治模式下的"真实命运",乃至一代代知识分子置身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坎坷经历,却是意味深长的.

  • 标签: 《孟子节文》 文化省思 集权政治模式 朱元璋 “道德相” “政治王”
  • 简介:齐鲁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比较苗晶山东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如从该省东西部、南北部比较而言,在曲种、剧种、歌种及其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甚至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当然有诸多因素,但追根求源,我认为其中关键的因...

  • 标签: 音乐文化 民间传统 民间音乐 道教音乐 民歌 东夷文化
  • 简介:在朱谦之的学术世界里,《文化哲学》的地位是他前期最后的学问顶点。(马列主义非受容时期1918~1949)①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哪怕只能活一天,也要为文化研究尽力,从这一点可见一斑。终其一生,他都带着谨慎在为文化研究执着地追求。他最大的宗旨在《文化哲学·序》里面有着如下的阐述,即:“通过文化的本质及对它的类型的说明,可以对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生活,从根本上进行研究。”再者,从文化的地理分布上分析,也可揭示中外文化关系和本国文化的新动向。渴望摸索对于未来世界的文化建设。最切合实际以及最急迫的意图是倡导“南方文化运动”②。他在《文化哲学》中提到文化理论,成为他此后一系列的文化巨著的理论基础。因此,如果对他的《文化哲学》没有很深的理解的话,就无法正确理解他的与文化有关著作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方文化运动”。

  • 标签: 《文化哲学》 朱谦之 抗日战争时期 文化研究 文化运动 马列主义
  • 简介:"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正>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建设者,毛泽东说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评价精到而公允.在“西学东浙”的历史潮流中,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先进,而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因而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据守固有的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但多数人反对以上两个极端而赞成中西融合,吸收西方文化新营养,改造传统文化,建设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文化.蔡元培始终站在这一潮流的前头,领导这

  • 标签: 蔡元培 西方文化 艺术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新式教育
  • 简介:<正>《易传》根据以阳阳哲学为核心的《易》道来观察解释政治领域的问题,形成了一种追求社会整体和谐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受到历代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的重视,用于拨乱反正,克服由君主专制体制所造成的危机,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政治思想 易传 专制政治 社会整体 君臣关系 中国政治文化
  • 简介:状元殿试对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是对当时性文化现象的全面把握,又是对历时性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化用。状元殿试对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对当今考试文体也有着诸多启示和借鉴。

  • 标签: 状元殿试对策 传统文化 载体 文化氛围
  • 简介:一479年齐高帝萧道成即位之后,在政局上自始至终警惕刘宋末年皇室成员骨肉相残导致灭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甚至雄心勃勃地说:“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①然而,482年萧道成在位不过四年病死,太子萧赜继位,是为武帝。萧赜在政治上继...

  • 标签: 咏物诗 明诗 南齐书 沈约 集会宴游 盛唐诗人
  • 简介:文化对技术的选择作用吕乃基笔者于另文中讨论了技术对文化的影响①。应该指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对技术进行选择。文化通过对技术的各个侧面——器物、组织,以及由研制、投产到商品化的过程——的影响和选择,引导技术朝着有利于自身稳定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

  • 标签: 行为方式 新技术 技术的选择 文化进化 反科学思潮 组织形式
  • 简介:<正>一提起我国的传统文化,似乎仅是指儒家文化,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乃是诸子百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特别是指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其涵容十分广泛,包括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道德观念、民间风俗、古代科技等等。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哲学、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这里仅就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古代科技三方面,来略陈道教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 标签: 传统文化 道教影响 文化形态 宗教信仰 儒家文化 宗教徒
  • 简介:顾炎武诗歌中有几首写到齐国历史人物,或用作典故,或吟咏人物,或隐喻现实,其中复国英雄田单最受其推崇。顾炎武诗歌中的齐文化,有他作为明遗民的立场和视角,与他反清复明的平生壮志密切相关,古老齐文化的爱国精神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独到的阐发。也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独特的面貌。

  • 标签: 顾炎武 明遗民 齐文化 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