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傩信仰的研究需要走进田野,参与观察并如实记录。贵州省印江县板溪镇文武村还傩愿活动大致为请师、请神、迎神、收邪、酬神、勾愿、送神等主要环节,各个环节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性,一些仪式程序中能看到人间世俗生活的缩影,譬如人神之间的互惠、圣俗之间的往来等。

  • 标签: 印江 还傩愿 田野调查
  • 简介:关于绥化地区民族乡镇登台阶奔小康规划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孙泉洗最近,我和区民委的同志对全区6个民族乡镇登台阶、奔小康规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情况整理如下。绥化地区有6个民族乡镇,辖50个村(其中民族村45个),占全区民族村的62%,有264...

  • 标签: 小康建设 调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 民族干部 绥化地区 民族乡镇
  • 简介:<正>五常县民乐朝鲜族乡所辖行政村24个,2,460户、11,919人,其中,朝鲜族村有13个,1,244户、6,09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1%。该乡地处拉林河和漠泥河流域的平原地带,东至安家乡(以拉滨铁路线为界),西至吉林省榆树县,北至背荫河乡和营城子满族多。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铁路、公路交通方便,水源较充足,无霜期为135天左右,利于发展水稻生产,是我省著名的水稻产区之一。

  • 标签: 朝鲜族 经济现状 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民族经济 水稻生产 胶轮拖拉机
  • 简介:"深圳十大观念"是深圳这座现代移民新城的精神注脚。作为深圳民族宗教群体的重要代表、深圳穆斯林既是十大观念的受益者、认同者,也是构建者。穆斯林的移民身份和深圳移民城市特性的契合、十大观念与伊斯兰教某些教义的内在一致性,客观上造就了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较高认同。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部分保留,则体现出他们构建自我精神社区的内在需求,以及对深圳未来民族宗教政策和城市多元化的进一步期待。

  • 标签: 穆斯林 深圳 十大观念 认同
  • 简介:薛氏藏族是冕宁多续藏族吴尼汝都的克撒在西昌地区定居后繁衍形成的,是目前多续藏族中仅有的保持藏族本教传承的群体。为了对薛氏藏族的宗教传承和宗教仪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研究薛氏藏族甚至整个多续藏族的宗教情况,笔者于2013年7月对薛氏藏族所传承的本教进行了专门的民族学田野调查。由于调查时间短,没有看到完整的宗教仪式,材料大都来自于访谈。

  • 标签: 薛氏藏族 大鼓和尚 祖源 本教
  • 简介:青海藏族牧区的婚俗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传统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多次调查与访谈,对共和县莫热村的传统婚俗进行了实地调研,记录了当地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认为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 标签: 青海湖 莫热村 婚俗 传承
  • 简介:九摆村是位于跟贵州省台江县西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的一个山寨。本次调查采用个体访谈、知情人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村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和制作社区资源图、社区大事记等途径,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得出:"万物有灵观"在保护当地生态和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规约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破坏森林要遭处罚的条款至今仍是家喻户晓。这些对于今天在民族地区保护与恢复生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苗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九摆苗寨 理念与实践
  • 简介:云南玉溪大营街汉族社区出现的“开大经”仪式活动,充分表达了仪式主体(家主)基于仪式“超度”并“还愿”亡灵,进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报答性“承诺”,在“转让”器物归属权的过程中,“净化”自家方土,以祈望获得多重意义的平安和终极意义的财富“回报”。在人神多重意义“沟通”的结构过程中,仪式将这些具有多重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参与者整合成具有不同“回报”诉求的复合意义共同体。

  • 标签: 开大经 还愿 求净 回报
  • 简介: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

  • 标签: 国家权力 文化变迁 花蓝瑶 六巷屯
  • 简介: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媒现代化。而传媒的现代化又是跟随着公路的现代化而逐渐深入到西部社会各种形态的社区当中。公路和传媒的这种特有的地缘关系也同时构成了西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上的社区现存的信息流通关系。当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益在该类社会现实中更具有优先性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传媒的这种拉动功能在广袤的西部国土上是否呈现出较东部地区更明显的针对性,以及长期被学界忽略的西部域内的传播效果差异性?西部社区的传媒使用,如何做到从制度建设到盈利模式的现代化?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中国发展传播学不能回避的研究现实。

  • 标签: 中国西部 汉藏羌民族 传媒辐射 区位差异 影响力研究
  • 简介:传统产业的没落促使欠发达社区将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工具。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旅游发展给当地社区居民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旅游者出游形式的不同,可将旅游者分为团队旅游者和自助旅游者两种类型。游客类型不同决定了游客行为特点的差异,因而不同类型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带来的影响应当是存在差异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不同类型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带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团队旅游者 自助旅游者 社区 旅游影响
  • 简介:恩施崔坝皮影戏是武陵民族地区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后申报时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恩施崔坝皮影戏仍旧处于濒危的尴尬境地,面临着文化生态急剧改变、制度缺位以及剧团本身发展等诸多不利因素,保护与传承压力倍增。只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皮影艺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做好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 标签: 后申报时期 戏剧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皮影戏
  • 简介:“5·12”地震对四川灾区农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通过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震灾后四川羌区灾民积极返乡开展生产自救,但农牧业恢复面临诸多困难。针对四川羌区农村基础设施瓶颈、耕地减少、资金短缺、青壮年外流、特色农业遭重创、农牧业生产设施毁坏和农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应加大财政和金融对农牧业重建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尽快促进农牧业恢复。

  • 标签: 地震灾害 民族地区 农牧业 灾后重建
  • 简介:为研究少数民族聚居村屯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民族经济,最近,我们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后乌古墩村调整产业结构情况进行了调查.后乌古墩村是个蒙古族聚居的村落.全村有6l户,265人,其中蒙古族有58户,252人,均占全村人户总数的9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后乌古墩村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扶贫治穷工作,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1988年末人均纯收入达32l元,比1978

  • 标签: 调整 农村 产业结构 脱盆致富 胡吉吐莫镇 后乌古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