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实习是达到社会专业教育效果的手段之一。在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西藏民族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开展了3次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在这3次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中,实习生们反思自我在情景中的矛盾、困惑、冲突、迷茫等情绪,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与“人在情景中”理论的不断对话,认识到在实践的世界里实现“人在情景中”只是一种憧憬。藉此聚焦于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行动与改变,在实践与反思中寻找个人专业成长的脉络,并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 标签: 实习 实习生 农村社会工作 行动研究 实践 反思
  • 简介:通过对G县GH村扶贫中发生的“失实的举报”“隐晦的说情”“宗族的影响”“量地的偏差”四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农村扶贫法治化面临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小微腐败的侵蚀,传统乡土人情阻碍,信任和道德风险的困境等问题。为有效推进农村扶贫法治化,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塑造法治思维;维护法治权威,切实依法行政;完善法治监管,预防小微腐败和捍卫法治公平,依法保障权益。

  • 标签: 扶贫 法治 困境 路径
  • 简介:1924年6月,欧阳笛渔、欧阳泽和夏曦创建了中共金家堤支部,是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它的创建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现实也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湖南 农村 党支部
  • 简介:论文从宏观角度考察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基本动因是农业税费改革和城乡资源配置关系的逆转.由此,国家权力以项目、下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财政支付村干部报酬等方式全面进入乡村社会.国家权力的下渗一方面加深了原本就存在的村干部行政化现象,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村民自治的新实践——各地在自然村层面寻求新的自治形式.论文区分了行政化的不同类型,将新时期村干部行政化现象归纳为“选择性行政化”.在考察其对村庄治理带来的复杂影响的同时,探索未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可能图景.

  • 标签: 城乡关系转型 村干部行政化 选择性行政化 村民自治新形式 乡村治理结构变革
  • 简介:为强化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机制、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四川省2005-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低,除食品外的商品基本需求支出为负;消费形态为生存型消费;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消费不足,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服务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建议以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分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农村教育补贴向高等教育倾斜.

  • 标签: ELES模型 四川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乡村振兴
  • 简介:如何达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命题,而集体行动的困局则一直考验着学界和政界的治理智慧,特别是对于当前的农村社会来说,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因素的渗入使得农村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村民的原子化和农村社会资本的流失不仅减弱了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而且也增加了集体行动的现实约束,如何达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成为破解当前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A村个案的研究认为,乡村集体行动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应通过培育社会资本和强化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来解决。

  • 标签: 集体行动 困局 动力 约束 个案
  • 简介:对中国改革史的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改革在农业领域率先突破,是因为农业比较"边缘"。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和助手王宁便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农业改革(包产到户)是一场"边缘革命"。对此,笔者并不认同。通过分析改革的背景,包产到户在地方的实践过程、在中央的决策过程,笔者研究发现:农业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边缘",而是处于核心的地位。包产到户由禁区走向正名,是一场渐进式改革。也就是说,这是"核心突破"的过程,而非"边缘革命"。

  • 标签: 边缘革命 包产到户 农业
  • 简介: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把发展大农业和农村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福建闽东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们以福安市为个案,对其扶贫脱困的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总结其突出做法和经验,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探索发展大农业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强脱贫致富的后劲。

  • 标签: 大农业 农村教育 闽东 脱贫致富 福安实践
  • 简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我国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四川省2007—2017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展开论证,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皆为单门限效应,在高于门限值之后,二者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标签: 农村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实证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覆盖了我国一半的人口,使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老农保”、“新农保”和“城乡居保”三个阶段.每次变迁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制度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发现适合的制度模式.本研究从参数调整和结构转型的角度梳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历次变迁的主要方式,并利用人口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预测“城乡居保”制度未来的发展愿景,认为城乡居保制度的发展完善必然以结构转型为主要方式,以养老金待遇调整为优化重点.

  • 标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发展历程 参数调整 结构转型 政策仿真
  • 简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出现了的一系列新问题,传统“中心-边缘”模式无论在理论解释还是实践指导上均表现乏力甚至无力,“非中心”共治模式却表现出日益强劲的指导意义,进而推进共治模式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的系统嵌入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首先从多元性、互赖性和对等性三个方面论证了共治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的历史蕴含及其消解相关问题的契合性,之后基于共治视角反思了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互赖行为、责任体系、沟通能力和嵌入情景,最后以反思中发现的问题为抓手构建了一个以共治为内涵要义,以“角色定位-合作行为-嵌入情景”三大模块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框架,为今后进阶、深度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主体 共治 乡村振兴
  • 简介:农村社会治理实践机制创新,是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重要路径。浙江省M县S镇根据农村社会形势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借鉴、揉和西方陪审团制度与听证会制度,创立了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对镇村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这一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对于弥补现有农村管理体制的不足,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崭新的制度,镇村重大事务"陪审团"制度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空间。

  • 标签: 农村社会治理 实践机制 “陪审团”制度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婚姻支出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出现农村父代"因婚致贫"的现象,而这种现象逐渐成为一些农村中的常态。文章在对豫东J村高价彩礼考察的基础上,试图在场域理论视角下,以场域、惯习及资本为分析工具,解释农村父代"因婚致贫"的现象及其形成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场域文化、彩礼意义的变迁以及婚姻市场中资本竞争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父代因婚致贫的成因。

  • 标签: 场域理论 彩礼 农村父代 因婚致贫
  • 简介: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 标签: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化 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
  • 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广大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享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相应社会保障的权利。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还依然存在覆盖面窄、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保障项目与农民工的需求不符和医疗项目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和书面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甘肃省天水市农民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状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大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群体的医保制度宣传力度、建立设计灵活的医保模式、完善异地就医机制等制度设计和措施。

  • 标签: 农民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医疗保障
  • 简介:社区衰落及附随的公共性缺失是贫困村的现状及精准扶贫的基本背景。传统扶贫的“行政发包”及市场逻辑容易遮蔽贫困作为社会问题的基本属性。应在精准扶贫中贯彻社区公共性建构的目标:将公共性建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议题;将产业扶贫作为增进社区公共性的重要契机;将社区协商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性生产的资源,以公共性生产助推精准扶贫,从而活化基层治理。

  • 标签: 精准扶贫 农村社区 阶层合作 公共性
  • 简介:虽然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状况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和年龄特征将流动人口细分为城城青年、城城壮年、乡城青年和乡城壮年四个不同的亚类型,比较了四种类型流动人口在性别、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流动原因等方面的特征,并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四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住房状况不断改善,流动范围呈现青年倾向于省内流动,壮年倾向于跨省流动;不同维度的融入进程并不同步,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水平较高,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水平较低;在四类流动人口中,城城壮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好的,乡城青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差的;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高于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壮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高于青年流动人口。

  • 标签: 流动人口 青年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因子分析
  • 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1日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 标签: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三农”工作 集体学习 振兴战略 全面发展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