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廖盛认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势在必行。而要更好地阐释和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大力加强世界经济史的研究。认真研究世界经济史,必然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深刻的社会蛮革。下面是他对本刊记者发表的谈话。

  • 标签: 世界经济史 研究员 经济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日前,读到《落马贪官为何不能“早发现”》一文。这不仅是文章作者的愿望,自然亦是文章读者的愿望。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是民众的普遍愿望吧!

  • 标签: 愿望 贪官 犯罪学 文章
  • 简介:在新一轮的单身潮中,不少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青年人似乎放弃了对浪漫爱情的渴望。在很多人看来,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浪漫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而这些单身青年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收入较高、从事的职业也令人羡慕,这更加令人费解。

  • 标签: 青年人 单身 社会变迁 社会学 人类精神 人类生活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学者试图将其普造化、科学化,存在较强的意识形态情结和阐释西方国际体系合法性、同化非西方国际体系的用意,忽视了国际关系作为艺术性一面的内涵及多种国际体系并存的事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地区主义的发展,当中国意志非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可的地步时,经历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全面对话、并进而推动比较国际关系的诞生、实现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等阶段,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就将得以确立。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国际体系
  • 简介: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与上一代相比,现在日本年轻人的消费状况显得更加多样化,从而令人难以掌握真相。因此,准确把握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成为市场营销人员面临的一大课题。为了了解年轻消费者的真实全貌,本文对博报堂的生活定点调查进行了二次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式调查两种调查方式,并据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 标签: 问卷调查 市场营销人员 厚生劳动省 环境影响 社会认可 调查对象
  • 简介:我国“犯罪教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教材建设处在变化之中,整体看呈现一定差异:体系地位有特别犯罪模式、特别类型论模式与分散模式;涉足领域为单一性、双重性与多重或者整体性倾向;知识形态为单一性基本概念、本土知识与事实知识为主、内在体系结构简略。总体上呈现的特点是:体系上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内容上呈现一般性与简短性,整体趋向为趋稳性。该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劣与量小,未来建设的努力方向是科学化与国际化。

  • 标签: 犯罪学教程 青少年犯罪 学科建设
  • 简介:如何科学评价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价值理论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价值价格通论》一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白暴力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价值与价格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科学地完善了价值实体理论,在生产价格范畴上研究了价格的直接基础,并且探讨了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在现代西方经济的价值理论中,边际生产力理论是一个虚假的理论,是不能成立的;均衡价格理论和实物价格理论都是对价值价格的一个特定层次的研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价格,实物价格理论研究的是生产价格精确值的计算,这些价值理论都不能构成科学完整的价值理论。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这些理论的合理成分,推进价值理论的发展。下面是白暴力教授就这个问题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价值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 白暴力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 价格理论研究
  • 简介:9月19日,第三届“全球与全球治理论坛”在中央编译局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

  • 标签: 中央编译局 全球治理 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 全球问题 南开大学
  • 简介: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接受目的、接受前见以及教育者的主观诠释问题。大学生接受目的与教育目的存在的间距较大,接受前见较为复杂且消极前见偏多,教育者主观诠释的客观性和引导性稍显缺乏。借鉴哲学解释相关理论从本体论维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积极建构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以理解和对话促进视域融合,积极推动全员育人;发挥主观诠释的正确引导作用,以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接受。

  • 标签: 解释学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大学生
  • 简介:近年来,婚姻匹配问题成为社会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婚姻市场、同(异)质婚、婚姻梯度和婚姻挤压是婚姻匹配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焦点性的核心概念。婚姻市场是婚姻匹配的载体,同(异)质婚和婚姻梯度是婚姻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婚姻挤压是婚姻匹配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

  • 标签: 社会学 婚姻匹配 概念
  • 简介:法社会对犯罪的研究在于揭示犯罪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这也意味着对校园内的暴力犯罪研究必须把校园暴力问题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加以细致考察,只有真正揭示校园暴力的社会根据,才是有针对地进行犯罪预防与社会控制的前提基础。

  • 标签: 校园暴力 社会转型 法社会学
  • 简介:近日,我高兴地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博士撰写的《西方犯罪史》(第二版)。这部著作首先让我体验到一种厚重感:皇皇四卷本的著作,无疑是犯罪研究领域内少见的的学术巨著;180余万字、1500多页的篇幅,堪称鸿篇巨制。继续阅读全书内容后,我深感这是一部长期钻研和精心撰写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探讨深入、述评得当、资料翔实、论述准确,对我国犯罪研究贡献良多的重要犯罪著作。如果把这部著作的出版看成我国犯罪研究的重要事件和作者对我国犯罪研究的重要贡献,应该是适当的。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第二版 学史 西方 评介 历史
  • 简介: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之一的财税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宁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以分税制为特征的分级财政体制,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记者:自1980年起,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取向的要求,曾经进行过几次大的探索,例如,先

  • 标签: 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科学研究所 财政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财力分配 税务机构
  • 简介:在宗族、小亲族、分配型经济和高度地域认同等类型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村庄具有拒斥“混混”的能力。在核心家庭至上、有关系弱组织、户族以及宗族急剧衰落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村庄拒斥“混混”的能力则弱得多。抑制“混混”的根本之策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村民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化程度。

  • 标签: 乡村治理 “混混” 社会结构 类型比较
  • 简介: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为了深化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我们访问了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他认为,对这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应该树立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 顾海良 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垄断发展
  • 简介:当代青少年的情感匮乏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关注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而忽略其情感需求。现代心理学、人际神经生物、脑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命早期情绪、情感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持续发展具有本体论意义。我们需要呵护、关爱生命早期的基础性情感,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情感氛围。青少年社会教育者作为青少年的"重要他人",要提升自身的"情感性素质",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关怀,融人于己,与其同在。

  • 标签: 情感教育 青少年社会教育 关系性存在 情感关怀 社会教育者
  • 简介:编者按: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经济,特别是它的分支--福利经济从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对现代西方福利制度作了系统的研究.其内容涉及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原因、历史发展、理论根据、相关的社会政策、效率的最优化、各国福利制度的比较和改革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建立适合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福利制度以及制定有关的社会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了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主编郑秉文教授,同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西方经济学 社会福利制度 公共管理 劳动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政策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 标签: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论持久战》既是把民族解放事业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又是破解当时中国国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国民党专制统治所带来的思想困惑、秩序紊乱、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难题的动员书,蕴含着毛泽东社会动员的大智慧。从社会的视角入手,引入社会动员的理论范式,以社会动员一般具有的目的性、秩序性和兴奋性特征为切入点,可以从与之相对应的目标、战略和价值三重向度诠释《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社会动员的智慧。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是一场新的"持久战",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这对党和政府的执政及社会管理机制的重塑提出了新的诉求。我们研究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智慧并将其运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操作层面中,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论持久战》 社会动员 政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