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作了限制规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股东之间的信赖关系,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将论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的限制及股权转让制度的完善。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转让 限制
  • 简介: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中,路径依赖的概念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作为制度平衡起点的关键节点却长期被忽视,本文旨在纠正这种不足。首先,文章将“关键节点”定义为时间轴中相对较短的时期,在该时期内行为者的选择影响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这一定义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单位,即对关键节点的分析应限定在某一分析单元内;第二,时间跨度,即相对于其触发的路径依赖过程而言,关键节点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第三,微小偏差,即关键节点并不等于变化,其也可能导致制度再平衡;第四,权力不对称,即关键节点处的制度选择往往是由拥有权力优势的关键行为者所作出的。其次,由于关键节点持续期间存在结构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偶然性,反事实分析的方法对于关键节点的研究是重要而恰当的。在关键节点的比较研究上,文章从横向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空间单元,从纵向方面比较了同一分析单元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并从中确定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关键节点。最后,文章以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和欧盟的宪法化过程为例,详细展现了关键节点分析框架的应用。

  • 标签: 关键节点 历史制度主义 反事实分析 比较研究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环境与能源治理中的角色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将该机构与其他新近的全球治理创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IRENA在创建时机、批准速度以及职责重点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其次,我们发现IRENA通过三种机制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扩散:向其成员国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性服务;在分散化的全球制度环境中将服务聚焦于可再生能源;动员其他国际机构共同促进可再生能源。最后,我们总结了IRE—NA政策能够获得持续成功的条件,以及它为全球治理领域的创新尝试所提供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全球能源治理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制度创新
  • 简介: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但也让他们身后日渐远去的农村变得模糊。大量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外流,对农村治理意味着什么?美国美利坚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吕杰在其新著《中国治理的多样性:中国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制度变迁》中指出,人口外流瓦解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并改变了农村的制度选择和治理绩效。

  • 标签: 农村治理 中国农村 人口外流 多样性 制度 变迁
  • 简介:2013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诉讼程序,并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考察帮教问题",日益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教制度,成为国家司法实践层面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考察帮教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考察帮教 未成年人犯罪 体制机制
  • 简介: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中,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凭借其对家庭亲子关系的破坏性干预,成为了极为特殊的制度举措,既不宜随意实施,也不能运行缺位,而要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涉及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研究都绕不开一个核心现象,那就是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长期处于沉睡或者半休眠的状态。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为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作用,提供了较为适当的理论源泉,借此能够审视现有实践表象背后的制度逻辑。

  • 标签: 未成年人 最大利益原则 监护
  • 简介:对未成年犯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符合制度设计初衷,有利于整合投入未成年犯的有关司法资源,也契合少年司法理念。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未成年犯特别处遇制度可有效助推未成年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铺开适用。在司法实务中,未成年犯适用认罪认罚制度中应充分把握合法性、自愿性等实证条件,努力克服对未成年犯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负效应,积极发挥制度正面价值。

  • 标签: 未成年犯 认罪认罚 从宽 实证研究
  • 简介:现阶段我国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导致受害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难获得完整的赔偿,其民事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本次研究针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现状分析问题,确认其在被害人权益保障方面的局限,提出有效的完善立法的建议,从而促使社会的稳定得到维护。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立法完善 被害人 民事权益保障
  • 简介:社会政策与理念体现的是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之间的联系。理念会推动社会政策的形成和变革,但社会政策也会对理念进行重塑。"普惠"作为一种社会政策理念,涉及立法、分配、对象和筹资四个维度。通过这四个维度的分析和评估,发现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正朝着普惠的方向迈进,但目前在总体上还是一项补缺型的制度。建议利用理念和社会政策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进一步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政策的发展。

  • 标签: 社会政策 理念 普惠 儿童福利
  • 简介:未成年人观护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社区处遇办法,是社区犯罪矫治的重要一环。台湾地区观护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大陆近年来逐渐使用"观护"一词代替长期以来使用的"帮教",各地也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观护实践,但是尚未从法律上确立观护制度。在大陆各地的未成年人观护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检察处探索的"4+1+N"少年检察模式颇具代表性,以其为典型观察对象,与台湾地区现有的观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大陆今后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未成年人观护制度 海峡两岸 比较研究 “4+1+N”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