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菲律宾女佣事件的前因后果施雪琴最近,菲律宾与新加坡外交陷入新的危机。3月22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驻新加坡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大使,总理吴作栋推迟了计划于4月10至12日对菲律宾的访问。菲新关系为何突然紧张?导...

  • 标签: 菲律宾 新加坡警方 拉莫斯 女佣 菲律宾人 工作许可证
  • 简介:"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双方互有需要,俄美接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俄美之间的利益对立和观点分歧难以弥合,远未成为伙伴和朋友.执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仍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既定方针.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对外关系 "9.11"事件 俄美关系
  • 简介:法国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43年后重返,有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其国内政治、军事需求的背景。法国重返北约,意在加强法美军事合作从而进一步增强法国军事实力,并藉以提高其对欧洲的话语权。因此,这也是法国外交实行重大调整的亮相。然而,法国独立外交理念和独立的核政策在未来的法美关系、法国同欧盟其他成员国关系以及美欧关系中如何不发生碰撞.还有待时间与历史的验证。

  • 标签: 法国 北约军事一体化 法国外交 法美关系 美欧关系
  • 简介:鉴于两岸共同面临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在实现统一之前,有必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当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存在政治基础薄弱、两岸需求错位、双方内部动力不足以及台湾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等重重障碍:大陆一直倾向于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而台湾不同党派有不同的主张和政见,但总体看来,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存在可行性,需要两岸人民高度关注,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 标签: 海洋安全与合作 两岸关系 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 简介:美国东亚军事“再平衡”政策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上任后,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理论基础上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此后,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军事演习 东亚 亚太经合组织 美国政府 亚太地区
  • 简介:1992年12月6日,数千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手持锄头铁棍,冲破军警的警戒线,捣毁了16世纪建造的位于印度北方邦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从而导致印度教徒同穆斯林之间蔓延全国的一场血腥冲突,几天之内造成1,200人丧生,5,000人受伤。这是1948年以来印度发生的最严重的教派冲突流血事件。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 标签: 北方邦 流血事件 迪亚 国大党 世界印度教大会 国民志愿团
  • 简介:北约与“和平伙伴关系”国联合军事演习透视章平1994年3月份以来,北约与前华约集团的成员国开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北约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实际步骤之一,也体现了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因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联合军事演习的...

  • 标签: 联合军事演习 伙伴关系 联合演习 战略格局 章平 国际社会
  • 简介: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不确定性增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国军队都在为应对不确定的安全环境作超前布局,力图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军事安全环境,实现军队的功能转型.与此同时,世界军事领域斗争更加尖锐,新旧安全观激烈碰撞,国际反扩散机制矛盾凸显.如何在维持本国安全利益与世界和平利益两者间求取平衡,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军事安全战略必须通盘考虑的基本问题.

  • 标签: 世界军事 非传统安全 国际军控 防扩散 军事安全
  • 简介:全球形势变化和美国的财政状况都预示美国将根本上改变军事战略。即从过去依靠前沿部署兵力转向从美国本土投送兵力。为给裁军进程作出有意义的指导,美国需要勾画出这一战略的轮廓。这一战略要求美国重新组合军事力量,使轻、重型作战部队相结合,并能在全球范围的任何地方进行快速部署;要求必要的海上和空中输送力量;要求在要害地区预先储备物资;要求强大的后备队并扩大美国本土的基地结构。为适应这一战略,美国要在政治结构上作出相应调整,从多边联盟转为双边外交和相互谅解。

  • 标签: 军事战略 军事力量 空中输送 战术空军 储备物资 双边外交
  • 简介:米哈伊尔沙皇在位时期,俄国在面临着严重外患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对外军事活动,在付出一些代价后稳定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促进了国内政治军事的变革。

  • 标签: 米哈伊尔沙皇 俄国 对外军事活动
  • 简介:2013年9月21日,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恶性恐怖袭击事件,一名为西门(Westgate)的大型购物中心遭遇持续四天的暴力恐怖袭击,造成69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事后,索马里青年党声称对该事件负责,这是继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遇袭以来肯境内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 标签: 恐怖袭击事件 肯尼亚 大型购物中心 1998年 东非国家 青年党
  • 简介: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矛盾的发展演变刺激着'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本文试以'热那亚事件'为背景,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因、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

  • 标签: “热那亚事件” “反全球化运动” 思考
  • 简介:本文对俄罗斯现阶段军工企业和军贸改革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在改革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同时,又建立了新的军贸体制,制订了新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采取更加灵活的军贸出口措施,重新振兴了俄国防工业,使其成为俄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 标签: 俄罗斯 军事工业 军贸体制 改革 国防预算
  • 简介: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政府的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流亡美国三年之后返回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国际机场遭到了暗杀。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政府政界人士也表示了愤慨。本文试图分析阿基诺事件之所以会掀起菲律宾社会反马科斯政府浪潮的社会背景以及该事件对菲律宾政局的影响。(一)阿基诺事件使菲律宾社会陷于动荡不安之中,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把阿基诺之死归咎于马科斯政权。数千名大学生举行了抗议集会,数百万人为阿基诺送葬,由反对派组

  • 标签: 阿基诺事件 马科斯 暗杀事件 菲律宾政府 贝尼尼 新人民军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