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特殊预防是刑罚的重要目的之一.在风险社会中,它所蕴含的刑罚个别化、刑罚人道主义以及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全的价值取向正在愈发显著.而社区矫正制度旨在依法在社区中监管、改造和帮扶犯罪人,是一种充分贯彻特殊预防理念的非监禁刑执行制度.按我国刑法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于缓刑犯、假释犯、管制犯以及暂予监外执行犯.其作用既包括社会层面上的合理配置资源、化解社会矛盾以及直观宣传法治,也包括个人层面的充分保障人权、实现刑罚人道主义、避免监狱的负面影响以及积极补偿被害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应始终贯彻特殊预防的理念.

  • 标签: 特殊预防 社区矫正 非监禁刑 刑罚执行制度
  • 简介:现行法律对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制度的规定较为模糊,实践操作的问题较多,在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性质、查询主体、查询方式和查询范围、查询与共享的区别四个方面均存在疑难问题亟待解决。不动产登记脊料不属于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分类查询和有限公开的原则;基于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性质,应当对登记资料的查询主体进行必要限缩,包括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和有关国家机关,而且权利人仅指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不动产登记物权人,不含隐性共有人;至于利害关系人范围的界定则应该利用目的解释的方法,界定申请人与所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关系;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制度应在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权利人隐私之间寻求平衡,严格限制“以人查房”。此外,国家部门间的共享和登记资料的查询也有必要予以廊清,二者的内涵外延不同,在主体、性质、方式和作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标签: 不动产登记资料 政府信息 利害关系人 查询 共享
  • 简介:日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涉户口迁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新闻通报会,针对这一类案件所反映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说明,并对相关利益方给出了法官建议。近年来,随着房价上涨、户籍管理政策变化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学区间房价差异,卖房不迁户口的现象屡见不鲜。房子卖了,户口却没迁走.

  • 标签: 户口迁移 相关制度 卖房 合同纠纷案件 频发 中级人民法院
  • 简介:在境外追赃中,劝缴是值得重视的方式,劝缴的成功离不开国内追赃制度的配合。我国目前的退赃制度地位不明确,一般情况下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个别情况下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因此,实践中退赃制度的运行并不顺畅,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刑罚制度的时效性着眼,可以从责任和政策方面论证退赃从宽处罚的现实价值。重构退赃制度,应将退赃作为法定从宽量刑情节在刑法总则中予以规定。可考虑对退赃主体、时间、要素、量刑等因素进行具体规定。

  • 标签: 退赃 追赃 量刑责任 刑事政策
  • 简介:英国分为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三个司法管辖权,三个地区不但司法制度有所不同,在法官管理体制上也有明显区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法官管理体制独具特色,尤其是其法官任命制度规则严密、程序公正,颇有可借鉴之处。苏格兰法官选任机构和任职要求苏格兰的法官选任机构是苏格兰司法任命会,该机构根据2008年的《苏格兰司法制度和法院法》于2009年成立。其主要职责是:1.择优推荐适合者担任法官职务;2.选任具有'良好品行'者担任法官;3.在前述二者满足的情况下,尽力推动任职法官者

  • 标签: 苏格兰 北爱尔兰 选任法
  • 简介:10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改的《刑诉法》完善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加了对速裁程序的规定等,对贯彻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追逃追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审判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修改 制度 认罪
  • 简介:在环境司法中法律责任的性质判定和责任大小确认均有赖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而科学、公正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需要规范的机制设计予以保障。通过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环保法庭和环境监管机构的调研,经深入分析、研判得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应由技术性机制、程序性机制、监管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包括以技术规范、程序规则、资质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为核心的制度设计。当前,我国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存在司法鉴定机构不足、准入标准不明、人员匮乏、技术支撑不够、监管无力、法制粗疏等困境,亟需通过制度建设予以破解,以服务于环境管理和环境司法。

  • 标签: 环境损害 环境司法 司法鉴定
  • 简介:柏拉图虽对古典正义及个人德性伦理的侧重为人所熟知,但其对制度建设和规则秩序构建之不足却往往为人所诟病。然而,柏拉图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国”一如他晦涩难懂的理念世界一样一以贯之,虽有损益,然不曾易帜。其《王制》中苦心孤诣的“第一城邦”也难被人理解,无奈的现实纠葛和满怀对现世的关切,使柏拉图似乎走向一种疏离,在晚年的《法篇》中完成了他对“第二城邦”的建构。然透过柏拉图高扬古典正义及个人伦理的背后,窥见其对制度和规则的青睐,在永恒的理想国和世俗的地上城之间,柏拉图并没有如他人所言及的那般抛弃了规则和秩序的价值,反而强调天国和世俗的交融,重视德性伦理和制度建构的双修。

  • 标签: 柏拉图 德性 正义 制度
  • 简介:在涉及科学知识的规制决策中,如何既借助专家知识,又防止专家的专断,是现代规制科学面临的核心难题。美国通过制定《联邦咨询委员会法》以及《阳光政府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制决策科学咨询的法律制度,对各种咨询委员会的设立、职能、组织、运作和终止进行了规范,有效降低了科学建议形成过程中产生偏见的可能性。考察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科学咨询的法律制度,能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咨询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知识镜鉴。

  • 标签: 美国法 风险规制 科学咨询 食品安全
  • 简介:依法决策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依法进行,这是提高决策质量、推进民主科学管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要重点建设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从而规范决策流程,并且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 标签: 机制建设 制度 政要 行政决策 法定程序 合法性审查
  • 简介:查阅权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股东查阅权诉讼制度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失衡、规则设置上的疏漏和裁判上的乱象,其原因在于对股东行使查阅权的“正当目的”概念的价值中空。通过对“正当目的”概念的文义解释,并借助域外立法例对“正当目的”的内涵进行价值填充,并通过司法实践的类型化分析划定“正当目的”的外延范围;通过对“正当目的”的目的解释,证成“正当目的”不仅是股东的说明义务,在诉讼中也应当作为证明对象,由股东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根据不同查阅权诉讼类型设计举证责任分配方案,最后由法官在正确适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正当目的”之内涵和比例原则作出公正的裁判。通过对股东查阅权诉讼制度的完善,以期能够在股东利益和公司自治之间寻求一条适当的裁判路径,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

  • 标签: 股东查阅权 正当目的 举证责任 比例原则
  • 简介:'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是普通法于特定情形下,禁止极可能披露前雇主商业秘密的离职雇员就任特定新职的规则。该原则可归入商业秘密消除危险制度。该原则之法理根据即'价值添附'。其补偿金的法理根据在于:前雇主因取得商业秘密与特定技能的总价值的归属权,而须向离职雇员返还特定技能之对价。

  • 标签: 商业秘密 不可避免披露 消除危险 补偿金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人们住房这一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房价不断飙升,以及炒房热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人们面临着很大的住房压力.为了缓解人们在住房方面的压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人们的拥有良好的生活水平,为此,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供借鉴.

  • 标签: 行政法 保障性住房 制度
  • 简介: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体制机制是公证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自2017年7月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地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对类别划分、落实自主管理权、创新编制管理等各方面作了规定。一、公证机构类别划分广东省: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划入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法人属性。黑龙江省: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划入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法人的属性。

  • 标签: 公证体制改革 机构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 部分省市 公证机构体制 事业体制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居民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将无工作单位的居民组织起来而管理本居住区域内的公共事务,立法遂将其明确定性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因我国行政机关设至于街道上,大量的城镇基层行政事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现实中往往委托居民委员会代为行政,遂具有了行政化特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行政化特色愈加严重,同时,城镇基层社会中又出现了诸多团体组织,且均管理原来的部分公共事务,此种情形必然与其形成了冲突,为此,我国又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社区建设。当然,社区建设中不仅设立了独立承担行政事务的社区工作站,又以居民个人和团体组织为基础而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此实践经验往往有效避免了居民委员会的弊端,值得未来立法借鉴。

  • 标签: 居民委员会 行政化特性 社区建设 社区委员会
  • 简介: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有效辩护的入口,拒绝辩护权则是其在辩护权受到辩护人侵害而重新选择信任的辩护人进行有效辩护的出口。应当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而不能过度进行限制。我国立法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权,但同时设置了"次数限制"和"正当理由限制"两个障碍,由此,列出以三个问题为导向来解决此障碍;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制度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拒绝辩护 次数 正当理由
  • 简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是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体、保护法益、协商限制都表明了其应当是公法性质的制度。但是,在司法解释和地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中出现了'民事'的误解。在之后的立法活动中,应当逐步消除这种误解,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公法 私法
  • 简介: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和严重犯罪,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留存通讯网络数据作为侦查保障措施。马德里和伦敦的恐怖袭击让欧盟决定在欧洲层面建立数据留存体制。由于数据留存对公民隐私权造成严重侵犯,欧盟出台的《数据留存指令》一直遭受质疑,部分成员国的转换立法被国内法院裁定违宪而无效,指令也于2014年被欧盟法院宣告无效。但大多数成员国仍在继续修正和制定数据留存立法。欧盟委员会也权衡各方利益出台了新的通讯监管规定,仍然保留了基于国家安全、侦查执法等的数据留存机制。欧洲人权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新的权利保障规则,但欧盟法院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数据留存体制背后国家监控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博弈,始终贯穿于制度发展沿革,这对我国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监控 数据留存 欧盟法院 欧洲人权法院 权利干预
  • 简介: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受到了各国重视。建设城市森林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最直接体现,亦是当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市森林功能及其价值的重要需求。在不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新型环境管理手段,不仅能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环保工作透明度;同时也规范企业行为、环境指标合理分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出台,使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立法上的诸多不足,亟须我们不断进行完善,以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趋势需求。

  • 标签: 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公开 制度缺陷
  • 简介:分析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在法源位阶、赔偿范围、赔付实践,以及对理赔异议的救济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基金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提高基金法源的位阶、扩大基金赔偿范围、赔付项目标准化、确定比例赔偿、设立应急专项分基金,以及规定索赔发生异议时对油污受害人的救济途径,充分发挥基金在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强国战略建设中应有的保障作用。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 赔偿基金 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