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2019年5—11月两个时间段各198例因AMI行PCI的患者,术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常规组)、基于柏拉图分析的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改进组)。对两组患者康复运动处方执行情况、运动能力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每周微信打卡天数、上传合规运动视频数及合规饮食照片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5.47±0.56)比(3.56±0.41)d、(5.72±0.61)比(2.86±0.24)条、(17.92±1.80)比(12.01±1.47)张],康复运动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3.34±7.91)比(62.39±6.34)分 ](均P<0.001);改进组无氧阈值千克摄氧量(VO2AT/kg)显著高于常规组[(19.38±2.74)比17.25±2.61)ml·min-1·kg-1](P<0.001);基于柏拉图分析的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脑力激荡、责任感、积极性、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4.15±0.49)比(2.95±0.31)分、(3.94±0.40)比(2.08±0.24)分、(4.01±0.43)比(2.65±0.28)分、(4.62±0.36)比(3.01±0.35)分、(4.53±0.43)比(3.16±0.37)分 ](均P<0.001)。结论基于柏拉图分析的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可改善AMI行PCI的患者术后康复运动处方执行情况,增强其运动耐力,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柏拉图分析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山东东阿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的分界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临床中心登记的146例患者,其中51例为PA,95例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对患者的右肾上腺进行CT扫描和病理切片检查,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液参数,包括甲状旁腺素、血浆醛固酮浓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确定ARR的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A组的年龄低于EH组(P<0.05)。而且PA组和EH组的甲状旁腺(PTH)相比[(43.08±19.16)pg/ml比(55.71±18.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伴有高排泄的醛固酮PA患者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更低血浆肾素浓度(PRC),分别为578.7 ng/dl比418.1 ng/dl,6.5 ng/dl比13.0 ng/dl。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TH、PRC、PAC作为连续性变量与ARR相关;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为独立预测因子,ARR和PAC的95%置信区间分别是(-119.70,-51.75)和(-215.15,-73.00);ARR曲线下面积为0.984,PA和EH的分界值为43.6,具有高敏感性(96.1%)和特异性(91.6%)。结论本研究为PA的诊断提供精确分界值,对指导山东省东阿县的PA进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 肾素 分界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为基础行疼痛关爱护理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以SWOT分析为基础行疼痛关爱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R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PIEGEL)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IEGE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以SWOT分析为基础行疼痛关爱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SWOT分析法 疼痛关爱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 不良情绪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1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根据基于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实施前后进行分组,2016年1~12月SWOT分析实施前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SWOT分析实施后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基于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管理。对比基于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医生对手术室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5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管理较常规管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垂直管理模式 SWOT分析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针对超声波衍射时差,在介绍其原理、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其与A型脉冲检测和射线探测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明确其优势和特点所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A型脉冲检测 射线探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对氯齐明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1 770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 225例,女545例,年龄8~92(43.2±15.2)岁。采用比例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结核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 770例结核患者中,对氯齐明敏感患者1 713例,耐药患者57例,耐药率为3.2%(57/1 770),其中复治患者氯齐明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5.8%(38/656)比1.7%(19/1 114),χ²=22.129,P=0.000];多耐药、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患者对氯齐明耐药率分别为1.0%(17/1 770)、1.2%(21/1 770)、1.1%(19/1 770);有住院史的耐氯齐明的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患者耐药率2.4%(14/594)、2.7%(16/594)分别高于无住院史的患者0.6%(7/1 176)、0.3%(3/1 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447、22.099,P=0.001、<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对氯齐明的耐药率较低,可提高耐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肺 氯法齐明 耐药率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乳香、没药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炮制法的乳香、没药,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3个因素对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并在该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乳香、没药进行差热图谱扫描、分析;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20批乳香、没药进行扫描与对比分析。结果得到DSC试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30~600 ℃,升温速率30 ℃/min,粒度100目。乳香、没药的DSC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297 ℃附近只有乳香各炮制品出现吸热峰,没药各炮制品此温度区间无特征峰;二者在326 ℃放热峰位置接近,但焓值差异较大;100 ℃附近的吸热峰位置和峰形大小接近。FT-IR图谱显示,波数2 925、1 710、1 454、1 371、1 242、1 029 cm-1乳香、没药均出现吸收峰,强峰位置相近。没药波数1 029 cm-1的特征峰强度较乳香特征峰大。结论乳香、没药的DSC谱图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峰数量不同,焓值不同;乳香、没药FT-IR谱图二者差异较小,采用DSC鉴别树脂类中药材优于FT-IR,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量热法,差式扫描 谱学,傅里叶变换红外 中药鉴定 乳香(中药) 没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酶联免疫(简称ImmunoCAP)和免疫印迹(简称敏筛)对主要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检测方法和解读检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送检sIgE的458例过敏性疾病病例临床诊断和检测结果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敏筛法测定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其中141例同时采用ImmunoCAP法定量测定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303例仅测定主要吸入过敏原sIgE,14例仅测定主要食物过敏原sIgE。依据疾病类型分为气道过敏疾病组293例、皮肤过敏疾病组14例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151例。依据年龄分为<3岁组97例、3~6岁组(含3岁和6岁)186例、>6岁组175例。分别在各疾病组间和各年龄组间对两种检测方法中的7种单价过敏原(户尘螨、猫皮屑、狗皮屑、鸡蛋白、牛奶、蟹、虾)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全部病例中,ImmunoCAP检出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sIgE的阳性率(30.6%、36.1%和43.2%)均分别高于敏筛(21.2%、21.3%和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间,气道过敏疾病组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病例采用ImmunoCAP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33.7%和24.6%)均分别高于敏筛阳性检出率(23.4%和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系统过敏疾病组采用ImmunoCAP检出鸡蛋白和牛奶sIgE阳性率(47.6%和47.6%)均高于敏筛(26.2%和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间两种方法检出猫皮屑、狗皮屑、蟹、虾sIgE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组间,<3岁组、3~6岁组(含3岁和6岁)和>6岁组采用ImmunoCAP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14.9%、26.9%和42.3%)均高于敏筛(5.7%、17.6%和3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采用ImmunoCAP检出猫皮屑sIgE阳性率(6.9%)低于敏筛(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检出鸡蛋白sIgE的阳性率(47.1%和33.3%)高于敏筛(32.4%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检出牛奶sIgE的阳性率差异表现与鸡蛋白sIgE结果相近。结论对7种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比较显示,ImmunoCAP和敏筛检测户尘螨、猫皮屑、鸡蛋白、牛奶的sIgE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差异性依赖于过敏性疾病类型及年龄而有所不同,两种方法检测狗皮屑、蟹、虾sIgE的阳性检出率一致性尚可。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科学解读检测结果。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免疫球蛋白E 体外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作为对照,HCM组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7~68(46±15)岁,正常组中男6名、女10名,年龄26~59(51±11)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图像。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图像,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AFD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与HCM组相比,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D组的CMR显示5例为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增厚,3例为非对称性增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示5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以多发、肌壁间强化为主,部分呈局部、心内膜下强化。HCM组的CMR显示14例患者以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为主、伴或不伴左心室壁其他部位的增厚,2例表现为左心室中远部的增厚;LGE示14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局灶性或斑片状强化,以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局灶性强化多见,部分表现为左心室中远段心内膜下强化。AFD组、HCM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初始T1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在AFD组和H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D组的LVMI较正常组和HCM组均增加(P<0.05)。T1 mapping示AFD组的初始T1值[(1 177.4±46.0)ms]显著低于正常组[(1 244.5±34.3)ms]和HCM组[(1 278.8±4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01)。结论AFD与HCM的临床表现相似,当临床怀疑AFD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CMR检查,特别是T1 mapping技术可以为AFD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法布里病 心肌病,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内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肌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其次为比目鱼肌(10/44)、股四头肌(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病变的骨骼肌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者中6例为突变型。结论肌内FAVA在临床、MRI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MRI信号特征可反映其复杂的病理成分。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法瓦病 肌肉内脉管异常 静脉畸形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孔与五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孔组(给予三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38例)和五孔组(给予五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42例)。三孔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5.9±9.6)岁;五孔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5.5±12.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髂血管损伤、直肠损伤、闭孔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瘘)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孔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1.2±2.5)d、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瘘1例)、术后复发1例与五孔组[(10.6±3.3)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复发2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具备和传统五孔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三孔法 五孔法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在缺乏科学证据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在某个问题上存在相互矛盾证据的情况下面临着如何决策的问题,制订共识是其解决手段之一。本文回顾2种常用的共识制订方法即德尔菲(Delphi process)和名义小组(nominal group technique)。德尔菲是通过问卷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名义小组是通过结构化会议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69-373)

  • 标签: 共识制订 德尔菲法 名义小组法 研究方法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液评估泪道成形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因鼻泪管狭窄行泪道成形术的263例(29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手术前后集液量及手术后的转归分级。结果本研究Ⅰ~Ⅵ级转归者分别有86眼、47眼、78眼、25眼、15眼及39眼,术前集液量分别为(1.30±0.53)g、(1.68±0.46)g、(2.05±0.40)g、(2.34±0.32)g、(2.18±0.49)g及(0.50±0.66)g,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17,P<0.001);术后集液量与术前集液量有相关性(r=0.613,P<0.001)。结论集液能够初步评估鼻泪管狭窄的程度,并为评估泪道成形术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集液法 集液量 泪道成形术 狭窄,鼻泪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检测的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于2017年7至2019年9月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nt micropaticle immunoassay, CMIA)检测的1050例梅毒抗体弱阳性血清标本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及免疫胶体金进行复检,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对于S/CO值在1.01~9.21之间样本,随着化学发光S/CO值的增高,其与TPPA与胶体金的阳性符合率逐渐提高。对于S/CO值在1.01~2.00之间标本,CMIA与TPPA及胶体金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55%和37.10%,经梅毒抗体免疫印迹(syphilis antibody western blot,TP-WB)验证后,CMIA低值样本的阳性预测值为32.38%。CMIAS/CO弱阳性人群中,≥70岁老年人群与<70岁人群TPPA复检阳性率无差别(χ2=2.874,P>0.05)。结论CMIA筛查梅毒抗体S/CO低值的样本,阳性预测值较低,复检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改良导管侧孔灌注静态尿道压力(rest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RUPP)测定的准确性及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传统及改良行RUPP体外试验,分析比较试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传统及改良RUPP组Pura、Pves、Puramax、Pves∆的结果分别为(13.73±0.94)、(8.53±0.82)cmH2O,(6.93±0.78)、(6.73±0.52)cmH2O,(47.00±1.91)、(46.87±2.97)cmH2O,(6.93±0.78)、(6.73±0.52)cmH2O。除Pu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外,两组间Pves、Pves∆、Pura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导管侧孔灌注RUPP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当,且无需进行强制"Pura=Pves"操作,保证所有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或许是一种更理想的静态尿道压力检测方法。

  • 标签: 尿道压 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尿动力学 体外试验
  • 作者: 王晶,张亚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伽师县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3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在护士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8月)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回顾分析,将2020年7月-2021年8月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采取常规管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n=26);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n=26),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和实操技能分别为(97.9±2.5、97.8±2.6、96.7±3.8、98.5±2.7),参照组分别为(88.1±2.3、85.5±2.1、84.5±2.9、9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护士长;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培养检测绒毛染色体核型时染色体嵌合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绒毛取样,用未培养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检出染色体嵌合者,通过羊膜腔穿刺进行补充分析分析这些孕妇的产前诊断指征、妊娠结局,以及染色体嵌合的检出及后续诊断和结局。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438例孕妇,颈项透明层增厚(56.6%,248/438)是主要的产前诊断指征。(2)438例中,336例(76.7%)足月分娩,其中327例无母婴合并症;28例(6.4%)早产。1例(0.2%)穿刺1周内发生胎膜早破,8例(1.8%)穿刺1周后至孕28周发生流产或胎死宫内。这9例中的4例为染色体异常,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65例(14.8%)选择性终止妊娠。(3)共发现12例(2.7%)染色体嵌合病例,均经羊膜腔穿刺核型分析验证,其中4例为局限性胎盘嵌合,6例绒毛染色体核型与羊水核型均为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为真正胎儿嵌合,1例为假阳性。3例妊娠至足月分娩,1例早产分娩,8例引产(21-三体及超声发现结构异常各3例,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和孕妇自行选择引产各1例)。结论未培养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一定的嵌合比例。应结合羊膜腔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详细、系统的超声评估。

  • 标签: 绒毛膜绒毛取样 核型分析 镶嵌现象 胎盘 胎儿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学习的标杆。树立医院先进典型,对培育医疗卫生行业新时代职业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本研究从社会、医院、个人层面阐述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培育职业精神的实践和体会。

  • 标签: 医院管理 职业群体 先进典型 实践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