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支原体检测用培养存放在15~25 ℃不同时间的质量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支原体肉汤、支原体半流体、精氨酸支原体肉汤、精氨酸支原体半流体培养灭菌后在15~25 ℃存放0、21、35、49、70 d,检测各时段4种培养的外观、pH值和灵敏度,综合分析3个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变化的因素。结果4种支原体检测用培养的3个质量指标相互作用,均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化;存放21 d内,支原体肉汤和半流体培养内环境变化最剧烈,颜色变化明显,pH下降较快;存放35 d内,4种培养基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不同稀释度的对应支原体生长管数均达到接种管数的2/3或以上。结论4种支原体检测用培养在15~25 ℃存放35 d,质量符合标准;存放过程中,分装容器的密封性决定溶于培养的空气总量,进而影响培养的质量稳定性。

  • 标签: 支原体 培养基 质量稳定性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肉碱酰肉碱移位酶缺乏症患儿,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反应差、呼吸浅弱、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血串联质谱检查提示多种长链酰肉碱浓度升高,基因检查提示SLC25A20基因c.261-10T>G变异。经呼吸支持、补充左旋肉碱等治疗后,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家长自行出院3个月后于家中死亡。

  • 标签: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 SLC25A20基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镁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在血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镁合金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比铁合金和锌合金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镁合金的降解速度太快,无法与组织愈合的速度相匹配,而且还表现出不均匀腐蚀的特性。因此,研究者们从支架的表面改性、锻造工艺和成分配比等方面优化支架生物金属特性,并且逐步运用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本综述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镁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镁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特性;镁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生物可降解支架 镁基合金可降解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血栓 生物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低血清培养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进行细胞和病毒培养,观察培养效果,验证其对疫苗生产的适用性。方法采用低血清培养培养MRC-5细胞和水痘病毒Oka株,以传统培养的生产为对照,比较细胞生长、病毒感染情况及原液病毒滴度和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相同工作细胞库细胞复苏的情况下,低血清培养与传统培养培养的细胞和病毒形态,没有明显的差异。低血清培养与传统培养培养得到的水痘病毒原液病毒滴度均为5.0~5.1 lg噬斑形成单位/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但低血清培养生产的水痘病毒原液中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12~19 ng/ml)显著低于传统培养生产的(39~46 ng/ml)(t=8.51,P<0.05)。结论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应用低血清培养未影响病毒滴度,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明显降低,减少了因牛源性成分引起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可提高疫苗质量,适用于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 标签: 培养基 低血清 病毒滴度 血清白蛋白,牛 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阴道液细胞学假阴性诊断的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宫颈/阴道细胞学标本检测结果,将6个月内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或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2及以上病变,且细胞学检测结果为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NILM)视为细胞学假阴性。细胞学假阴性涂片的复阅,由2位高年资(主治以上)细胞学医师共同完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年龄、病变位点、病变程度3个因素对细胞学检测假阴性诊断的影响,并结合复阅结果分析假阴性诊断不一致的原因。结果1 009例CIN2+和VAIN2+病变中,180例(17.8%)细胞学结果为NILM。复阅涂片后,123例(68.3%)判读为NILM;57例(31.7%)判读为细胞学异常。患者年龄≤30岁组的假阴性率最高(20.8%),其风险是31~60岁年龄组的8.85倍(P<0.001),是年龄≥60岁组的9.26倍(P<0.001)。以宫颈多点病变为参照,宫颈息肉或宫颈管内病变的细胞学假阴性率最高为50.0%;阴道壁或阴道断蒂的假阴性率为13.0%;宫颈单点病变的假阴性率为22.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原位腺癌的假阴性率为13.7%,恶性肿瘤的假阴性率为3.9%。复阅结果为细胞学异常病例,细胞类型以中表层鳞状细胞(38.6%)及外底层鳞状细胞(24.6%)异常为主,异常细胞全部散在分布最常见(59.7%),涂片中异常细胞数量<10个多见(31.6%),核增大浅染常见(42.2%),背景有炎性病变或伴角化性改变最多见(59.7%)。结论患者的年龄、病变位点和病变程度等因素可导致细胞学假阴性诊断的发生,总结取样经验和提升取样技巧,将有利于减少假阴性病例的发生。细胞学阅片医师更加细致地鉴别涂片中一些轻微异常形态学的改变,不断积累阅片经验,将有助于减少假阴性诊断的发生。

  • 标签: 假阴性反应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植物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 标签: 植物提取液 除臭剂 净化 恶臭气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肝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95例,选择因肝外伤切除的正常肝组织标本4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VEGF、MMP-2、MMP-9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MMP-2、MMP-9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VEGF、MMP-2以及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81.05%、75.79%、84.21%比42.22%、33.33%、48.89%)(χ2=21.364、23.397、19.265,均P<0.05)。肝癌组织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以及有血管侵袭患者肝癌组织VEGF、MMP-2、MMP-9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肝癌组织VEGF、MMP-2以及MMP-9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均显著优于阳性表达患者(log χ2=3.271、2.975、3.065,均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VEGF、MMP-2以及MMP-9高表达,在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VEGF、MMP-2以及MMP-9可作为肝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试验 预后
  • 简介:摘要金属预成冠应用于乳牙及年轻恒磨牙大面积龋损的修复已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金属预成冠边缘密合度不良引起的微渗漏是导致金属预成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金属预成冠边缘密合度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旨在为儿童口腔医生临床应用金属预成冠时获得更好的冠边缘密合度提供帮助。

  • 标签: 牙,乳 龋齿 牙冠,不锈钢 边缘密合度 微渗漏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暴露于高浓度氡气后对机体肺功能的影响及金属元素水平的扰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氡暴露30 WLM组、60 WLM组、120 WLM组,每组10只。达到累积剂量后,用无创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小鼠肺功能,采集各组小鼠血样、肺、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组织。HE染色观察染氡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包括机体必需微量元素:铬(Cr)、钼(Mo)、钴(Co)、硒(Se)、铜(Cu)、锌(Zn)、锰(Mn)、镍(Ni),以及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砷(As)、锡(Sn)、铅(Pb)、铝(Al)、汞(Hg)、镉(Cd)、银(A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氡组小鼠肺通气功能降低,肺泡结构破坏,肺部金属元素Cr、Al、Pb、Sn(F=0.34、0.66、3.14、1.16,P<0.05)以及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Mn、Cr、Zn、Mo(F=0.65、1.44、0.97、2.08,P<0.05)含量降低,而肺部Cu、Mo、Se、As元素升高(F=1.31、1.26、0.81、2.04,P<0.05),其余组织中元素含量也有波动。结论吸入一定累积剂量的氡气会降低小鼠的肺通气功能,破坏肺泡结构,并使肺和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降低,体内金属元素含量出现波动。

  • 标签: 氡气 氡子体 微量元素 重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岗位浓度分布,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为尘肺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8至9月,对59家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基本信息、粉尘危害信息和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等进行调查,分析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定量赋值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粉尘浓度经对数处理后采用LSD方法检验。以粉尘的3倍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作为粉尘的峰浓度限值;以接触时间折算后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作为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限值,并以同一岗位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峰浓度是否超过限值作为粉尘岗位浓度的超标依据计算岗位超标率。结果粉尘危害主要分布在砂处理、造型、落砂、清砂和切割打磨岗位,其中,砂型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P1,P100)为0.44(0.03,5.11)mg/m3,峰接触浓度为1.30(0.18,10.94)mg/m3,岗位超标率为38.92%(79/203)。切割打磨岗位其他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50(0.15,7.40)mg/m3,峰接触浓度为0.90(0.07,12.48)mg/m3,岗位超标率为4.88%(2/41)。熔模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43(0.05,6.35)mg/m3,峰接触浓度为0.90(0.12,8.28)mg/m3,岗位超标率为35.77%(49/137);切割打磨岗位其他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0(0.11,11.00)mg/m3,岗位超标率为2.50%(2/80)。砂型铸造与熔模铸造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砂型铸造落砂岗位呼吸性粉尘浓度较砂处理、造型和清砂岗位高(P<0.05),熔模铸造落砂岗位矽尘浓度较砂处理和造型岗位高,清砂岗位较砂处理岗位高(P<0.05)。98.48%(454/461)的粉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值≥400,1.52%(7/461)的粉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值200~399。结论宁波市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粉尘作业岗位超标率高,劳动者患尘肺或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的职业健康风险较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 标签: 粉尘 危害 流行病学 黑色金属铸造 粉尘浓度分布 职业危害风险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细金属支架治疗肝门胆管恶性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21年6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消化内科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为Bismuth Ⅱ型以上肝门胆管恶性狭窄的30例患者,使用超细推送系统金属支架,采用同步并行置入法置入胆管双侧金属支架。分析其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0%(30/30),临床成功率为93.3%(28/30),操作时间(55.7±20.7)min,金属支架置入时间(28.3±18.2)min。早期不良事件包括轻度急性胰腺炎2例和胆管炎5例。支架半数通畅时间为243 d(95%CI:186.6~299.4 d),患者半数生存期为237 d(95%CI:149.0~325.0 d)。晚期胆管炎发生率为36.7%(11/30)。14例患者出现支架失效,其中5例接受内镜下再介入。双侧金属支架腔内再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4/5,操作时间为(49.8±6.9)min。结论内镜下同步并行放置双侧超细金属支架治疗肝门胆管恶性狭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肝门胆管肿瘤 支架 自膨式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1G(MT1G)在肝细胞癌(HCC)恶化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利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MT1G过表达与参照细胞株之间蛋白质组差异;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染色试剂盒(EDU法)观察细胞表型变化;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量变化。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先成功构建出MT1G过表达细胞株。经质谱(MS)鉴定结果表明与参照细胞比共有182种蛋白在MT1G过表达细胞中出现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阈值≥5.0倍或≤0.2倍,且P<0.05)。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DEPs)可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表明与参照细胞比,MT1G在MT1G过表达细胞中上调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9±33.3)倍(t=8.837,P<0.01);吡多醛激酶(PDXK)上调表达(34.02±2.59)倍(t=13.148,P<0.01);UBX结构域蛋白7(UBXN)上调表达(19.08±0.47)倍(t=40.652,P<0.01);跨膜蛋白9家族成员4(TM9S4)上调(8.91±0.43)倍(t=20.485,P<0.01),这些结果与MS鉴定结果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和EDU染色结果揭示MT1G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而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实现的。结论MT1G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金属硫蛋白1G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岩段(C2段)的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异物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完全中断,经手术探查发现异物导致颈内动脉岩段管壁破裂并长段血栓形成,以钛夹夹闭颈内动脉远心端,经颈部结扎颈内动脉近心端后,安全取出异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整个火力发电厂的监督技术体系中,金属技术监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安全生产、电力建设以及检修维护中技术监督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浅谈了火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管理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带来学习作用。

  • 标签: 火电厂 金属技术监督 管理措施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篇继续教育对PET用放射性金属核素进行概述,介绍了基于其制备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重点阐述最常用的PET放射性金属核素68Ga、89Zr和64Cu及其优缺点。

  • 标签: 68Ga 89Zr 64Cu PET放射性金属核素 诊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金属硫蛋白(MT)不仅在维持机体内金属离子稳态和重金属解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M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多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MT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作者: 王晓萍 陈玉琴 张曦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口腔科,重庆 401120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重庆 401120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
  • 简介:摘要快速有效的止血和创面愈合对于挽救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效果有限,存在组织黏附效果不理想、免疫原性,二次损伤和感染风险等局限性,故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的材料。蛋白质水凝胶因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注射、机械性能可调、可湿粘接,在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蛋白质水凝胶的定义及各种蛋白质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面修复领域应用蛋白质水凝胶提供参考。

  • 标签: 止血 伤口愈合 蛋白质基水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1例输入性孔肯亚病毒(CHIK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与进化,为CHIKV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4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清标本200 μl提取核酸,设计叠瓦式引物扩增CHIKV基因组全长,然后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本研究的CHIKV属于ECSA基因型印度洋分支,与大部分中国分离株一致,相似性为92.72%~99.86%,在国际上与巴基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99.74%)。天津CHIKV在关键位点E1-D284E和E2-I211T处有两处突变,与ECSA基因型一致。此外,天津CHIKV还具备两个关键毒力位点E2-12T和E2-82G,以及nsP3-R524Opal终止子突变。结论天津CHIKV具备较强毒力,且具备在白纹伊蚊中传播的能力,提示应继续加强对CHIKV的监测。

  • 标签: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基孔肯亚病毒 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