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创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功与失败。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一部电影成功与否,主要还是要看其故事是否吸引观众,所用讲叙技巧是否被业内人士所肯定。本文以北京电影连续六年的实践教学项目——毕业联合作业的故事短片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分析剧本创作对影片的影响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阐明电影剧本创作的重要性。

  • 标签: 题材 故事 台词 剪辑 改编
  • 简介:<正>我今天没有讲话的准备,这几天实在是忙,但对你们电影文学系要招本科班,我感到很高兴。需要讲的话很多,今天不可能都讲。关于电影编剧,我始终感觉是个问题,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这个感觉尤为强烈。《电影艺术》上发表了我的一封信,主要是回答一个读者的来信。他说这个"金鸡奖"每年发奖给最佳

  • 标签: 专业基础 专业电影 剧作者座谈会
  • 简介:本文通过追溯“实践教学”观念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一观念在北京电影电影的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并将北京电影的实践教学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制作专业的教学在理论讲授与拍摄实习、教师构成和实习硬件保障进行全面对比,从而探讨实践教学对于影视创作教育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实践教学 影视教育 影视教师 美国影视教育
  • 简介:电影关键词》(CinemaSutdies:TheKeyConcepts)是美国电影研究专家苏珊·海瓦德(SusanHayward)教授撰写的一本电影研究工龄书。2000年由英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并很快在美国.加拿大再版。书中汲取了近年来欧美学术界有关电影研究的最新成果,收集整理了近150个电影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加以解释。该书力图梳理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对这些关键词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勾画出概念演变的轨迹。同时,该收也对主要类型片.电影理论和电影运动中的经典概念进行了历史回顾。本文对电影研究者和从事理论研究的电影专业师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北京电影组织部分教师对全书进行了翻译,现将部分条目发表于此,以飨读者。2003年本刊将围绕类型电影的研究,陆续摘发书中部分词条。它们是:艺术电影(artcinema)、B级片(B-movies)兄弟情谊片(buddyfilms)、古装剧(costumedramas)、喜剧(comedy)、主流电影(dominant/mainstreamcinema)、史诗剧(epics)、欧洲电影(Europeancinema)、黑色电影(filmnoir)、强盗/犯罪/侦探惊险片(gangster/criminal/detectivethriller/private-eyefilms)、历史片(historicalfilms/reconsturctions)、恐怖片(horror)、音乐片(musical)、同性恋电影(Queercinema)、公路片(roadmovie)、科幻片(sciencefictionfilms)、惊险片/心理惊险片(thriller/psychologicalthriller)、地下电影(undergroundcinema)、战争片(warfilms)、西部片(Westerns)。

  • 标签: 艺术电影 主流电影 欧洲电影 电影学
  • 简介:<正>今天是北京电影建院40周年,参加今天庆祝会的不仅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影视界的校友们,可以说是一次影视界的大聚会。首先请允许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名义向学院的各级领导同志、老师和同学们致以热烈的节日的祝贺!向参与创办北京电影的老一代电影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国内外前来祝贺的校友和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40年来,北京电影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齐全、教学科研同创作生产密切结合的培养电影事业各项专门人才的基地。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40年来3700名学生从电影毕业,活跃在我国电影事业的各条战线上,可以说,从电影局到各个制片厂和发行放映系统,从领导干部到创

  • 标签: 校友 电影学 新中国 继承发扬 灵魂工程师 电视剧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与推动中,包括我国现代光学学科泰斗在内的电影人群体掀起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教育电影运动”,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辉煌。然而,在电影光学造福世界的同时,整个中国学界对电影光学却群体失忆。电影光学,不仅是电影和电视学科内一切子学科的基础,更是影视学、影视史学、影视教育学的引擎,是人类对“光”的认知的基础和引擎。

  • 标签: 电影光学 电影电视前学 蔡元培 郭有守 孙明经
  • 简介:研讨会时间:2001年6月20日地点:北京电影小会议室主持人:王志敏(北京电影理论室教授)参加人员:郝建(北京电影理论室副教授)张献民(北京电影文学系副教授)杨琳(北京电影导演系副教授)张东钢(北京电影理论室讲师)罗异(电影制片人)张元(电影导演)黑泽清(日本电影导演)仙头武则(日本独立电影制片人)今村(日本独立电影制片人)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 独立制片 电影导演 制片人 纪要 地主
  • 简介:当代战争为教学带来的机遇及本人开展课程开发的初衷每天我都会记起这样一个事实,我是在战时教授我的学生们。各种悲剧,战争的代价以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生的冲突带来的影响,不仅对当下产生重要影响,就是在今后的几十年或更长时间里都会留下烙印。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处于美国境内这样安全的地区,也从未置身于战火中,但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认识的人当中,就有人正处在,或曾经身处战事当中。现在越来越常见的是,后911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使越来越多的老兵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在此背景下,学生们常表达希望了解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的经历的意愿。重要的是,现今的战事让施教者有机会指导电影专业的学生们加深对于周围世界以及他们对所分析并拍摄的主题的理解。

  • 标签: 电影学者 人和 认知 课题 军人权利法案 当代战争
  • 简介:2001年6月中下旬,北京电影举办了一个活动.活动的发起者和活动内容本身都让北京的电影圈子感到某种震动、惶惑与不安.这就是由一群该院日本留学生独立策划、操办的"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术研讨会".对于这场活动,北京媒体给予了较多的报道,但圈内人士的说法褒贬不一,既有从中得到启发的,也有对90年代日本电影大感失望的,更有始终没搞清楚"独立电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而事实上这次活动的意义可能远远超乎现有的评价.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 活动 惶惑 独立 学术研讨会 年代
  • 简介:据美联社2007年6月21日发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报道。日前,美国电影会(AFI,AmericanFilmInstitute)公布了百部优秀美国电影榜单,该榜单由1500名美国电影制片人、演员、编剧及电影评论家经过投票,从400部提名影片中产生,其中43部作品为近10年的新作。

  • 标签: 美国电影 影片 百部 学会 加利福尼亚州 电影制片人
  • 简介:2012年5月16日,我院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主持,院长张会军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座谈会上致辞。《党建》杂志副总编徐能毅、《艺术教育》副总编郭晓、《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文艺评论主编李春利、北京电影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谢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光明日报》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教育》 《讲话》精神 纪念
  • 简介:2009年11月12日下午,第十期"电影博士论坛"——"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如期举行。《当代电影》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建勇,副编审张文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兴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电影影像 文化语境 电影学 论坛 视觉
  • 简介:在北京电影召开的日本独立电影术研讨会已经闭幕.我看了其中的一部分影片,它们是:、、、、、、<2/双>和<2H>以及半部.也就是说,在展出的14部影片中,观摩了其中的"八又二分之一"部.其它几部均因为给学生上课而耽误了,据说有几部很好的影片,尤其是那部叫做的影片,几乎所有看过的师生都赞不绝口,称其为本届之冠,很可惜被我错过了.因此,我只能谈谈对看过的这些影片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会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偏见发生.

  • 标签: 影片 北京电影学院 独立制片 影像 猴子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当前,以电影产业发展的大繁荣为背景,我国已进入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常态,构建中国电影派恰当其时。作为一种理论派别的建构,中国电影派不仅需要设定自身的学术格局,也必然需要彰显清晰的现实意义。从"在地性"文化符号这一契合民族标识的"意义结构"出发,基于差异性及异质性的存在,探讨中国电影派中"在地性"文化符号的范畴界定及价值判断,不仅可以以此为视角认定一种界定价值的判断体系,更可以此发现一种延续发展的可行性实践途径。

  • 标签: 中国电影学派 “在地性” 文化符号 价值认定
  • 简介:2008年中国电影研究,改革开放50年以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回溯和反思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此外,“十七年电影”、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变革、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电影等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探讨,从而推动着中国电影研究朝着务实、系统、学理的方向迈进。

  • 标签: 2008年 中国电影学 研究报告
  • 简介:2004年的中国电影创作数量超过200部,并且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超过进口大片.2004年的中国电影研究同样在困境中呈现出一种生长力,单从出版的论著即可见一斑,不仅有"新世纪电影论丛"、"电影眼"、"未名译库·影视艺术译丛"等几大知名丛书系列推出的后续之作,更陆续有"朗朗书房电影场"、"新电影笔记系列"、"先锋阅读"等新的电影丛书系列问世,并且颇受市场好评.大量电影论文则散见于各类期刊报章.由于论题的关系,本文主要以、、、等学术期刊为参考,而不涉及那些以传播资讯和影片赏析为主的刊物.

  • 标签: 2004年 电影学 研究报告 中国 电影创作 电影票房
  • 简介:201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获得跨越式发展,数据成为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而在电影研究方面,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水平的提高,却很难建立一个量化的标准。对于年度中国电影研究状况的再研究,主要还是试图在梳理与描述中凸显问题。2010年度对于早期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以及"华语电影"的研究,成为中国电影史写作的重要论题,电影类型与电影产业问题持续受到关注;电影理论探讨聚焦于新技术与新媒体、艺术创作实践理论及电影教育等方面;电影译著方面除了大师研究、创作研究继续成为引进热点,明星研究成为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与电影创作产量、票房的攀升形成对照,电影研究如何找到新的话语方式、如何建构与创作和受众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成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题。

  • 标签: 2010年 中国电影 电影学 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