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吕岩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西藏题材的摄影从一开始就涵盖了众多身份的拍摄者,也为其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西藏题材的影像最早要追溯到1890年左右,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出现一些小型照相馆,有极少量的藏族肖像照被保留下来,主要拍摄者为约翰斯顿和霍夫曼。目前研究者针对作品与西藏社会、政治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例如百年来同类题材作品中民俗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往往涉及西藏民俗和西藏近现代史的诸多问题,只有在熟悉和深刻了解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系统考察摄影与图像表征以及社会人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西藏民族学院 题材 摄影 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 综述
  • 简介:戏衣又叫行头,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服饰的称谓。18世纪中叶,中国南北地方戏曲繁荣发展,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昆曲和弋阳腔在京是主流戏曲。京剧形成后,表演服装保持了昆、弋诸腔中古典戏衣的传统式样,并不断在继承昆曲和诸腔的基础上吸收创新,

  • 标签: 京剧 传统戏 现状 历史 戏曲表演 中国传统
  • 简介:过去10年,我国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目前全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有规划的村落、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共有2000—3000座.比2005年减少了近一半。作为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村落的日渐消亡。让人扼腕。遍布在南粤大地上的广大农村承载着广府、潮汕、客家等丰富多彩的岭南特色文化。

  • 标签: 古村落 客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现状 河源
  • 简介:七八世纪之交,伊斯兰教与西藏已有所接触,但直到14世纪才真正传入西藏。伊斯兰教分别从境外和祖国内地两个方向传入西藏,并在保持宗教特色的同时,通过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上的不断自我调适,日渐“本土化”,受到藏传佛教和藏族社会的包容与接纳。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内地穆斯林入藏人数的不断增多,现存于拉萨、日喀则、昌都三地的4座清真寺已难以满足其宗教生活需求,于是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应运而生”。民族宗教情况复杂的西藏,需要对其加强管理、合理引导和完善服务,进一步发挥伊斯兰教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伊斯兰教 西藏 清真寺 临时礼拜点 穆斯林
  • 简介:一、百年回顾临潭古称洮州,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属县之一,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多民族杂居,回族人口较多。临潭回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当地文化教育虽不及内地发达,但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至今沿续。明洪武十二年,随沐英大将来洮平叛后,镇关戍边的穆斯林官兵的后裔及其后大批从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地迁入的回族民众,成为洮州回族的先民。他们的到来,不仅给洮州地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 标签: 文化教育事业 回族 临潭 甘南藏族自治州 现状 历史
  • 简介:临潭县回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马延义,丁志胜临潭古称洮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是甘南州历史最悠久的县份之一,汉、回、藏各族群众长期共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此地西控诸蓄,东毗中原,北蔽河民更为秦陇藩篱,西北边陲重镇之一。是内地通往川、青、藏的交通...

  • 标签: 回族教育 临潭县 回族学生 西道堂 民族教育 学校
  • 简介: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特定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从而使受教育者确立一定的舞蹈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掌握优越的知识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知识,发展受教育者的舞蹈思维能力,使其成为舞蹈行业中所需的优秀舞蹈工作者。舞蹈教育,作为社会中一种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

  • 标签: 舞蹈教育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 简介:柯尔克孜族成为跨国民族,起因为近代沙俄向外扩张以及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跨国后的柯尔克孜族居住于西部天山两侧,1170公里长的边界线将同一民族分为两半。柯尔克孜族所在地区自古以来便处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些著名的山口就位于其中。跨国后,位居边界线两侧同源民族之间的关系,随着所在国政治、外交关系的变迁而疏密,同时,还和两个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力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柯尔克孜族 交通 新疆 同源跨国民族 中亚地区
  • 简介:本文在对浚县云溪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云溪桥的保存现状,对其价值、现状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及保护理念。

  • 标签: 桥梁 现状 调查 保护 研究
  • 简介:甘肃藏区包括甘南藏区和武威天祝藏区,藏区文物遗存比较丰富,覆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类型。由于地理上的过渡性、文化上的交融性、宗教上的包容性,甘肃藏区文物遗存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和独特优势,是民族交流融合、发展繁荣的重要历史见证。但由于城镇化发展和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文物保存现状岌岌可危。

  • 标签: 甘肃藏区 甘南藏区 天祝藏区 文物遗存
  • 简介:我国已处于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本文从老年人需求、老年教育内涵分析,针对目前老年教育现状,提出了可有效实施教育的途径,以发挥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保持自尊,获得心理满足,在快乐生活的晚年享受美好的闲暇时光。

  • 标签: 老年人 老龄化 老年教育 积极老龄化
  • 简介:从我国清代到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外语的使用与教学一直充满了变化与矛盾.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外语教学与使用的发展史及其未来的方向.清代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培养本国外语人材的学校,它正式开学于1862年.这种教学机构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中外交流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矛盾.其中最初开设的“英文馆”是教授英语的专门教学单位,担任总教习的是英国传教士丁韪良.此人把持同文馆近30年之久.因此,最初我国英语教学是以英国英语为标准的.

  • 标签: 英语教学 英国英语 美国英语 英美语言 外语教学 教学现
  • 简介:<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总面积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下辖十一个乡镇,1990年底总人口139475人,其中瑶族47644人(占总人口34.16%),壮族57827人,汉族33939人,其他民族65人。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很关。心金秀县的经济发展,曾经托付学生董纪兴同志(广西社会科学院特约副研究员)调查大瑶山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完成费老托付的任务,在董纪兴同志的指导下,我校特组成17人的“大瑶山社会经济考察组”,自4月11日开始,历时8天,深入金秀20个县直单位、1个乡、2个村公所,通过座谈,访问以及查看文献资料等途径,重点就改革开放以来金秀民族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本次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民族贸易 大瑶山 金秀县 供销社系统 1990年 现状调查
  • 简介:文章通过文献检索,调查国内藏医临床研究的现状,文章认为:近20余年来的藏医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使藏医临床疗效得到评价和认可,促进了藏医药的普及推广。藏医临床研究应在坚持藏医自身特色基础上,遵循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规范进行设计、实施和报告,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增强中国藏医药在国际医学界和藏学界的话语权。

  • 标签: 藏医 临床研究 文献调查 现状
  • 简介: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石湾瓦脊公仔目前存在釉层颜料层脱落、表面可溶盐结晶、灰尘霉菌附着、结构破损脱落等多种病害,并分析了病害的成因。为更好地保护瓦脊公仔,我们对其保存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瓦脊公仔目前有四种保存方式,且各有利弊。针对不同保存方式,对今后石湾瓦脊公仔的保存与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瓦脊公仔 保存现状 文物病害 保护方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有利于农村儿童上学的一系列措施。甘肃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使许多地区教育落后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这里我们通过对甘肃南部以东乡族为主体的东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统计、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法,着重对该县教育中突出存在的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一次剖析式的调查研究。

  • 标签: 女童教育 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 九年义务教育 东乡族自治县 探索与实践
  • 简介: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在对青海省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藏族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藏族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藏族大学生 心理素质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