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趱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越父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叔越父老而致事,倏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越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英子倏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周 叔越(quan)父卣 臣谏簋 致事 燕私
  • 简介:在外国金融家三次来华期间,中国的货币决策层和有关的学者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的币制改革问题,提出了关于货币本位制的主张。总的目标是实行金本位制,在尚无实行金本位的条件时,有的主张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有的反对,多数人的共识则是先实行银本位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金本位制。

  • 标签: 中国 本位制度 近代货币 币制改革 银本位制 金本位制
  • 简介:本文从学界关于佛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术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对湛如博士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认为这是一部真正堪与国际学术接轨、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 标签: 《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佛教 律仪制度
  • 简介:国家兴旺时。当朝的货币制度自然由中央政权说了算.而且有极具权威的条例。不容轻易改动。但中央政权衰败时.一切就变得没有了定数。要引进外国机器制造货币,很长时期里一直被清政府否定。说是要乱了祖上的章程。

  • 标签: 货币制度 清末 铜元 中央政权 清政府
  • 简介: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利用博物馆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是博物馆在青少年领域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从实践层面看,馆校舍作依赖于博物馆与学校的自主性。但是通过研究日本、美国等博物馆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后可以得知,国家和地方从制度层面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措施是实现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期从制度层面为馆校合作提供勋力和保障。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研究,导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彼此孤立,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制度优势。因此只有从政策法规出发,对经费投入、组织协作、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障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

  • 标签: 博物馆资源 学校教育 制度设计
  • 简介:和田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6.33%。同时,和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开发有限,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经济自给不足,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这里宗教氛围浓厚,社会局势复杂,假币犯罪活动在和田地区也比较猖獗,对社会稳定大局构成威胁。因此“抵制假币,维护人民币信誉和群众利益”,

  • 标签: 反假货币 农村 优势 少数民族地区 和田地区 维吾尔族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制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楚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书院萌芽于唐末,形成于五代,大盛于宋代,衰亡于清末,存在近千年之久,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书院制度 历史 古代 封建社会后期 兴衰 中国
  • 简介:实行会员制是国外、特别是欧美博物馆的普遍行为,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许多优点。中国博物馆在近现代也进行了构建会员组织的尝试,但常常难以为继,甚至空有规章没有实践,其很大原因在于会员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文章通过对中国丝绸博物馆会员制度的剖析,结合国内外一些博物馆的经验教训,认为建立博物馆会员制的关键在于适宜的制度设计。

  • 标签: 博物馆 会员制 中国丝绸博物馆
  • 简介:从浑小弟一组文书看唐代早期健儿制度的几个问题孙继民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有一组与军人浑小弟有关系的文书。这组文书共有三件,第一件题为《唐神龙二年(706年)主帅浑小弟上西州都督府状为处分马料事》(以下简称《料状》)①,内容如下:[前缺]1有事至...

  • 标签: 唐代早期 吐鲁番出土文书 小弟 敦煌吐鲁番文书 都督府 三个环节
  • 简介:<正>吐鲁番阿斯塔那222号墓出有一件两面书写的文书,一面为《唐垂拱四年(688年)队佐张玄泰牒为通当队队陪事》(以下简称《队陪牒》),一面为《唐中军左虞候帖为处分解射人事》(以下筛称《解射帖》)。今录《解射帖》如下:

  • 标签: 吐鲁番文书 总管 李靖兵法 中军 官文书 唐代前期
  • 简介:本文以国家文物局“指南针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万荣稷王庙”项目所获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整理出该庙大殿斗拱类构件、柱梁类构件及平面屋架尺度三类数据。运用统计学中对总体平均值的估算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大殿各类大木作尺度数据的校正复原值。以《营造法式》材份制度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对总体平均值一致性的假设检验方法,挑选出大殿七类外檐斗拱构件,结合宋尺实例及宋代尺制研究结果,对大殿的用材制度进行了探讨,确定其大木作用材份值为0.44寸,与《营造法式》中所规定五等材的份值尺寸相同。在已确定份值的基础上,通过多个角度的比对方式进行营造尺长的复原,得出了大殿大木作营造尺复原值为31.4厘米的结论。

  • 标签: 万荣稷王庙 北宋 营造法式 大木作 营造尺 精细测绘
  • 简介:通过对中国现代艺术领域获得较好发展的“独立策展人”制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博物馆的体制改革应借鉴这一制度成功的经验,使其成为连接文物展览与市场的桥梁。

  • 标签: 文物展览 策展 独立策展人
  • 简介:《考工记》营国制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布局规划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以这一理论为标尺,可将中原地区古代都城布局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考察可知,《考工记》营国制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是儒家描绘的一幅“理想王都”的美妙蓝图,只有在统一的封建社会盛世,才有可能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

  • 标签: 《考工记》 营国制度 布局规划 理论体系
  • 简介:2009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际,安徽望江县郊区一座清代墓葬出土一件宣统年间铸造的银锭。该银锭,形制硕大,呈船形,重约五十两,上面阴刻有两行铭文:“宣统年月”和“省号纾富润”字样,底部有“蜂窝”,灰白色,应为真品无疑(图见封2)。

  • 标签: 货币制度 银锭 出土 演变 银两 古代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曾经是蒙元帝国活动的历史舞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遗留下了许多蒙元时期的珍贵文物。内蒙古博物院珍藏着这一时期的两方铜印。印一,“监国公主”铜印,1994年出土于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乡。铜印底部正方形,边长10.8厘米。通钮高6.3厘米,体厚约1厘米,重1400克。印文为阳刻篆体九叠文,共三行十四个字,为“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

  • 标签: 蒙元帝国 官印制度 蒙古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 元代 演进
  • 简介:充分发挥博物馆志愿者和博物馆会员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以推动博物馆发展,这是当今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据相关史料来看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博物馆界已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如1915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公布的《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应为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志愿者组织性质的章程;1924年中华博物院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博物馆会员制度,此二者在博物馆志愿者和会员制度方面都具有开创性。而且这二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制度来源也不尽相同。

  • 标签: 保存古物协进会 古物陈列所 博物馆志愿者 中华博物院 博物馆会员制
  • 简介:为了适应新的高标准的工作需要,河南博物院根据省领导的有关指示,在省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公平、公开和择优的原则”,在全省率先面向社会招聘讲解员,由此吹响了河南博物院在讲解工作领域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序曲。自1997年向社会招聘讲解员以来,已先后进行了四次招聘。

  • 标签: 河南博物院 人事制度改革 讲解员 聘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