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地壳形变测量是地震预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PDA的轻便、电池持久耐用,WinCe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形变台站野外观测记录提供基本平台。本文按照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采用PDA硬件平台,在windowsCE软件支持下,利用MicrosofteMbeddedVisualBasic编程环境,通过wincesdk工具模块,实现基于PDA的形变台站电子手簿系统(CaisBookPDA1.0)。采用电子数据防伪技术,建立了完善形变台站水准电子记簿软件,可代替手工记录。

  • 标签: 形变台站 PDA 观测记录 系统
  • 简介:为精细化模拟桥梁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在深入分析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ABAQUS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精细化纤维梁柱单元模拟平台FENAP,开发了与其相适应的材料模型库FENAP/MAT,涵盖了多种材料本构模型,能够有效考虑构件的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等损伤效应,以及模拟轴力和弯矩的多维耦合效应等复杂非线性动力行为,且可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等。利用该FENAP平台数值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悬臂梁,进行了Pushover分析,考虑了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约束效应的影响,并与OpenSEE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ENAP平台可有效模拟桥梁构件的多种复杂非线性行为,且具有很好的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纤维模型 梁柱单元 非线性 滞回特性 约束效应
  • 简介:利用短量反演方法反演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 标签: 矩张量反演 区域应力场 短临变化 震源区 地震
  • 简介: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 标签: 黄河源区 冻融地质作用 生态环境地质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
  • 简介:福建省地震重点视防御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以中国地震局关于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国家和福建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为主要目标,尤以切实加强重点监视防御内城市的防震减灾措施,强化城市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为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得到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地市大力支持,已列为福建省“十五”重点项目,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 标签: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城市防震减灾工程
  • 简介:根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结合盆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分析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对盆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对现有荒漠沙生植被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盆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水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 简介:本文为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功能的需求,在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开发并实现了由一系列通用功能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设计阶段确定了各模块的功能、所需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分割出一系列高内聚低耦合的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使用MEF插件式开发框架,以功能模块为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形成多个具有特定功能、互相独立的工具包;使用WPF技术对该系统平台进行开发,通过整合各功能模块,最终形成多模块灵活组合调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城镇地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系统。

  • 标签: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模块化系统 系统开发
  • 简介:简要介绍了《OBSER》日常观测数据处理与上报软件的编制背景及其基本功能、特点,各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该软件的编制理念和应用,从95-01-02项目厦门地震台前兆数据处理的实践表明:该软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软件 数据处理 编制
  • 简介: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项目的完成,云南省测震台网的日常地震监测工作都基于网络数据库系统,而现有的数据显示系统未与数据库系统有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数据库系统,运用三维数据可视化、交互式图形界面技术开发了可实时显示三维地震监测数据信息的软件系统,改变了原有显示系统实时性、可操作性差和无法显示地震数据三维空间信息及时空变化关系的状况。

  • 标签: 地震监测数据 三维数据可视化 交互式图形界面
  • 简介:将1次大地震后相继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或连发与下次大地震事件的连续过程称为关联序列.分别对中国大陆及邻近百年来69次浅源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异常图像的结构特点,各类序列的时程、时空分布及出现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有53次震例的关联序列,包含超过1次6级缺震及连发的2-4元序列,均在0.5~2年内完成,因此在大地震预测中,对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关联序列类型与特征的及时识别,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判定依据.

  • 标签: 6级地震缺震 连发 关联序列 大地震预测
  • 简介: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 标签: 北祁连 中三叠世 孢子花粉
  • 简介:利用张掖台网和天祝-古浪台网的记录资料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震源微震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7级地震前源及邻近地区介质1/Qc值趋于一致,认为这是该次地震的一种前兆表现,结合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构造情况进行了讨论。天祝-古浪5.4级地震震源附近地区微震尾波Qc值民频率的关系表明,这一地区属于构这活动地区。

  • 标签: 中强地震 微震尾波 1/Qc 甘肃 震源区 地震波
  • 简介: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参数Wq值 地震预报 青海
  • 简介: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地震系统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服务,阐明了要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合作、协调、共同发展;并提出网络环境下提高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举措

  • 标签: 网络 信息 资源共享
  • 简介:采用VisualBasic6.0开发数据库检索软件,为子台网地震编目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软件编制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与客户机通讯、数据查询与传输、文件处理等技术,在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普遍性。

  • 标签: 地震编目 检索软件 数据传输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
  • 简介:根据北京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网运行维护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目前台网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流程式"台站维护管理方法。同时,还给出了利用数据库软件有效地派发任务、保存数据、管理在台站维护工作中所有信息的相应解决方案。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运行维护 数据库应用
  • 简介:本文收集了青藏高原7级以上以走滑为主的30个地震的地表破裂参数资料,拟合出了青藏高原新的震级与破裂带长度统计关系式,并结合前人的统计关系式,分别通过破裂带长度估算震级,求出了估算震级与仪器震级的差值。同时将差值为正值(即估算震级偏大)的归为一类,差值为负值(估算震级偏小)的归为另一类,做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差值为正值的地震所处的走滑断裂带一般位于一级块体或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带上;差值为负值的地震所处的走滑断裂带大多位于一级块体或次级块体内部断裂带或断裂带的交汇处。基于上述分类的差异,作者对不同回归关系计算的差值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修正计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参考值,为降低估算震级的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青藏高原 震级 破裂带长度 不确定性分析
  • 简介:较详细地讨论了大陆第5强震幕中西部及邻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第5强震幕西部大三角格局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强震皆位于网络节点及其边缘,目前该分布存在1个7级以上强震危险区。最后,遵从“以场为背景,以源为主”的大形势预测思路,分析讨论了青海省地震总形势及未来的主体活动

  • 标签: 印度板块 地震活动性 等间距性 网络 地震大形势 青海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