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地震搜救信息系统的可行总体构架、设计流程、模型和算法的建立以及几大模块的功能划分,预想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和应用价值。该系统设想以ESRI公司的ArcGIS为开发平台,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对地震压埋人员和重点保护设施搜索救援服务的GIS应用系统。

  • 标签: 地震搜救 ARCGIS GIS 信息系统
  • 简介:尖扎盆地发育一组近南北向断裂带,即尖扎渡口—隆务河口断裂带。通过对该断裂带野外调查,表明该断裂带长约20km,为逆冲断层,最新活动为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

  • 标签: 坳陷 隆起 断裂带 活动性
  • 简介:对地震危险分析中地震发生概率模型的几点认识现行的地震危险分析中广泛使用地震发生时间过程的泊松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假定是:①两次相继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大小是相互独立的。②在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的次数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υ可由工作区(带...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泊松模型 概率模型 地震发生 危险率函数 分布函数
  • 简介:本文从水力学的观点分析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用地震面积扩展法分析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大地震的发展趋势。指出新丰江库区基底断裂网络是影响其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最决定的因素,也是形成新丰江水库区水力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时空特,点最主要的原因,并提出6.1级主震发生一年半以后,水力扩散诱发大地震的可能不复存在。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新丰江水库 地震活动 水力扩散
  • 简介:采用断层气体测试方法,对霍州盆地矿区内几条主要的隐伏断裂(带)及其活动进行了测试。进而对该区典型的氡气测试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并判别了隐伏断裂(带)的空间分面具主其相对活动强弱与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

  • 标签: 隐伏断裂 氡气测试 解释分析 霍州矿区
  • 简介:依托工程实例,对粉土场地强夯加固振动衰减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振动加速度与强夯能量、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2种能级夯击振动加速度衰减公式;提出了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及减轻强夯振动影响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强夯振动加速度峰值近似按指数函数衰减,且强夯能量越大,振动衰减速度越快;夯击振动卓越频率为8-10Hz,振源距对振动卓越频率影响不大;振源距达到50m时,2种能级的强夯振动对建筑物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 标签: 强夯振动 衰减规律 最小安全距离 振动测试 粉土场地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震后快速评估的群体易损分析方法,将模糊数学中的熵权法确定权重和相似理论引入到群体易损分析中,可快速准确地评估出群体建筑物的震害情况。本方法不需要详细调查城市所有房屋的结构力学参数,所采用的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从房屋普查资料中即可获得,可作为将来震后快速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方法还可以得到群体易损曲线,可应用于预测城市震害、估计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本文以城镇中量大、面广的砌体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过程。最后,用算例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和实用

  • 标签: 震后快速评估 群体易损性 相似度 熵权 砖砌体
  • 简介:本文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电磁波观测 震前电磁波异常信息 临震预报
  • 简介:“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一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 标签: 设定地震 时程包线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探测、浅层地震勘探、^14C测年和ESR测年等技术方法,对广从断裂飞来岭一象岗山段最新活动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广从断裂飞来岭一象岗山段最新一次活动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以来,该段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 标签: 广从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广州市区
  • 简介:本文由简要介绍国内外城市活断层的地震危害、城市活断层的研究现状和立项背景依据来说明福建省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评价工程项目来源,阐述了工程目标及其意义,叙述了工程的目标区、目标靶与技术方案等主要内容,介绍了工程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对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果作了小结。

  • 标签: 城市 活断层 探测 评价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对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离散,发现计算结果离散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 地面加速度峰值 离散性
  • 简介:本文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12BAK19B04-01)“郯庐地震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规律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在分析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了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采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的方法,评价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胶东半岛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活动断裂 判定方法 最大震级 地震危险性评价 烟台市
  • 简介:本文是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SD10503)——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评价项目的一个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97E1142)——郯庐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分析研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利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方法,评价了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本项研究成果为淄博市城区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 标签: 活动断裂 判定方法 最大震级 地震危险性评价 淄博市
  • 简介:本文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关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长轴烈度衰减关系变为短轴仍采用常规形式,对长短轴分别回归,并给出了西北地区的回归结果。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在震中,长短轴烈度相等,在远场,长短轴烈度曲线相交,即椭圆等震线变成了圆,而且不同震级的等震线在蜕化成圆时所对应的震中距也不同。将该烈度衰减关系用于甘肃某市的地震危险计算,并与国家地震局危险程序所得结果相比较,产生了如下差异:中等烈度值所对应的概率增大,高烈度所对应的概率略有降低。

  • 标签: 地震烈度衰减 地震危险性分析 超越概率
  • 简介:本文针对当前地震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多年来编写、评审报告的体会,论述了不同级别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场地勘查要点及缘由,期望对改进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地震安全性评价 等级 场地勘查
  • 简介:本文根据1971-1998年福建台网地震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与台湾东部区城中、强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方面分布的相关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探讨了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江苏省盐城地区部分工程场地内深度超过lOO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的控制深孔,采用近似估算方法弥补所缺波速值和确定地震输入界面后,进行波速值和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不确定性对工程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包括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其他地区控制深孔的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和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控制性深孔 地震输入界面位置 确定方法 影响研究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