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创面采取臭氧消毒技术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8例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消毒技术,观察组实施臭氧消毒技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臭氧消毒技术 传统消毒技术 皮肤 感染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管理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应用护理新理念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21年6月至12月间抽取器械包150个组成常规组,行常规管理,于2022年1月至6月间抽取器械包150个组成分析组,行护理念管理模式,比较两种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认可度。结果:分析组清洗、灭菌、包装、发放等合格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P<0.05;分析组工作人员认可度评分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运用护理新理念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管理后,其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得到大多数该科室工作人员的认可。

  • 标签: 认可度 工作质量 消毒供应室 常规管理 护理新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取我院2022.01~2023.03消毒供应中心的样本资料120例,将2022.01~2022.08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模式。将2022.09~2023.03作为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模式,以比较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样本灭菌合格率更高,管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更优,消毒供应中心的样本灭菌效果更好,且经过管理后,管理质量评分更高,管理优势突出,可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管理 管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对比法,收集并比较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150例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与150例未接受质量控制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在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组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未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低。具体而言,感染发生率降低了20%,且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均有所减少。此外,在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中,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消毒操作流程、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以及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1-2022.12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并予以控制,2021.1-2021.12期间实行常规管理方式作为管理前,2022.1-2022.12期间在常规管理模式下分析导致风险点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提升管理力度作为管理后。比较两个时间段中风险问题发生情况与应对措施。护理组长质量控制日查中每年次数均为267次,护士长日查中每年次数均为362次,比较管理前后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发生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管理后护理组长质量控制日查与护士长日查不合格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管理中,不断优化管理措施,能减少风险问题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 感染控制风险点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500件消毒医疗器械、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开始实行细节管理措施,观察细节管理应用前后医疗器械清洗及消毒合格情况、护理人员护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细节管理措施应用后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高于应用前,应用后护理人员风险识别分、服务意识评分、护理技能综合评分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可以采用细节管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及消毒合格率,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消毒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组4名工作人员和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而对比实施前后两组医疗器械合格率和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医疗器械合格率为99.52%,工作质量评分为(98.65±5.64)分,参照组依次为:95.48%、(95.82±3.68)分,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经对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整改,使工作人员掌握器械清洗流程及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使器械使用者做好预处理,从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消毒供应中心 清洗不合格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21.1-2022.12期间选择10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和800例工作事项作为试验调查对象,2021.1-2021.12为对照阶段,采用传统管理办法,2022.1-2022.12为观察阶段,加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比较工作差错率、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阶段工作差错率(包括物品污染、物品信息不全、未使用消毒剂)低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工作质量评分(包括物品回收、灭菌消毒、安全意识、物品打包)高于对照阶段(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差错率并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管理中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以为后续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30名,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15名)与实验组(15名),予以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工作人员接受常规管理,实验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研究产生的数据。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结果可知,在实施差异性管理后,实验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100%)较对照组(66.67%)更高,P<0.05;实验组工作人员的差错发生率(0%)较对照组(26.67%)更低,P<0.05;实验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在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过程中,配以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降低工作中的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消毒供应室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器械清洗消毒的过程中规范化清洗消毒对器械清洗与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022年5—2023年5月间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00件器械作为本次实验的实施对象,并把所有器械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件;对照组应用常规清洗消毒,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清洗消毒;并随机抽取使用器械的医护人员40名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与消毒质量以及两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器械清洗与消毒的过程中,对于规范化清洗消毒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同时,也保证了器械完好率、包装合格率,避免器械交接错误的发生,提高器械使用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获得较为理想的器械清洗消毒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清洗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的 32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人。对照组未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情况(器械消毒不合格、包装不合格、灭菌不合格、发放不合格)、具体工作质量评分(无菌区质量、污染区质量、包装区质量、物品质量、安全质量、环境质量)。结果:观察组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具体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的开展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并分析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CSSD回收的10900件医疗器械,经清洗后,评估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并根据清洗效果分为合格组与不合格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分析CSSD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10900 件医疗器械清洗合格10640件(97.61%),不合格260件(2.39%);两组清洗器械结构、清洗操作流程、预处理规范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器械回收至清洗时间、器械使用时间、污染程度、清洗剂选择、操作台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洗器械结构复杂、未遵守清洗操作流程、预处理不规范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CSSD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较高,可能与器械的日均使用频率高、精细类器械、重度污染、污染器械放置时间长、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缺乏、预处理不佳等有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收入外来器械全面分析,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5月,抽取研究对象300件,来源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具体构成为:外来医疗器械,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指导为:数字随机表格法;其中,对照组为150件外来器械,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为150件外来器械,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方面,对照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评价为(90.26±3.58),观察组的工作能力评价为(98.20±2.35),后者较前者高,P<0.05。结论:相比常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持续治疗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两个时间段作为持续治疗改进的研究对象,第一个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第二个时间段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第一时间段在管理上实施常规性管理措施,为对照组。第二个时间段进行持续治疗改进管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后在此时间段内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医护人员对对照组的工作满意度为86.32%,对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消毒中心的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显著的效果,有效的提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实现高质量的无菌物品管理。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对比法,收集并比较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150例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与150例未接受质量控制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在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组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未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低。具体而言,感染发生率降低了20%,且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均有所减少。此外,在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中,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消毒操作流程、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以及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专科护理质量应用敏感性指标,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测。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消毒供应专科所管理的17398例样本数据,并对两组样本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后,试验组器械清洗率98.60%,包装合格率98.09%,同时包装破损率0.39%,湿包发生率0.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消毒供应专科中实现了有效的质量控制,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消毒供应专科 护理质量 敏感性指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院消毒供应时2022年1月起开始实施细节管理,将2021年6月至12月这一时段称为实施前,将2022年1月6月这一时段称为实施后,分别于细节管理前后抽选286件消毒供应室需清洗消毒的口腔诊疗器械,分析细节管理前后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合格率等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细节管理实施后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结论:口腔诊疗器械的有效管理对于保障器械的清洁消毒效果、提高清洗质量以及保障器械不受损坏具有重要意义,细节管理的优势明显,能够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满意度。同时能够避免由医疗器械造成的患者感染等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有助于维持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口腔诊疗器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