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92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常规组与健康组,每组患者均为 46 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健康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对比两组 生活质量、 依从性、 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健康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常规组。健康组( 93.47 )依从性高于常规组 ( 84.78 ) 。健康组 ( 93.48 ) 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 ( 73.91 ) ,差异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升了治疗依从性,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消化性溃疡 护理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10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排序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54例。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生长抑素 (SS)、血浆胃动素 (MOT)]及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5%高于对照组的 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SS、 MOT水平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 SS水平以及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MOT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针灸方式治疗效果确切 ,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并使患者各生化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大内科临床思维在消化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为大内科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 201 9 年 5 月~ 20 20 年 5 月收治治疗的 150 例 消化疾病 患者,进行对照组、观察组随机分组,对照组

  • 标签: 大内科临床思维 消化内科 疾病诊治 诊治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消化性溃疡护理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选取 68 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34 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 34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护理干预 在 消化性溃疡护理中 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 观察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方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治疗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 140 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 70 例。对比组患儿实施吗丁琳混悬液治疗,研究组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情况改善程度观察,明确分析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 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加显著,中医治疗的方式能够对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加以缓解,在这一基础上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且中医治疗的方式能够在之后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好的推动应用。   关键词:中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这一疾病的表现为恶心和腹痛等,对小儿发育及成长都存在着不利影响,当前在对这一疾病治疗的时候,其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和喂养方式及肠胃运动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儿童自身自觉性比较差和药物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影响,幼儿也容易出现不按时服药或不用药现象,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痛”等范畴,患者治疗病机是由于气机阻滞造成的,在治疗的时候的时候主要是以行气和消积等为主。近些年中医推拿和中药口服液等治疗方式在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化不良患儿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治疗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 140 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 7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要求,其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我国《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符合。研究组男性 38 例,女性 32 例,患儿年龄显示为 4-13 岁,平均 (6.7 士 2.2) 岁,患儿病程显示为 6-12 个月,平均 (6.7 士 1.3) 个月。对比组男性 24 例,女性 46 例,患者年龄为 4-12 岁,平均 (6.9 士 2.5) 岁,患儿的病程为 6-14 个月,平均 (6.6 士 1.1) 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1.2 治疗方式   对比组患儿使用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吗丁琳混悬液 ( 国药准字 H1091084) 治疗,每天用药三次,每次 0.3ml/kg ,饭前用药。一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研究组患儿实施重要治疗,其治疗方案中有龙胆草和干姜及三棱个 3g ,姜半夏和陈皮各 5g ,柴胡和黄等及积壳各 6g ,获菩 12g ,生白芍、延胡索、鸡内金各 15g ,最后生姜 3 片。每天用药一剂,早晚煎服。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作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情况改善程度观察,明确分析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       3. 讨论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这一疾病研究的时候能够得出其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而当前医学领域对这一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不够深入,其发病原因也并不十分明确,其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具有直接联系,对于患者治疗,西医治疗临床中所属利用吗丁琳治疗的方式,其多数情况下具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其本身在腹痛等症状控制的时候效果还不显著,在中医治疗中,这一疾病属于胃肮痛和疽积范畴。疾病出现的病因是由于人体存在脾胃虚弱和湿热内生等。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儿童饮食不当造成的,儿童因此出现肝旺脾虚和肝胃不和等情况,因此能够得出这一疾病和儿童的肝部和胃部及脾等方面相关,在中医治疗的时候,需要注重清肝养胃。中医治疗药物药方中龙胆草不仅有泻肝火的作用也具有养胃健脾功效。姜半夏和干姜及黄连有促进胃部排空的效果。生姜能够产生抗炎止吐的功效,能够推动十二指肠运动能力有效提升。当前药理学研究的时候明显得出陈皮本身有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在兴奋或抑制平滑肌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促使失调的胃肠运动重新恢复正常,有利胆的效果,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人体胆汁分泌,有效增强儿童的消化能力。延胡索具备镇痛的效果,在应用的时候其本身能够起到清肝和胃和改善症状的功效。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 94.3% ,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明显( p>0.05 ),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差异明显 (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效果更加突出,能够对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加以缓解,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其安全程度,这一治疗方式值得今后临床推广应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不利影响,在单纯实施西医治疗的时候,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复发率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加强中医治疗的关注和重视,明确其中潜在的优势,掌握其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在这一基础上使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儿童治疗有效率,较为规范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在对这一疾病深入认识到额基础上有效规范其病因病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尼尼 , 姜巍 , 王垂杰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现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27(06):480-482.     [2] 潘炜 , 于玲 , 甘淳 . 近 10 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J]. 江西中医药 ,2019,50(06):77-80.     [3] 冯雪阳 , 陈颖颖 . 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及对复发情况的分析 [J]. 智慧健康 ,2018,4(33):50-51.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环节质量管理在提高消化科护士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6 月采用环节质量管理法护理管理的消化科护士为研究组,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12 月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法护理管理的消化科护士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 提高消化科护士护理质量, 减少 院内感染与护理差错等现象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环节质量管理 消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1月我院 6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健脾消疳汤治疗,对比两组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 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 93.33%更高,有对比意义( P< 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发热消失、腹痛腹胀好转、腹泻好转、止吐及住院时间更短,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健脾消疳汤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11 月半年间共收治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有 84 例,将所有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来,并分成两组,分组的依据是蒙眼选球的方式,医护人员在黑色口袋内放置 42 个黑球和 42 个紫球,选中黑球为循证组,接受循证护理,选中紫球则为常规组,本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 两组相比,循证组所用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到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形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84例于我院接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行全面护理形式,对比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护理总有效率( 92.86%)高于参照组( 71.43%),组间差异较大( 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全面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全面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 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 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 观察组症状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助于缩短症状控制、住院时间,加快机体康复,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症状控制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胃肠道疾病患者探讨消化内镜的诊断加之。方法:随机选择近期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胃肠道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选择消化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两种方式。把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参考准则,从而总结出获知消化内镜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准确性,还能了解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满意程度。结果:消化内镜检查胃肠道疾病的准确性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符程度高达92%。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满意程度为91.5%。最终得出结论: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获得的结果较为准确,可以加大其使用范围。

  • 标签: 消化内镜 胃肠道疾病 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科护理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医院收治的 6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氛围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科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要优于常规组,且复发率要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科护理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病症的复发率,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全科护理 老年消化性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夜间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次数和停止出血时间明显较低(P

  • 标签: 夜间护理干预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患者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 64例,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根据抽签法,本次研究的 64例将被平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有 32例,前者的 32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后者的 32例将采取心理护理,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得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显示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6月的 70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标号后平均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 3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进而评价护理方法对该病的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数据间呈现出明显差异,即 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早期发现其出血症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并在心理、饮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病情好转率。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使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率(100%)高于对照组(76.47%),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奥美拉唑 呼吸衰竭 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小肠克罗恩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方式。 方法: 随机选取 30 例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与文献资料结合讨论。 结果: 30 例患者,术前消化道均未查明有出血现象,经急诊剖腹探查和肠镜检查后,在患者消化道区域发现明显铺路石病变现象,接受肠管切除肠吻合术。 结论: 小肠克罗恩病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诊治难度大,难以彻底治疗,极易危及生命,医生要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小肠克罗恩病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诊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