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实施个性护理,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3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个性护理可有效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浊、解毒通络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符合血管性痴呆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肾浊、解毒通络中药疗法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通用认知能力测定量表(MMSE)疗效指数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疗效指数。结果观察组的MMSE疗效指数总有效率为8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疗效指数总有效率为84.5%,与对照组的ADL疗效指数总有效率82%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西医结合原则,通过给予血管性痴呆患者联用益肾浊、解毒通络法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肾化浊 解毒通络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测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健康教育模式,为国内深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整合医院、社区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医院和社区医疗人员的团队合作模式等提供模板和依据。方法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从建德新安江的六家社区常驻人口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建立健康教育联系卡,按照高血压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实施系统、连续性健康教育一年,整理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一年后,研究对象对高血压认识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平均下降30-35mmHg;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套可行、系统、科学的工作模式,提高医护人员技能和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 高血压 自我教育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临床验方和合疏养方治疗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纤维化疗效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合疏养方(HHSYF)低剂量组、HHSYF中剂量组及HHSYF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运动+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后,予蒸馏水灌胃至8周。模型组及阳性药物组、HHSYF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运动+饮食失节的方法同时予腹腔注射30%CCl4花生油溶液造模4周后,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至8周;阳性药物组予联苯双酯(50mg/kg)灌胃治疗至8周;HHSYF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按16.6、41.5、83.0g/kg剂量灌胃治疗至8周。结果:随着HHSYF组的剂量增长,HHSYF在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纤维逆转的疗效递增,HHSTF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肝功能恢复、肝纤维恢复等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和合疏养方对于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具有较好的功效,并呈剂量-疗效递增关系。

  • 标签: 和合疏养方 治疗 肝纤维化 疗效 量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法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纤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具有益气解毒作用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压水平、左心室肥厚参数、心肌纤维血清标志物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参数、心肌纤维血清标志物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法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纤维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 益气解毒法 卡托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个体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个体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 疾病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机短信互动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采用手机短信互动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实施手机短信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后,观察组儿童预防接种认识水平、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率及预防接种完成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机短信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手机短信互动 健康教育儿童预防接种
  • 简介:中药现代化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中药学高级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作为高等专业人才,其创新能力是行业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因此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生扩招和培养模式不断改革的发展环境,围绕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为实现我国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学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中药现代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胃交界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清扫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8例食管胃交界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经左胸、IvorLewis组患者清扫下纵隔淋巴结(隆突下、食管旁、下肺静脉旁、肺门淋巴结)明显优于经上腹组,经上腹、IvorLewis组清扫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动脉、腹腔淋巴结明显优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Lewis手术就被列入经胸、经腹的优势,可最大化的完整切除肿瘤,并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区腺癌 淋巴结转移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预防鼻咽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放射性组织吸收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护理干预鼻咽癌放疗患者可改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症状,减少组织吸收,缓解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鼻咽癌 放疗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护理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做一体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校于2014.1月至2015.1月间报到入学的67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常规组,为学生提供常规教学模式,于2015.2月-2016.2月间入学报到的67例学生作为干预组,为其提供教学做一体模式,观察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总结学生的期末成绩。结果常规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满意度为77.61%,干预组为94.03%,干预组学生满意度较高,P<0.05。常规组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对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做一体授课模式,大部分学生均表示对于教学方法满意,且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较好。

  • 标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基础护理 操作技能 教学效果
  • 简介:将"自编自演"学生标准病人(SSP)教学模式初次应用于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实践,以见习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协作、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完整地模拟一个病证的典型证候患者的临床就诊过程。将情景教学法寓于其中,经过反复实践,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协作意识,创设模拟情景、化解教学难度,设定医生角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设定患者角色、达到共情目的,缓解典型标准病人(SP)的匮乏、减少教学支出等方面收效良好,对同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意义。

  • 标签: 自编自演 学生标准化病人 教学模式 中医内科学 见习
  • 简介:目的探讨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对门诊经吕仁和教授治疗的49例CRF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1.6%,涉及处方580张、184种药物(分为17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活血瘀类(丹参使用率最高,达76.55%),其次为补益气血类、清热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滋补阴阳类等。结论吕仁和教授治疗CRF疗效确切,用药灵活独特,体现了中医药治疗CRF的特色和优势。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用药规律 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