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合成一系列新型胺烷基酯类取代顺式反式长春西汀衍生物以便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顺式反式阿朴长春胺酸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较为简便地得到了目标产物。结果:一共合成了24个新型胺烷基酯类取代顺式反式长春西汀衍生物。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合成新型胺烷基酯类取代顺式反式长春西汀衍生物通用方法。

  • 标签: 衍生物合成 顺式反式长春西汀衍生物 胺烷基取代衍生物 抗氧化 长春西汀衍生物
  • 简介:实验表明,“再生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机能损伤小鼠有治疗作用,能使骨髓有核细胞增殖,Hb、RC、WBC、PTC升高,有的趋近于正常。小鼠预先灌服“再生汤”,对环磷酰胺导致骨髓造血系统抑制、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生汤 环磷酰胺 髓骨造血细胞 血象
  • 简介:目的:研究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Hook.f.var.hupehensisHook.f.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用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酰胺基-3′-苯基苯丙醇基2-苯酰胺基-3-苯基苯丙酯(1),豆甾-Δ7,22-双烯-3β-棕榈酸酯(2),豆甾-Δ7,22-双烯-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和二十二烷酸甲酯(5).结论:这5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冷水七 生物碱 甾体
  • 简介:目的:研究藤苦参化学成分。方法:用9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藤苦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covenosigeninA(1)、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2)、3-O.(β-glucopyranosyl)acovenosigeninA(3)、△^5-pregnene-3β,17α,20(S)-triol(4)、pinoresinol(5)、cleomiscosinA(6)、chinensin(7)、patriscabratine(8)、乌苏酸(9)、(24R)-cycloartane-3β,24,25-triol(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首次从该种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苦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绣球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藤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绣球藤 铁线莲属 木脂素 黄酮
  • 简介: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历史上新疆地区维吾尔医药与东方和西方医药体系均有较多交流,其基原植物约80%原产于其他区域。通过大量资料查阅,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这些植物原产情况。我们发现,维吾尔药基原植物除了来自本地及中国内地,还主要来源于阿拉伯及印巴地区,也来源于西南亚、东南亚甚至美洲和非洲。在目前"一带一路"经济政策下,充分利用地理和文化优势,维吾尔医药有很大发展空间。

  • 标签: 丝绸之路 维吾尔医药 中医药 新疆
  • 简介:目的:建立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1mL·min^-1;测定制剂中淫羊藿苷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041~0.3241xg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1.1%(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控制制剂质量参考依据。

  • 标签: 补肾胶囊 HPLC 淫羊藿苷
  • 简介: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皮水溶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蟾皮水溶性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蜍环酰胺D(bufogargarizanineD,1),脱氢蟾蜍噻咛(dehydrobufothionine,2),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yclo(Pro-Gly)dipeptide,3),环(丙氨酸-丙氨酸)二肽(cyclo(Ala-Ala)dipeptide,4),尿嘧啶(uracil,5),胸腺嘧啶(thymine,6),腺苷(glandgluc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中华大蟾蜍 水溶性成分 蟾蜍环酰胺D
  • 简介: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研究进展。代谢组学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组学研究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组学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应用前景分析、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刘昌孝院士一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组学蓬勃发展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中药现代化研究 代谢组学 传统中医药 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 研究方法学
  • 简介:银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虚热、除疳积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银柴胡含有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扩张血管等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银柴胡本草考证、基原植物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材鉴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银柴胡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银柴胡 药用历史 化学成分 生物学特性 人工种植技术 鉴定
  • 简介:一、中药饮片在保管中出现变异现象中药饮片在保管中经常出现很多变异现象。有的受自然气候及霉菌害虫寄生繁殖等因素影响,使药物颜色、气味、形态及饮片内部组织等出现变异现象。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1.发霉:发霉饮片会使颜色变化,气味

  • 标签: 中药饮片 气调养护 变异现象 吸潮剂 生虫 吸潮率
  • 简介:生物毒素研究与利用已有久远历史,近40年来,生物毒素更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重要研究领域,生物毒素常被用作研究生命现象有力工具,在各相关领域开发利用也取得重要进展,特别在新药研发中开拓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因此也是生物毒素资源大国,经过多年工作积累,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迅速发展,我国学者对生物毒素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建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生物毒素研究力量不断扩大发展,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在蛇毒毒素、蝎毒毒素、蜘蛛毒素、昆虫毒素、植物毒素、

  • 标签: 生物毒素 创新药物 生物资源 生命科学 生命现象 新药研发
  • 简介:目的:对苦茶(Camelliaassamicavat.kuchaChangetWang)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嘌呤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theacfine(1),caffeine(2),theobromine(3);7个为茶多酚类,分别为(+)-catechin(4),(-)-epigallocatechin(5),(-)-gallocatechin(6),(-)-epigaUocatechin3-O—gallate(7),(-)-gallocatechin3-O—gallate(8),1,2,6-tri—O—galloyl-β—D—glucose(9),gallicacid(10)。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 标签: 苦茶 化学成分 嘌呤生物碱类 茶多酚类
  • 简介:以《中国药典》收载饮片用量,同全国擅用该饮片名老中医经验以及重要中药文献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大量实例提示,药典中诸多饮片用量,在辨证与用量关系、用量更新及用量大小等方面,均存在欠妥,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亟待改进。为此,笔者在反复思考“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后,提出应当高度重视饮片用量研究和应用研究3点建议。

  • 标签: 中国药典 饮片用量 中药 中医
  • 简介:“保儿康”系中医古方“千金肥儿方”经化裁而成(含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北沙参、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山楂、麦芽、陈皮、石菖蒲等)。中医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失常、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等证侯。本实验以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验证本品药理作用,探索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其实验结果概括如下:

  • 标签: 药理实验研究 现代药理学 药理作用 脾胃虚弱 证侯 北沙参
  • 简介:口服药物在肠道中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肠吸收 转运蛋白 相互作用 中药
  • 简介:目的:探索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竹主要栽培品种、野生种及易混淆品黄精进行鉴定新方法。方法:采用优化ISSR-PCR体系,筛选出能扩增明显多态性条带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和凝胶电泳分析,并依遗传距离构建分子聚类图。结果: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5个DNA片段,其中116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多态带百分率为92.9%。玉竹品种间存在较大遗传多样性,栽培品种与野生种及易混淆品黄精易于区分。结论:本实验所建立ISSR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玉竹品种鉴定和良种选育研究。

  • 标签: 玉竹 ISSR 品种鉴定
  • 简介:自从《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刊登了本人所撰写《正在消失资源》和《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基》文章后,中药资源问题严重性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并引发了一些思考。记者最近在读者、基层中医药人员贝新法诚挚邀请下,去他所负责浙江义乌市中草药种植场、义乌市新法风湿病医院进行了实地采访,也倾听了以他为代表基层中医药人员对我国中医药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厚望和忧思。

  • 标签: 中医药人员 中药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发展 现代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decapetala)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云实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4-(1″-羟基-环氧丙烷)-2,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1′-联苯(1),3,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2),2′,4,4′-三羟基查耳酮(3),bonducellin(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云实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豆科 云实 6′-羟基-3 4-(1″-羟基-环氧丙烷)-2 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 1′-联苯 3 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
  • 简介:目的: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果: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17R)-3β-羟基-22,23,24,25,26,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酯(4),异杨梅树皮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软脂酸1-甘油单酯(8),芦丁(9),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芸香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丁香苷(12),(6S,9S)-长寿花糖苷(13),山柰酚(14),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7,8,10,11,12,13,15为首次从罗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PTP1B酶活性抑制测试,化合物1IC50值为23.3(M,其余均没有明显PTP1B酶活性抑制作用.

  • 标签: 罗勒 化学成分 PTP1B酶抑制活性 (17R)-3β-羟基-22 23 2 4 25 26 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