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1.在P100波峰处可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2.空间电位分布特点:内枕区向前电位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3.在极少数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成的枕区正相高电位改变,可以前移至Pz(顶区),而在枕区的正相高电位改变消失。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正常人 电位下降 高电位 空间电位 分布特点
  • 简介:本文分析了147例不同还原比粘度的老年患者脑电地形之间的关系。患者的BEAM阳性率,随血液还原比粘度升高,显示正相关相增高。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血液还原比粘度
  • 简介:1994年8月2日~6日,在德国的明斯特市举行了第五届国际脑电磁学术会议。到会的专家有190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士、芬兰、英国、德国、古巴等24个国家。会议交流的论文有143篇,我国三篇论文参加了交流。以下重点介绍国际上的脑电磁和神经生理方面的一些信息。一、定量脑电图方面目前,国外单纯地作定量脑电图分析的已经不多,大多数学者把定量脑电图与其他

  • 标签: 学术会议 电磁图 定量脑电图 二维脑电地形图 皮质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脱髓鞘性神经病 EMG 神经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脑电地形与电解质变化关系。方法:对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热性惊厥患儿(FC组)和5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对照组)进行脑电地形检查及血清钠浓度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FC组脑电地形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血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C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比较,脑电地形异常率及血钠浓度降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钠与FC发作有密切关系,脑电地形与FC预后有关,通过观察两者变化,及时控制与阻止FC复发,减轻脑组织损害。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脑电地形图 血清钠
  • 简介:为了探讨脑电地形在散发性脑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我们对本院自1992年来,临床上已确诊的散发性脑炎的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了同步脑电图、彩色脑电地形检查,结果发现彩色脑电地形在诊断散发性脑炎上的确优于脑电图,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学 脑电图异常 额区 记录电极 轻度异常
  • 简介:在脑血管疾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病情轻,但患病人数多,又可反复发作,常为脑梗塞的前驱表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可协助诊断并可指导治疗。现就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加以分析讨论。资料和方法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男71例,女61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1岁,其中40~49岁33例,50~59岁59

  • 标签: 脑电地形图分析 脑电图机 脑梗 脑血管疾病 异常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检查
  • 简介:为了解脑外伤后病人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我们使用DantecConcertoTM仪,对24例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300分布地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组P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Cz附近的椭园形区域内,而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波幅反而较正常组高;重复试验时,正常组潜伏期略为缩短,波幅稍增高,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而脑外伤组向整个后头部移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普遍明显下降,唯有T3点反而奇异地升高38%。作者认为以上改变可能是参与P300发生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而使其整合功能被削弱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认为P300发生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各结构的综合反应的观点是一致的。

  • 标签: 闭合性轻度脑外伤 事件相关电位地形图
  • 简介:光电眼动脉血流是我院自行研制、1981年通过鉴定的一种双道同步检测器,它通过压迫实验与变位来作自身波幅比较,从而判断大的及较大动脉血管是否存在循环障碍及其程度。自应用以来已对7000多例患者进行检测,主要适应于头、颈、胸及上肢的某些血管循环障碍患者。近年来,我们已对32例脑震荡后遗症患者进行光电眼动脉血流的检测,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供血

  • 标签: 光电眼 脑震荡后遗症 动脉血流 血循环功能 供血障碍 动脉血管
  • 简介:目的:为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SCS)与正常老人在脑电地形(BEAM)检查中的各自特点.方法:使用16道地形仪,对39例正常老人和24例SCS患者的BEAM作了检测.结果:在头颅模式图中,SCS患者的BEAM趋向凹字形低密度带.在前颞区θ频域及枕区和中央区δ频域均右侧高于左侧(P<0.05).与正常老人相比,SCS患者δ与θ波功率在主要记录点均增高(P<0.05或P<0.01).α波功率在F3、F4、P3、P4以及Fp1、F7记录点下降(P<0.01或P<0.05).β波功率在主要记录点(Fp1、Fp2、T3、T4、T5、T6、O1、O2、F3、F4)上降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SCS患者BEAM-EEG比EEG提高阳性检出率12.5%.结论:SCS患者的BEAM-EEG具有不同于正常衰老的改变.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脑电地形图 老年人 SCS BEAM
  • 简介:本文对326例颅内病变患者的BEAM、EEG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炎、癫痫及头痛等以脑机能改变为主的疾病中,BEAM的阳性率高于EEG与CT,但在以脑结构改变为主的疾病中(如脑肿瘤),CT的阳性率高于EEG,而与BEAM相近。说明BEAM不仅能显示大脑功能性病变,也能形象地诊断颅内器质性病变,并能对病变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颅内病变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CT
  • 简介:脑电地形(BrainAtlas,BA),又名脑电活动地形(BrainElectricalActivityMapping,BEAM),或称脑电位图(EEGIsopotentialMapping),或称脑电分布(EEG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Mapping或EEGimaging,或Brainelectromagnetictopography或称EEGMapping等等.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诊断
  • 简介:利用脑电地形(BEAM)诊断脑部疾病是当前脑电图学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对器质性脑损害的诊断与定位帮助颇大,而且对脑功能性疾病的损害提供客观依据,对疗效的估价与预后的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一、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脑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故头颅CT常正常,但由于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肿胀及脑电活动异常,BEAM常能显示异常改变。阳性率高于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大脑功能失调 脑血管疾病 器质性脑损害 血缺氧 脑部疾病
  • 简介:本文分析了14组不同时间长度的数据段,从脑电背景和突发(异常)脑电活动两个方面观察其对BEAM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数据段对脑电图背景分析的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异常成分含量的数据段随其含量的多寡结果各异。异常成分含量大于25%的数据段对BEAM结果影响显著(P<0.01)。本文提出:1.脑电背景分析,可截取不少于30秒数据段分析。2.突发(异常)脑电活动分析,截取的数据段必须含有25%以上的异常成分。3.对背景活动和突发(异常)成分分别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得两者各自的特征,结果更准确。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频谱 数据段
  • 简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对50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结果:DCM全组及各组EF、FS均明显下降,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相差非常显著;心功能Ⅱ级组SV、CO、CI略增高;Ⅲ级组SV下降,CO、CI正常;Ⅳ级组SV、CO、CI均下降明显,相差显著。提示:DCM心功能Ⅱ、Ⅲ级时心肌收缩力下降,但心脏代偿功能好,心排量正常;Ⅳ级时心肌纤维收缩无力,心排严重不足,处于失代偿状态。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本文收集了9例应用成都东方电脑公司研制的DF—4EEG/BEAM东方脑电图/脑电地形仪所作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资料,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颅内血肿、脑梗塞的定位应根据病史、体征和脑电地形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颅内血肿,建议首先考虑用δ波定位。关于定性问题,当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电地形的局灶异常部位功率值在60μV~2以上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之存在,当功率值在40μV~2左右者应考虑有脑梗塞存在,在20μV~2左右者多为功能性变化。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梗塞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功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