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价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接诊的胃癌手术患者72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6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速身体恢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胃癌 手术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病变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82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良、恶性组浅表淋巴结病变在形态、血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皮质回声、淋巴门上的超声成像有明显差异。良性组纵横比大于恶性组,RI、PI小于恶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Vmin、Vmax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对良、恶性质有效区分,且操作简便,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浅表淋巴结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护理价值,为临床心内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予以无缝隙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等SAQ各项参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予以无缝隙护理的试验组患者预后情况(4.69%,3/64)显著优于对照组(23.44%,15/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AQ各项参数评分,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无缝隙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人工流产不全采用米非司酮、清宫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盲法”将100例人工流产不全患者分为50例/组,共两组,分别予以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清宫术治疗(对照组)。比较其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两组方法治疗有效率都较高(P值>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比例(82.00%、84.00%)、子宫内膜未受损比例(100.00%)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清宫术、米非司酮治疗人工流产不全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米非司酮协同清宫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人工流产不全 米非司酮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2月至2018年09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71.3%(107/150),胸腔内转移率26.0%(39/150),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率82%(/150)。胸内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食管下段旁(31.7%),腹腔内淋巴结转移以贲门旁淋巴结为主(63.6%),其次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30.0%)。年龄、肿瘤长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切缘肿瘤残留细胞均可对淋巴结转移造成明显影响。结论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方向包括两种,即下行转移至腹腔,上行转移至胸腔,且根据肿瘤长径与分化程度初步判断贲门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结转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效果。方法本院从2016年2月开始,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到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为应用前,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应用后,应用前后均选择100名医护人员及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前后医院药事管理评分及患者治疗费用。结果本院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医院药事管理后,药事管理评分明显要比应用前高,应用后患者治疗费用明显要低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经济学评价 医院药事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3日—2017年6月3日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前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饮食质量得分(86.21±2.23)分、精神健康得分(85.52±2.27)分、情绪职能得分(88.64±1.12)分、躯体健康得分(83.36±3.31)分、生理机能得分(85.55±2.20)分都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值得应用在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当中。

  • 标签: 个体化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共88例(支架数为134个)。均给予冠脉血管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64层螺旋CT检查对于直径在3mm以上的支架所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应用64层螺旋CT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血栓通胶囊以及生蒲黄汤对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上的分析,并评价治疗结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胶囊治疗,属于单一形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生蒲黄汤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剂的加减调整。随后对比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的,即分别为96.43%和91.0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均有所提升,从组间结果上看,观察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0.88±0.25)、(0.64±0.21)。结论将采用血栓通胶囊以及生蒲黄汤对眼底出血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并且可以切实的改善实力问题,效果值得表扬。

  • 标签: 血栓通胶囊 生蒲黄汤 眼底出血 视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泵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60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再将其随机的分成三个小组,即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各20人,其中甲组是采用口服治疗药物的治疗方案,乙组所采用的是分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而丙组所选用的是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的方法。再分别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对三个小组在不同时间同一时间段的血糖达标参数、低血糖情况、血糖、治疗费用以及血糖的达标率做具体的对比分析,观察其统计学差异。结果其调查结果显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在空腹或者是用餐之后,其调查的各项指标参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丙组,它的参数与其它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加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它能够促进患者及时的调整血糖的状态,缩短治疗的周期,在后期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基层医院应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医院的各项管理以及操作,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胰岛素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患者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效果及综合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随机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2)、试验组(n=42)。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显著,加之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44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2例患者,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地佐辛行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T0、T1时点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T2、T3、T4、T5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地佐辛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体检中心1000例体检者,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PGⅠ/Ⅱ(胃蛋白酶原Ⅰ/Ⅱ)、T-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糖类癌抗原)199、CEA(癌胚抗原)、AEP(甲胎蛋白)、TSGF(血浆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PGⅠ/Ⅱ、T-PSA、CA199、CEA、AEP、TSG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康体检中进行多项TM联合检测,有效提高了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多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健康体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中γ干扰素测定及价值评价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选取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5例。检测两组的外周血IL-4和IFN-γ表达水平和中耳积液IL-4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IL-4和IFN-γ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积液与外周血的IL-4、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和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的变化对于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耳积液 &gamma 干扰素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红霉素对对照组患儿实施药物实施治疗;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小儿支气管炎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患有支气管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支气管炎 小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康复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n=66)。实验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42%、95.45%,78.79%、77.27%,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较好,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腔内激光闭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内服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5.65%,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律是78.26%(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8~24天,平均(14.62±1.41)天,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4~41天,平均(26.53±3.17)天(P<0.0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以中医西医联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静脉曲张 溃疡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接收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实验组给予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相关症状。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盐酸丙卡特罗 小儿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受检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开展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三种检测方式的感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中性粒细胞数水平以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采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一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感染性疾病检出率,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血常规 超敏C蛋白 联合检测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