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心肌患儿中抽取44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予以检测,对比2中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小儿病毒性心肌心电图改变类型的检出率。结果①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是93.2%,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的81.8%(P<0.05);②动态心电图检测时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ST段改变、T波改变、Q-T时间延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的诊断价值显著,其阳性检出率较高,且心电图变化明显,为本病的确诊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血清心肌酶谱及多项白介素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实施鉴别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病毒性心肌疾病的患者55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5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18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两组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IL-6、IL-18、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的IL-6、IL-18、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会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病毒性心肌鉴别的一项重要依据。

  • 标签: IL-6 IL-8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症心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心肌损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肌损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心肌损伤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心肌损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肌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5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心肌的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等对症处理,干预组配合积极的早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随访2月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3.2%(259/278),好转率为6.8%(19/278),住院天数为24±3.1天,相比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月干预组中无心电图或心肌酶谱异常者,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心电图和(或)心肌酶谱异常。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 早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心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心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对心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对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心肌的效果显著,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得到改善,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地塞米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1999年昆明修订的病毒性心肌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条件的4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的诊断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诸如心肌酶测定及心电图检查等客观指标进行综合性诊断,并及早进行综合治疗。治愈27例、好转8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确诊断,尽早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小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验证宁心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宁心合剂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主要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等。结果宁心合剂能有效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患儿的症状、体征,具有改善心率失常,降低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的作用,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宁心合剂是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安全有效的复方中药制剂。

  • 标签: 儿病毒性心肌炎 宁心合剂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患者经治疗治愈或好转28例;死亡2例。结论病毒性心肌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亦有密切关系。婴幼儿病死率高达40%~50%。成人病毒性心肌预后一般较好,除少数可在急性期死亡外,大多数病人经适当治疗和休息能完全恢复,在解剖或生理上不留后遗症。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病毒性心肌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和能量合剂对照组。结果丹参川芎嗪治疗组与单用能量合剂对照组比较,症状消失,心电图好转时间均提前,P<0.05,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能量合剂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250ml5%GS静脉滴注,10天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毒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均纳入50例;A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B组则可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联合中医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均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病毒性心肌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可在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应用对病毒性心肌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1例病毒性心肌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35例,97.22%)高于对照组(29例,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K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可有效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黄芪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62例病毒性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结果本组62例病毒性心肌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58例,诊断正确率为93.5%,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室壁运动异常、心肌回声异常、心功能降低以及室壁增厚。结论对病毒性心肌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律平治疗病毒性心肌心律失常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现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的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30例心肌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抽取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在对照组进行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律平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为93.33%,而对照组73.33%,为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心率平在临床上治疗心肌心率失常能够大程度上缓解心率失常的病症,在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的效果,从这些结论可以得出心律平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失常的使用值得大力的宣传和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平 回顾性分析法 随机抽取数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病毒性心肌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西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参麦注射液 西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评估病毒性心肌患者心功能准确性。方法选举我院2008年09月—2017年09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的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两组彩超检查指标差异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左右心室的ICT、IRT、ET、Tei指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评估病毒性心肌患者心功能准确性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彩超评估 病毒性心肌炎 心功能准确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磷酸肌酸钠结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心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我院选取了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小儿心肌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结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实验结果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CK-MB/(IU·L-1)、CTnI/(μg·L-1)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结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心肌效果显著,患者恢复更快,用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黄芪注射液 小儿心肌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小儿心肌患者给予磷酸肌酸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3例小儿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小儿心肌患者给予磷酸肌酸基础上注射黄芪进行治疗。对照组小儿心肌患者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小儿心肌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有86.11%。存在差别,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心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黄芪注射液 小儿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