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治疗措施以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为1期愈合,没有出现感染或者涎瘘等并发症出现。2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及1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或者切开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翼外肌附着应该保留,手术方法经过颌后区入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概率;对囊内粉碎性骨折以及髁状突骨折伴有关节盘显著移位的患者,需要有妥善的处理和护理,避免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症状。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92例分两组,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指导;保健干预组加强保健干预。就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重、Hb、SI水平和营养不良纠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保健干预组营养不良纠正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重、Hb、SI水平相似,P>0.05。保健干预组患儿干预后体重、Hb、SI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保健方法可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增加体重,纠正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保健方法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胫腓骨骨折33例患者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交锁髓内固定15例,解剖板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腓骨固定1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骨折类型,结合不同内固定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3一18个月,平均9个月,本组病例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一1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2个月。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骨折治疗方法 内固定手术 交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适当选择超声检查方法,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快而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减少病人负担,少走弯路,为病人提供廉价、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无创伤 安全 首选 方法 子宫内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跟骨骨折治疗的患者40名,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合适的术后处理后,回访以收集治疗预后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0名患者,共45足,随访统计按Maryland评分标准收集到的结果为优16足,良15足,可9足。结论在手术治疗方式上综合考虑,能最大限度修复跟骨原状;再加以可靠的固定,加强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更好的恢复跟骨的功能。

  • 标签: 跟骨 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3月16日—2018年7月11日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心内科用药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比较常规组、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介入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常规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理想。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方法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免疫实验室的5000份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文化水平、实验室环境、标本的质量、试剂的平衡时间及洗液更换情况等。结论调查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同时促进医院的发展。

  • 标签: 免疫检验 酶联免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为参照组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处置,针对研究组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睁眼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能够在确保患者麻醉有效率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静脉麻醉方法 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孕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6例宫外孕患者,对其临床救治护理方式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对护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探讨。结果66例宫外孕患者,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后,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实施,同时术后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在手术过后恢复情况良好,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3.55±1.00)天,所以患者全部良好出院,复诊情况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为100.00%。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其相应指标得分明显下降。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研究 宫外孕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以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为标准,对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以及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初筛检测的88例患者的血清中,4种方法都是阳性的患者有56例,TPPA(明胶颗粒凝集法)阳性79例,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84例,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1阳性56例,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阳性88例。而在88例健康对照组中,经过TP-CMI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后阳性例数为85例,特异性为96.59%,3例阳性血清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χ2=16.3947,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TP-CMIA、TP-ELISA所检测出来的阳性血清标本,再做TRUST滴度以及TPPA复检,可以有效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梅毒 检测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位安全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根据硬币分组的形式将68例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对照组34例病人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病人予以体位安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位安全护理在骨折病人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体位安全护理 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传统缝合法和皮内连续缝合法的特点、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1年06月我院采用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行传统法缝合205例,以及同期行皮内连续缝合法205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皮内缝合法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愈合快、切口美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缝合方法 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药品既能防病还能治病,对人们的健康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对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造成影响。随着药品行业的发展,药品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药品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也来越严格。本文主要从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出发,对药品质量检验的有效性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指出目前药品质量检验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再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以保证药品质量检验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 标签: 药品质量 检验方法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总结临床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评定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8个月-15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52±2.06)个月,经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其中56例优,30例良,4例可,6例差,治疗优良率为93.5%。经临床疗效评定,29例治愈,16例好转,43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4%。结论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外科颈 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经检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护理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30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2例。结论我院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有效可行,在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断脐方法,比较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最佳方法和技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产区分娩的6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气门芯常规部位结扎法,观察组采用气门芯低位结扎法。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出生后4天内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脱落平均时间为5.20±1.45d,脐窝完全干燥时间为10.40±2.10,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在出生后4天内,观察组脐带残端分泌物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气门芯低位结扎法,可有效阻断脐带内的血液供应,使脐带脱落彻底,创面少,愈合快,便于新生儿出院后家属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降低脐部感染的危险,使用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不同断脐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脑性瘫痪的筛查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童保健科专案管理的620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筛查,定期检查其姿势反射、神经运动发育及肌张力等,并深入分析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620例高危儿中,早期脑性瘫痪发生率为23.2%(144/620);在筛查能力上,里程碑式大运动发育异常(二月末或以后手持续握拳、三月卧位时不会抬头等)灵敏度>85%;自发姿势异常或器官功能异常(显著斜视、面部麻痹、惊厥等)特异度>85%。结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在临床实际中应重视加强对高危儿的早期脑性瘫痪筛查,重点检查里程碑式大运动发育,一旦患儿出现斜视、面部麻痹等症状,需考虑早期脑性瘫痪的可能。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脑性瘫痪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药物流产最有效的用药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门诊因剖宫产后、哺乳期、多次短期内人流或药流术后及非病理性因素自愿要求服药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40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药方法与流产结局。结果⑴胚囊最大径线<20mm者206例,于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2小时后未排出绒毛或胎囊给予加服米索前列醇片0.2mg,4小时内均自然排出完整绒毛或胎囊,行B超检查未见孕囊及蜕膜样组织,未行清宫术,给予抗炎对症处理。一周内少量阴道流血自行停止者达97%,10天内阴道少量流血自行停止者达99.5%。⑵胚囊最大径线≥20mm而孕周≤12周者200例,于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2小时后未排出胎囊或成型胚胎且腹痛减轻、阴道流血减少者可给予加服米索前列醇片0.2mg,观察4小时内自然排出完整胎囊或成型胚胎者199例,为防止蜕膜样组织或胎盘残留宫腔内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而出血,须立即行清宫术,术后给于抗炎对症治疗。结论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药物流产经几百例用药观察总结出用药效果显著,绒毛或胎囊自然排出时间明显缩短,且排出较完整;预后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明显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及减少了阴道流血量。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临床效果,以期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市2017年1月—12月27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1月—6月13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135例儿童作为研究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的洗手措施及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比较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患病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有效控制疫情、保证儿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78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苏醒期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进行优质综合护理。采用我科制定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对不同苏醒期护理方法对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苏醒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苏醒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哭闹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综合护理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患儿,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全麻手术 苏醒期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