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 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采用微创 Bunuel 缝合法 ( 微创组 )36 例并获得随访的新鲜跟腱断裂患者资料 . 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 20—45 岁,平均 32 岁;左侧 12 例,右侧 2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l ~ 6 d ,平均 2 . 5 d 。 35 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 4 . 5 ~ 6 . 3 cm , 1 例患者在 1 . 2 cm 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内侧 1 . 0 ~ 2.0cm 的纵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彩超或 MRI 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 Bunnell 法置入 Ethicon MB66 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 12—16 个月 ( 平均 13.6 个月 ) 随访。切口 36 均获 I 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腓肠神经损伤病例;跟腱再断裂 2 例,其中 1 例接受再手术, 1 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 99 . 6 分,优 34 例,良 2 例,优良率为 100 %;根据 Arner . Lindholm 评定法:优 28 例,良 7 例,差 1 例,优良率为 97.2 %。结论应用经皮微创 Bunnell 法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 结论 应用微创 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与传统手术方法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桡神经深支自发性断裂最早由国内的张咸中(1986)等报道并命名[1],之后在国内外文献中屡见这方面的病例报告和分析.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常有遇见,由于其临床症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桡神经深支损伤类同,所以对其明确诊断较困难,只能将其大致归类为神经卡压综合征.

  • 标签: 桡神经深支 自发性断裂 神经卡压综合征 临床工作 病例报告 临床症状
  • 简介:在临床急诊工作中,肢体断裂均为高能量致伤,呈开放性骨折,且大部分软组织断裂,临床上称作不全离断或大部离断.局部创伤严重,伤肢延续性遭到破坏,血管神经在失去支架及软组织支撑和保护下被挤压、扭曲、挫伤甚至断裂,而且多数需要现场急救,但多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处置盲乱或有不当.

  • 标签: 肢体断裂 院前急救 手术治疗 创面出血 肢端血供 断端旋转
  • 简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罕见,临床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极易忽视髌韧带断裂的可能。本文在此报道1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的病例。患者女性,80岁,因"双膝疼痛3年,加重伴活动受限6月"就诊。患者于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部疼痛,休息后好转。就诊6月前双膝疼痛加重,尤其行走时疼痛明显,不能伸直,走路跛行。病程期间多次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自行口服药物"强骨粒",病情无明显好转.

  • 标签: 膝关节表面置换 髌韧带断裂 术后 膝部疼痛 关节腔内注射 口服药物
  • 简介:目的以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患者为例,阐述屈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用于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Rupture of extensor tendon insertion,RETI)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8月-2022年8月的RETI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9例,骨隧道细钢丝捆绑修复术)和B组(11例,微型带线铆钉修复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手指屈伸功能指标对比(P>0.05),术后两组手指屈伸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B组TAM值、DIP高于A组(P<0.05),B组PIP、MP高于A组(P>0.05);两组手术指标对比(P>0.05)。结论 微型带线铆钉修复术用于治疗RETI患者,能更好地恢复手指屈伸功能。

  • 标签: 指伸肌腱 止点断裂 微型带线铆钉修复术 手指屈伸功能指标
  • 简介: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于急性断裂的误诊或漏诊所致。起诊断与治疗方式多样个,暂无系统方法。临床常见专科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本文就当前临床领域常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提出降低陈旧性跟腱断裂发生的一些意见,以期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 标签: 损伤、诊断、治疗、检查 1.前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应用激励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创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取激励式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的工作满意度和焦虑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伤性泪小管 断裂吻合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儿童川崎病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本院2008~2009年川崎病患儿38例(川崎病组)和健康志愿者18例(正常组)。应用SRI技术分析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心肌的应变率,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所有患儿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近段的表现。结果川崎病组左心室壁部分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期应变率低于正常组。Simpson法所测的川崎病患儿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14例患儿冠状动脉扩张,3例患儿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受损的,SRI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川崎病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处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7月-2023年1月接收86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取相应急诊处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在经急诊处理后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81%;急诊处理后有12例产生并发症,占比13.95%。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患者实施急诊处理的效果性较显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尿道断裂 膀胱破裂 死亡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7例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治疗组19例患者给予改良后的吻合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导管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对半月板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组收治的373例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损伤不同时段分为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及慢性期组,分析半月板损伤的位置、类型分布情况及与损伤不同时段的关系。结果ACL断裂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00例,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64例,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73例。不同组的损伤类型以纵行撕裂最多,其次为水平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随病程增加,急性期为30.7%,亚慢性期增为51.9%,慢性期则增为89.8%。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与病程无明显关系。半月板损伤的复杂程度随病程增加。结论ACL断裂可并发半月板损害,所致的关节不稳可继发半月板损伤。胫骨过度内旋及向前半脱位是造成ACL断裂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 简介:背景: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及其转归。方法:在一组2380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群体中,术后24例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另10例在外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因此,研究对象共包括34例患者,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11例患者为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余23例为部分断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为0.1%(24/23800)。7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1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满意。在外院经手术治疗的10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中,4例发生修补肌腱再次断裂,4例效果满意。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术后肌腱的再次断裂,12例效果满意。在总共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的11例患者中有7例结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经非手术治疗的股四头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预后较好。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股四头肌腱断裂 非手术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满意 并发症发生率 再次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挑选66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其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后33例患者)和对照组(前33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缝线锚钉修复法(实验组)和传统钢丝缝合法(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34.29±6.29)min,和对照组的(58.67±8.16)min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缝线锚钉修复法和传统钢丝缝合法进行对比,前者更适合应用于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治疗中,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同时跟腱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缝线锚钉修复 跟腱近止点断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有关钢板及螺丝钉断裂的取出方法报道较多,而复杂性股骨带锁髓内钉断裂后的取出报道尚少,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现就取出不同断裂类型的股骨带锁髓内钉中的7例复杂性断钉取出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55岁,平均41岁,骨折位于股骨干中段者2例,中下段者5例,粉碎骨折4例,简单横断3例,均为切开逆行打钉;髓内钉主钉断裂位于骨折端近侧约3cm者,合并封帽进入梨状凹骨质内约0.5cm1例,位于骨折端近侧约6cm者1例,于骨折线远侧2cm以内2例,2cm以上3例;单纯主钉断裂3例,合并锁钉断裂3例,其中1例4枚锁钉断裂3枚,且3枚锁钉断裂为3段;断裂时间于术后4个月~2年,平均9个月,均为骨折不愈合。1.2方法:1.2.1髓内钉主钉断裂位于骨折端近侧约3cm者,合并封帽进入梨状凹骨质内约0.5cm1例:本例因封帽进入骨质,在梨状凹处寻找困难,无法顺行取出近侧残钉,先把锁钉取出,暴露骨折端,加大畸形,露出残钉远侧并拔出,再把残钉插入近端髓腔,顶住近侧残钉,锤击,使近端残钉上移,突破梨状凹皮质,屈髋关节继续锤击,在皮肤处可摸到突起,切一小口,取出...

  • 标签: 取出体会 复杂性股骨 带锁
  • 简介:背景:跟腱为人体足踝部重要结构,诸多因素导致跟腱断裂发生呈增多趋势。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促进肌腱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以"肌腱损伤(Achillestendoninjure);愈合(union);功能恢复(functionalrecovery)"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当今关于肌腱修复、防止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在手术方式微创化、缝合方法改进和腱鞘修复及替代方面,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以及缝合方法、制动方式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新观念层出不穷。手术方式、缝合方法需综合患者个人体质、年龄因素及个人需求等因素全面考虑;短腿石膏跖屈位固定较长腿石膏跖屈位固定更优;应力刺激既促进跟腱的愈合,又减少跟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但如何有效进行、应力愈合后肌腱强度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肌腱病 跟腱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跟腱解剖 跟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后尿道断裂术患儿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接收的60例后尿道断裂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d、术后2d、术后3d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后尿道断裂术患儿的影响较明显,能够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医院-家庭协同护理模式 尿道断裂术 NR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