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组,同时选取5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参照组,给予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将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研究组患者所获得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供良好的诊断结果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检测 临床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判定对象,探究彩色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段我院接收的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判定对象,对研究所选病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比较诊断准确率中,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所占比分别是64.47%、85.53%,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彩色超声检查,能取得较好诊断效果,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对病症的及时发现,为后期开展治疗提供依据支持。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超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超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经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3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可直接观察颈动脉壁病变,能够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判断斑块的形态和性质,还能够判断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检查依据。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其评价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常规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113例,为脑梗死组,及选取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根据梗死后病情变化分为梗死后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88、0.33,P均>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色为主,非梗死组斑块弹性成像以绿蓝色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10.77、4.52,P均<0.05)。脑梗死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34、0.17,P均>0.05)。脑梗死组中梗死后进展组比非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30、3.80,P均<0.05)。结论RTE可以评价斑块的软硬度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SSS-TOAST1型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其易损性高;且RTE对评价梗死后病情变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科内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经彩色超声仪检测患者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IMT增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质回声斑检出率随脑卒中面积增大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DV水平低于对照组,而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辅助血流参数检测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卒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硬化应用超声诊断意义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诊断中心脏彩超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并未后续相关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基础。方法 选取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实验样本,对其进行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观察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P>0.05;

  • 标签: 心脏彩超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TA)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大动脉颈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按照疾病活动状态分为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各15例,比较两组颈总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再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管腔内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结果(1)TA颈总动脉病变多为双侧、弥漫性(46/53),增厚的管壁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2)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P<0.05),管腔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颈总动脉血流速度随狭窄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TA颈动脉病变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管壁厚度可用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可作为TA颈动脉受累的首选筛查方法及随访手段。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发生,1例CEA术后36h颈部创口处出现大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血肿清除后好转,无舌下神经损伤病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个月,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于诊断此类病患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其超声检查结果,计算超声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结果:68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经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2.06%,颅内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率为69.12%,数据对比P>0.05;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敏感性为97.87%、特异性为85.71%、符合率为94.12%。结论: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应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为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以及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明确经颅多普勒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30例患者中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2、14和4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0、14和6例;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4、6和13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6、8和9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尽早发现椎动脉颅内段的盗血样频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方式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指南 美国卒中协会 血管外科学 临床研究证据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 T2DM患者应用颈动脉 CDU检查,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11月,在我行院颈动脉 CDU 检查的 80例 T2DM患者,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中 38例微量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组,将 42例无蛋白尿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 IMT、 UAE及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 IMT、 UAE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 < 0.05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颈动脉 IMT与 UAE 水平存在正相关( P < 0.05 );研究组患者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 T2DM 患者进行颈动脉 CDU检查可判断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 标签: 颈动脉 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72例,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治疗前检查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4%,对照组仅为69.4%,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检查误诊和漏诊例数分别为0例和2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和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可以显著提升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争取更多治疗时间的同时减少医疗纠纷事件。

  • 标签: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 血管超声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实验组,在同时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20例作为参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2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的检出情况、斑块的分布情况以及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中斑块的性质。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粥样斑块的检出情况和类型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其粥样斑块也随之改变。结论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类型以及数量均与脑梗死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其病情发展,其颈动脉粥样斑块随之改变,因此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有效的预估患者脑梗死情况。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斑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均给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和血管狭窄情况,有利于临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病人共计108例,将其中的54例常规体检人员设为参照组,54例脑梗死病人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内所有人员的诊断结果,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参照组病人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中膜厚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完全闭塞、重度、中度、轻度狭窄程度人数均低于研究组,无狭窄程度人数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中,对脑梗死病人检测出的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程度的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IMT的超声检查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析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650例胸痛患者(2020.2-2021.2),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402例诊断为冠心病,而248例为诊断为非冠心病,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IMT,分析颈动脉斑块、IMT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比较对照组,试验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积分、斑块形成发生率均提升明显,显著差异,P

  • 标签: 颈动脉 斑块 冠心病 IMT 超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分析诊断方法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起于

  • 标签: